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师发文倾诉,称自己的女儿,以后就是穷死也不让当小学语文班主任老师了,连着三天,每天早上七点半到校,晚上七八点下班,到家累得头晕发慌,洗澡都是简单冲洗,中午老师不能回家,因为还要管孩子吃饭睡午觉,已经快支撑不下去了,谁能关心一下老师的身体与心理健康,切实为老师减减负担,再这样,我只能辞职不干了。
其实,这种怨声与情绪已不是个别情况,在我的教育行走与老师们的充分接触中,已经是一种普遍的感受和现象了。
“双减”自实施以来,通过减轻学生的课业与课外培训负担,也的确,孩子们玩耍的时间有了,挂在脸上的笑容多了,家长的焦虑情绪缓解了,过去“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场面少了,教育也差不多能够回到学校,回到主体,回到本原了。可以说,“双减”为亿万少年儿童赢得了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相关资料图)
然而,这样的局面却是以教师的负担的增加换来的,教师成了最大的责任承担者和“双减”政策的兜底者。
众所周知,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具有任务重,头绪多,责任大,范围广,时间长等特点,除备课、上课、课后批改作业、阅卷、个案辅导、差生转化等常规性教学任务外,还包括自我学习、专业成长、集体教研、班级管理、学生安全、活动组织、家校沟通等各种非常规性教学工作。
“双减”后,一来校外培训减少了,为了让社会和家长放心,让孩子脱离校外培训,减少校外培训需求,需要老师在备课以及课堂教学中,付出更大的心血和努力。二来为了减少作业负担,提高校内学习效率,在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与布置上,也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智慧。三来为了解决家长的下班时间与学生放学时间的冲突,帮助学生在校完成作业或负责课后托管和辅导,老师每天要额外多工作至少两个小时。
《光明日报》有一个调查显示,“双减”之后,八成以上的老师认为工作量增加,超过七成老师认为工作压力增大、职业幸福感降低,高达九成的老师认为管理更加繁琐。
这且不说,更为要命的是,众多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甚至毫无关系的工作与活动,占用了老师大量而宝贵的的时间,让学校和教师疲于应对,苦不堪言。
一是没完没了的考核、评比、检查,必须用大量材料、资料佐证,于是就有了流于形式,不顾实际情况,什么事情都要“留痕”’,老师便有了写不完的总结,填不完的表格,统计不完的数据,教师变成了“表哥”“表姐”。
二是一切都要“进校园”和“从娃娃抓起”,这成为很多非教学性工作纷纷进校园的理由。我经常说,校园只有这么小,一切都要“进校园”,校园装得下吗?娃娃脑袋只有这么大,一切都要“从娃娃抓起”,孩子接受的了吗?当然从另外一个层面,更给老师增加了繁重的负担。
三是其他一些部门的随意派活,比如社区防疫、诈骗宣传、秸秆禁烧、APP下载、截屏拍照、涨粉添粉、点赞转发、庆典演出、招商拆迁、站街值守、巡塘守堰等等,让老师们失去了一块宁静的讲台,一方宁静的讲桌。
教师是人,不是神,需要闲暇,需要放松,需要调适,需要休息;教师也有家庭,上有老,需要孝敬,下有小,需要照顾,家庭也需要过上正常的日子,正常的生活。
教师每天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让不少教师身心俱疲,难以为继,工作与家庭的无法兼顾,让更多的教师越来越有一种歉疚感。
长此以往,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既会损害教师身心健康,又会降低教师职业幸福感,让教师过早地产生职业倦怠,不利于教师专心从教,潜心从教,还会制约教师的专业自主性成长,影响教书育人的质量与效果,更重要的是极大地削減教师职业的向心力和吸引力,让更多的优秀人才不愿意从教,实现不了任正非所提出的“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从而使中国的基础教育失去持续性的支撑与保障。
教师职业的独特性,孩子成长的可塑性,教育面向未来的神圣性,“双减”对于教育生态的修复性,都必须高度关注教师的过度工作负担。
我以为,给教师减负,一方面应该像“双减”给学生减负一样,出重拳,动真格,下猛药,落实好相关减负的政策文件以及减负清单。对随意下达指令,“搭车”进校园,给老师布置非教育教学任务的部门,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迁就。
另一方面全社会应该心系教育,心怀感恩之心,大兴尊师重教之风。谁的生命离的开教师呢?谁的家里没有上学的孩子呢?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又怎能离的开教育呢?因此,应群策群力支持教育,关爱教师,做到对教育不折腾,对教师不添乱,让教育拥有应有的尊严和地位,让教师享有应有的声望和体面,让教师成为最受羡慕的职业、最受尊重的群体。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坚守教育良知,不辱职责使命,为教师撑腰壮胆,主持正义,以大无畏的气慨,该拒绝的拒绝,该顶住的顶住,对于有些可能给老师带来麻烦和负担的奖牌以及荣誉,该放掉的果敢地放掉,为老师们营造和守护一片宁静的教育天空;不遗余力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包括教师独立的教育教学权,正当的休息权,以及合法的劳动保障权,不让教书以外的事情,牵扯并消耗教师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积极探索“弹性上下班制”,以上下班时间的“弹”,促进教师负担的“减”,实现课堂效益的“增”,尽力达成老师工作和生活的协调与平衡。
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这是响当当的口号,也是全社会的努力方向,但如果教师负担居高不下,不能减掉,我想,教师则很难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
j汤勇老师新著《 面向“双减”的教育》,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来源:汤勇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