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文学科为人的素养教育提供了专业基础,对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世界胸怀有着重要作用,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于高校而言,人文和科学都是大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一所优秀的大学应该在自己的教育理念中体现这两者。而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人文学科更是不可缺少,它是一所大学“灵气”之所在,承载着学科之外的文化教育作用,影响着学校的品味、风格和文化,对于支撑全校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22年,正值清华人文学院迎来成立十周年。今天,一读君分享的这篇文章是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的访谈实录。彭校长将清华人文学院过去10年的发展变化娓娓道来,从如何做好人文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到人文学科、人文精神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都有许多独到见解。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彭刚,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思想史和史学理论研究。著有《叙事的转向: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的考察》《精神、自由与历史:克罗齐历史哲学研究》、A Critical History of Classical Chinese Philosophy(合著)等,译有《自然权利与历史》《德国的历史观》《新史学:自白与对话》等。在《历史研究》《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01
问:在您的印象当中,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过去10年都有哪些显著的发展和变化?
过去10年整个学校的进步很大,人文学院在很多方面也有显著的进展, 比如培育了若干个新的学科增长点,最显著的是新建了科学史系。各个系、各个学科的融合互动之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学科增长点。传统的人文学科,在当代数字技术的条件下,拓展研究领域,更新研究方法,焕发出新的活力,比如数字人文领域。再比如我们在民族宗教问题的长时段、跨区域的研究方面,经济史和社会史的相互融合方面,又比如我们的区域、国别史等等,都有让人兴奋的进展。
我们师资队伍的水平也有显著的提升。整个人文学科规模不大,但是我们荟萃了一批国内一流、其中也有不少具有国际影响的学者。让我们非常高兴的是,这其中,既有引进的,也有一些是随着清华文科的恢复重建成长起来的。
在人才培养方面,人才培养的规模在扩大,也有一些非常可喜的成果,比如涌现了一批高水平的博士论文,在各自的学术领域成为重要的著作。又比如我们的本科生的培养,随着担负“强基计划”中基础人文学科人才培养任务的日新书院的成立,也有了新的景象。同时,人文学院对于全校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发挥得更加显著。总之,我觉得这10年来人文学院的发展成绩可喜,也有很多新的气象。
02
问:要做好人文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什么是最重要的?
人文学科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学科。一个人文学科的学者,他对人文的世界要有浓厚的兴趣。深入而广泛的阅读,独立的思考,甘于寂寞的研究,这些都很重要。但是另外一方面,人文学科也关心现实世界,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作为人文学科的学者,也应该对时代的进展了然于心。
所以,就像有人所说的,一个了不起的人格,经常会包含一些看似矛盾的要素。 一个人文学者,他也应该一方面像钱钟书先生所说的那样,如同荒江野老,能够耐得住寂寞,能够安静地阅读、思考;另外一方面又要对世事变化了然于心,对现实世界的变迁和个体的命运,要有足够的关注。一个好的人文学者,他要有足够的抱负,致力于拓宽原有学科和知识的边界,提升人类对自身的理解;另外一方面他又要有足够的谦卑,对于多种多样的认识的可能性、对于自己的认知所可能受到的限制,有着清醒的反思。
03
问:在您眼中,人文学科、人文精神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只要有人,人文学科就不会丧失它的价值和意义。因为人是要追求意义的,人是要追求价值的,人要追求对自身、对他人和对世界的理解,对意义和价值的追求构成人文学科的源泉。追溯这一切,只要人还存在,只要人还是追求意义和价值的动物,那么人文学科就必将会存在下去。
04
您对于有志于从事人文学科的学习和研究的年轻学子,有怎样的嘱托或者祝福?
在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投身人文学科是一个勇敢的选择,也是一个有价值的值得嘉许的选择。正如我刚才所说,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只要人还追求价值和意义,人文学科就有它存在的理由。经济社会的发展越迅速,科技的发展越日新月异,人们越要追求价值和意义,越要深化和扩展自己对不断变化的世界的理解,而这恰恰是别的学科和任何的发展变化都不能够代替的,除非我们丧失了对意义的追求。如果丧失了对意义的追求,人也就不成其为人了。
05
问:请您谈一谈对人文学院的教师有怎样的期待?
很大程度上,人文学科是一所好大学的厚重底蕴之所在。我们今天提起老清华的人和事,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老清华的人文学科。今天清华的发展,人文学科依然非常重要。整个大学的人文底蕴,整个大学的文化传承和人文学科都有重大的关联,而且 人文学科对于支撑全校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另外,清华是一所对于国家、民族来说,有着重要作用和地位的大学。一个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复兴;文化的复兴,离不开思想资源的支撑。
在这个方面, 人文学科在清华应该起到它独特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
06
问:您希望未来的“清华人文”呈现怎样的面貌?
清华要在2030年迈向世界一流前列,要在2050年成为世界顶尖大学。我想,清华的人文学院、人文学科的发展,也要和这样一个总体的目标相适应。
我记得从前在哈佛访学的时候,去哈佛的数学系,你会看到数学系一半以上都是丘成桐先生这样的菲尔兹奖获得者,去它的哲学系,你会看到哲学系好些教授都是别的哲学系的研究对象。我想清华的人文学科的发展,一方面, 要荟萃一批在中国一流、甚至在世界也是一流的人文学者。这其中既有最优秀的研究者,也有新的思想观念和体系的创立者。
另一方面,学院还要有能力吸引全中国乃至于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未来一流的人文学者和思想家要从这儿产生。 未来的清华,固然会以它对于科技、对于多个学科的贡献而自傲,但是它要像老清华一样,依然以它的人文学科高质量的产出、众多出色的学者、众多让人传诵的故事而引以为自傲。
07
问:您对人文学院成立十周年有怎样的祝福?
从前,冯友兰先生,也是我们清华人文学科的前辈,爱说一句话: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清华的人文学科一方面有丰厚的传统,这给了我们信心,也给了我们重任。我们是一所珍惜自己的传承的大学,我们的人文学科也同样珍惜自己丰厚的历史文化传承,我们有足够的守正的家底。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不断地创新,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新的学科增长点。我们要不断地在各个领域提出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发展出新的研究路径。一个既具有厚重的底蕴,又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人文学院,才是一个和未来清华走向顶尖大学的进程相匹配的人文学院。
彭刚老师寄语人文学院成立十周年
来源:清华人文
文章仅作分享,不代表一读EDU观点和立场。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一读EDU”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一读EDU”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文章不错,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