对很多孩子来说,8岁时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然而,泸州市古蔺县水口镇水口社区的陈青青,却没有这般幸运。8岁时,她面对患有间隙性精神病的妈妈和年幼的弟弟妹妹,必须和父亲一起撑起这个家。去年,父亲陈应金又在工地上不慎受伤,生活的重担落在了她稚嫩的肩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面临家庭的不幸和生活的艰辛,陈青青乐观上进,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始终保持在年级前三名。她说,希望考到泸州市区读高中,实现大学梦。
“四川省最美少年”授予小镇女孩
泸州市古蔺县水口镇,与贵州省茅台镇隔河相望,14岁的陈青青是水口中学八年级(二)班的学生。“我的青春是以燃烧爸爸的年华为代价的。我心疼他的付出,我知道这付出都是为了我们。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要回报爸爸。虽然‘寸草心’不能报得‘三春晖’,但我会尽自己的全力,感恩父母,回报父母。”这是2017年6月,陈青青参加四川省第四届中小学生“中国梦·语言梦·我的梦”征文活动获奖作文《我的青春摆渡人》里的文字。
朴实的文字,蕴含着陈青青对父母的情感,外人却很难理解其中的心酸。陈青青的父亲陈应金,原本是水口镇中坪村农民,后与患有间隙性精神疾病的余纯萍成亲。婚后,余纯萍先后生育三个孩子。陈应金为给妻子治病,跑了多家医院,但妻子病情未见好转,医生告知需终生吃药控制。陈青青身为家中长女,从小就做起了爸爸的小助手,操心家里的伙食、妈妈的饮食起居和弟弟妹妹们的学习。邻居刘同才说,陈青青从小就特别懂事,像个成年人一样经管着家里。
2016年10月,陈青青的事迹经学校和水口镇、古蔺县相关部门上报,由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四川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联合评选的“四川省最美少年”荣誉,授予了时年13岁的陈青青。
妈妈患病爸爸要打工 从小帮着料理家务
妈妈有病,父亲要打工挣钱,陈青青记不起自己是从多大开始帮着爸爸料理家务的,家庭责任从小就落了一半在她肩上。“反正看到爸爸择菜,我就帮着择菜;爸爸做饭,我就帮着烧火。”
47岁的陈应金记得女儿一直就是自己的左膀右臂。“陈青青三四岁时,就学会了给妈妈洗脸、洗脚。”陈应金说,妻子余纯萍生活不能自理,“吃饭、睡觉,都要有人喊。”他说,妻子现在已习惯陈青青每天晚上给她洗脸、洗脚。每天放学回家,睡觉前,陈青青还要检查妹妹和弟弟的作业。
陈应金回忆,陈青青大概在8岁左右便学会了独自做饭、炒菜。那一年他外出打工,陈青青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成了唯一的“当家人”。现在,陈青青每天早上不到6点就起床煮饭,然后就着咸菜刨几口,凌晨7点多出门上学。在学校,除了免费营养餐,她每周的生活费只有10元钱。“她从不买零食、玩具和衣服,钱只用在吃饭和购买学习用品上。”陈应金称,陈青青和弟弟妹妹花的每一分钱,都是不得不花的“刚需”。
父亲不幸摔伤 每天学校、医院、家连轴转
陈应金没有多少文化,打工只能干点体力活,每月只能挣两三千元,生活捉襟见肘。为了减少开支,一家人目前租住在水口镇省道S309公路边一处简陋的地下室。“这个娃儿坚强得很,从来不向命运低头。”邻居张模香对陈青青印象非常深刻,“为了照顾母亲和弟弟妹妹,她有时候放学回来做作业的时间都没有,就忙着煮饭。冬天经常用冷水洗菜洗衣服,一双手长满冻疮。”
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眼里充满苦难,但陈青青总是轻描淡写。“我没觉得多苦,自己在时间上安排好,完全应付得过来。”她说,同学们都知道她家的情况,没人歧视她,她也从不叫苦。同学小丽说,当同学们都在玩耍时,陈青青却在学习……
2017年夏天,陈应金在工地上搬运货物时不幸摔倒,脚跟骨粉碎性骨折。面对卧床的父亲、痴傻的母亲,以及懵懂的弟弟妹妹,陈青青没有退缩。“她每天像个旋转的陀螺,学校、医院、家,连轴转,常常要忙到晚上12点后才能歇下来。”说到动情处,至今仍靠双拐行走的陈应金,眼含热泪。
尽管家逢不幸生活艰苦,但陈青青的学业却丝毫没受影响,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获得“三好学生”、“四川省最美少年”等诸多荣誉。目前,陈青青一家的情况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关注,水口社区的干部经常到陈家了解情况,社区还解决了陈青青一家五口的低保,余纯萍常用的药品也纳入国家精神病治疗方面的计划内,每月领取免费药品。“有了大家的关心和帮助,我对生活更有信心。”陈青青说,她希望考到泸州市区读高中,最终实现自己的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