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甚为流行。
诚然,相比“以教师为中心”来说——教师只管自顾自地教,要求全体学生适应老师的教法、教学节奏
(相关资料图)
“以学生为中心”显然是个巨大的进步。
但是, 以某个“中心”为追求对象,
——尤其是作为口号,
却并非正解。
因为,不管追求什么中心,
首先必然要 体现在“形式上”。
然而,不管是什么中心、什么教学方式、什么教学模式,
衡量其好坏的,并非“形式”,
甚至也并非某个“理论”。
衡量教学行为是否有效的,无可辩驳地只有一条:
是否能有效促进认知加工、最终提升知识掌握水平和思维能力。
那么,“表面上”追求以学为中心的形式,在这方面的效率和效果一定会好吗?
恐怕并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
以曾经广受追捧的 “小组教学”为例,几乎每个老师都会遇到几乎同样的问题:
小组讨论的质量差、方向性不强易跑偏、迟迟抓不住重点; 小组讨论的时间长、且难以控制;控制住了时长,质量更难以保证; 组内积极发言的,永远是少数;即使大家都发言了,但往往不在一个频道上,难以形成有效对话。“探究式学习”实际效果如何呢?
个别试水当然可行,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但想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恐怕有如登天!
倒是 “翻转课堂”,在以微课作为学习资源的背景下,
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积极效果。
为什么理论界广为提倡的“ 先进教学理念/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却往往失效呢?
针对以上问题,理论界迟迟没有给出研究、解释和新的指引。
最近,王珏老师看到国际顶尖教育心理学和学习科学专家、加州大学梅耶教授所著的 《应用学习科学》一书,
对 发现学习、合作等主动教学方式为什么往往无效,
进行了简明的、和令人信服的理论剖析。
这一理论剖析大体是这样开展的:
1、无经验的学习者在无直接指导下开展探究或讨论时,会 增加大量无关认知负荷——即将有限的认知负荷用于加工大量与教学目标无关的目标。由于人的认知负荷容量是相当有限的,因此学习效果当然不好。(关于认知负荷理论,可参见《 教学设计重磅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图解(1) 》)
2、对于较难的知识,光凭学生自己,往往难以将原有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因此就 不能进行有效的基础认知加工——即对重要的信息进行心理表征( 体现在充满困惑、无法跨越难点、无法有效推进),知识学习难以为继,思维发展更是镜花水月。
关于为什么不能、以及怎么才能,在我的《 学习的第一性原理,打造金课so easy 》一文中有详细说明。
3、 主动学习的优势是“促进生成认知加工”。学生可以 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与新知识尝试建立联接。一旦联接成功(但并不能保证成功),学生就建立了自己对知识的独特理解、并且印象极为深刻——这是老师的讲授难以企及的。
书中将如上3点总结为下表:
可见,主动学习方式只有在“促进生成认知加工”这一方面,才有正向作用;而在认知负荷方面、以及基础认知加工方面,都是负向作用。
再加上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不可控因素,老师在采用主动教学方式时,负向作用往往会高于正向作用,导致教学效果反而下降了!
《应用学习科学》一书中,还深刻地指出:
能促进学习者开展意义建构的,不是“高行为活动水平”,而是“高认知活动水平”(如下图)!
高行为活动水平,就是本文开头所说的“表面上的学生中心/主动学习”,不管是讨论、还是动手操作、或者探索发现, 并不必然对学习产生作用!
——因为此时学习者可能处于“低认知活动水平”的状态中!
而即使在低行为活动水平下,也可能会发生“高认知活动水平”!
——比如大家在看上面这段文字的时候(这句话是书中的原文)。
对此,王珏老师喜欢用的例子是:
很多人都在看小说、看电影、看著作时,获得了重要启发——这就是典型的“高认知活动水平”+“低行为活动水平”。
因为,我们在看小说、看电影、看著作时,虽然表面上的行为活动水平很低,但是我们的脑海中可能正在进行翻江倒海般的认知活动!
高认知活动和高行为活动,哪个对学习者更加重要和关键,是不言而喻的!
一味追求“高行为活动”的表面现象——课堂当然看上去很热闹、而忽略如何促进“高认知活动”的实质, 很容易跑偏!
梅耶教授应用“ 认知负荷理论”,客观剖析了主动学习方式的优点、弱点,
要想让“主动学习方式”真正有效,
必须首先解决两个弱点:
(1)首先必须 解决基础认知加工问题:这是 教师教学所应解决的任务,而 不应留给学生解决——他们没有能力解决,或者在解决过程中消耗了太多的时间与认知资源。
(2)应尽量 减少无关的认知加工,比如给定探索或讨论的模板、环境与方向,或增强老师的指导等。
比如,在王珏老师的《学习科学》课程中,提出了如下两条原则:
(1)输出式学习,是最有效的方式;
(2)但是——高效输入是高效输出的前提!
在我的观点中,“主动学习方式”不应该是让学生从0开始,而应该是“ 教师开展有效输入”+“学生开展输出”的组合。
先输入、后输出,这与梅耶的观点:“ 在开展主动学习方式之前,一定要解决基础认知加工问题”不谋而合!
以此而论, “翻转课堂”能取得一定实践成效,
无疑跟“微课”基本能弥补这两个弱点有很大的关系。
【好书推荐】
《应用学习科学》一书是我见过的最薄的理论著作了,
大开本,大约只有100多页,
基本没有什么太深奥的理论,
简明、易读、与教学实践结合较为紧密,
特此向各位老师强烈推荐:
————————————————————
本公众号(学习科学与技术研究)提供全面、深度的学习科学研究、微课与PPT研究、以及其它实用技术研究文章!到公众号首页输入代码查看更多研究:
wk:微课超级大全,设计制作应用一网打尽
ppt:PPT技巧集
xxkx:学习科学研究文章
so:公众号文章全文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