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大学四年,转瞬即逝,但实际中的大学时光,满打满算也凑不齐四年。因为从大三开始,学生们就要为自己毕业后的道路操心了。
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三条路,第一条,直接就业,那么接下来的秋招、春招就要好好准备了、第二条,考研,那么到大三下学期,我们要开始背书了。
第三条,也就是如今最火热的一条,也就是考公。编制、铁饭碗、稳定和高薪,这是当今时代中最理想的工作。然而并不是所有信心满满上路的考公党,都能有个好结果。
【资料图】
30岁男生多次考公落水,仍然不打断放弃
南方沿海城市的小包是一名本科生,很幸运的毕业于疫情来临的前一年,2019年,读的是法律专业。这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基本就是两条出路了,要么律所,要么公检法。
而家长当然是盼望学生能进入公检法的,毕竟那是公务员、铁饭碗,稳定之余社会地位也很高。而相比之下,做律师则会更加兵荒马乱一些,稳定性比较让人担忧。
小包是个很听话的孩子,所以最后听家长的话开始备考公务员。和室友们不同,小包很早就开始备战公务员了,这是因为小包也知道自己的弱势,不是学历,是年龄。
小包因为身体原因上学比正常晚了好几年,大四时候已经27岁,所以更加害怕自己在找工作的时候掉队,因此备考时格外认真,三点一线,早出晚归,盼望星光能不负赶路人。
然而小包还是落水了,其实笔试小包是过了的,但因为性格比较闷,表达能力不太好,所以小包挂在了面试。回想当时的表现,小包觉得自己十分没出息,好在家长没有责怪小包。
于是小包第二次备考,因为有了积累,笔试成绩高出前一年不少,面试也有了一些进步,可最终还是因为不够出色被刷了。但小包不甘心,于是进行了三次,第四次。
小包甚至中间还去了省考,还考过事业单位,可是最终都没有成功。小包感觉压力山大,毕竟自己的岁数已经到而立之年,该成家立业了,可自己的业半点影都没有,更别说家了。
小包同学彻底成了一个“三无人员”,无房无车无对象。小包也想过放弃,可自己已经为考公付出了这么多时间、精力,也在父母的期待下坚持了这么久,实在无法放弃。
毕竟折腾这么久,如果放弃,小包认为自己一定会陷入极度的自卑:我真的有这么差劲吗?
别把考公当唯一的盼头,有可能真的不适合你
小包同学的经历无疑是令人惋惜的,他的心情也可以理解,毕竟世界上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在我们掌控之中的,一次次的失败沮丧,在人生中真是太常见了。
但我们也确实应该从这些失败中得到什么,如果一次两次失败,我们趁年轻,可以再尝试,但如果失败了太多次,我们就要考虑继续下去的成本,于我们而言到底值不值得。
就像这位男生已经三十岁了,几乎已经到了人生大关,可因为一直考公失败所以一事无成,没有自己的积蓄,早就到了自食其力的年纪,却不得不拉下脸让家长给予经济支持。
心理的摧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都知道就业中有个坎叫“三五分水岭”,一旦到了三十五岁,学生再想要就业就难了。社会上的单位不愿意要,体制很多岗的年龄限制也是35.
35岁之前男生有没有可能上岸呢?虽然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但从现实来讲,考公人数是在飙增的,上岸率也越来越可怕,难度越来越高。
也就是说,男生的进步速度基本上是赶不上考公增幅的,再加上表达的硬伤,上岸的可能性非常渺茫。因此,当我们做一件事总是失败的时候,是真的要想一想失败的原因。
可能真的不是我们不够努力,或者坚持时间不够长。而是我们一开始努力的方向就错了,选择了一条根本不适合我们的路,或者选择了舍近求远的方法。
就像这位男生,努力这么多次都没有一次成功的话,真的不要再“头铁”了,去社会找个工作也许是更好选择。不是什么东西坚持到最后就有希望的,我们也要在现实的基础上理性分析。
如果真的不是这块料,一味钻牛角尖,只会让自己的处境越来越糟。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