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河南新郑三中的刘老师网课后在家中不幸去世,让“网课爆破”这个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资料图】
所谓“网课爆破”,就是有人入侵到网课当中,发送各种各样的骚扰信息,甚至辱骂师生,扰乱教学秩序。
其中一部分网络爆破可能是采用黑客手段进入的课堂,但更多的还是网课参与者泄露了网课会议号和密码。
刘老师在去世前,就遭遇了这样的“网课爆破”。
而且,在当时媒体的报道中也提到,“是外面的人,通过分享直播码进来的”。
这些,我都在前两天的文章里有过介绍。
02
这两天,很多新闻媒体开始深挖“网课爆破”的内幕,有的记者甚至“卧底”潜入相关的群里,获得了很多第一手资料。
记者发现,那些网课爆破群的成员大多是未成年人,有的参与者本身就是被爆破课堂所在班级的学生。
至于爆破课堂的原因,有的是出于好玩,有的是追求刺激,有的是为了显摆,据说有的还可以挣钱。
总之,一帮无知无畏的年轻人,在网上出于各种目的,对正在直播的网课进行攻击,迫使网课无法正常进行。
03
值得一提的是,网课爆破不是新生事物,至少在两年前就有,在各地各级学校都有发现。
刘老师所在的学校,乃至刘老师本人的身上,也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
针对这些行为,很多老师都显得手足无措,报告给学校,也是很被动地采取诸如更换网络会议号、要求学生实名等方式应对。
这些措施当然是对的。
但说实话,如果存在“内鬼”,很多应对都形同虚设。
你换一个会议地址,人家再分享一遍,马上攻击就会进来。
短短的一节课,折腾几次也就结束了。
面对渐成气候的“网课爆破”,仅仅靠学校和老师的被动防守,可能效果难如人意。
04
为什么“网课爆破”的实施者那么有恃无恐?
原因不外乎两点:
一是他们以为在网上做坏事不会被发现;
二是作为未成年人就算被发现,也不会受到惩罚。
如果做一件坏事能够给自己带来足够的快感和刺激,而且不会被人发现、不会受到惩罚,很多人都可能会跃跃欲试。
一个人失去了约束,很可能会变成魔鬼。
这是人性的弱点。
爆破了许多网课,一直没出过事,难怪一些人乐此不疲。
换言之,如果我们在“被动防守”时再“主动进攻”,找出那些爆破网课的人,对他们进行惩罚,相信他们就没有那么猖狂。
报道中就提到了一个事例:
一位老师上网课被入侵后,在班会上表示学校已报警处理,警方已经查到是班里某个同学的IP,如果主动自首,看在未成年人的份上,事情可以到此为止。
结果,班里一位同学站起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刘老师出事后,警方已经介入调查,网上也群情激奋,很多人开始表示“不敢搞”,也说明那些人心中其实也有所畏惧。
很多时候,进攻的“矛”比防守的“盾”更管用,至少,两种方法要同时用。
05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每一起“网课爆破”的背后,都至少有一个问题少年。
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去爆破网课,都说明他们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已经偏离了正常的方向。
及时把隐藏在屏幕和网线背后的入侵者找出来,让他们知道做坏事一定会被发现,一定会受到惩罚,比让他们摊上大事了再管,令他们悔恨终身要强得多。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