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交往越来越密切,交通越来越便利,人们对于留学的想法也“打开”了。如今,只要经济条件还不错,学生自己想去外面的学校看看,家长就会很支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过毕竟学生是到了外国,进入了外国环境,被外国学生包围。所以老一辈们很担心学生:会不会受不了那里的吃食啊?会不会交不到朋友啊?尤其是……会不会出去就忘本啊?
但实际上,除了在吃食上面确实有些坎坷外,其他方面学生们都适应得非常好。不仅适应好了,甚至相当游刃有余,以至于都开始“伸展枝条”了,为啥这么形容呢?
东北男生在韩课堂表演“丢手绢”,网友:怎么和我想的不一样?
老实说,很多同学刚刚踏上留学旅途的时候,都以为自己会吃不少苦头。毕竟那是外国,不是自己家,思想不一致,信仰不能深讨论,在外国交个朋友,是不是特难呢?
但实际上很多同学到了外国学校之后,才发现自己是想得太多了。比如秋季开学的时候,就有不少留学生晒出了自己的班级,哭笑不得地表示自己“反向留学”了。
原来因为留学太热,而留学的目的地又只有那么几个,所以很多中国留学生都想到了一块去,也走到了一起去,推开大门,班级里几乎全是中国留学生,老师甚至还会中文。
留学了,但好像还是在自己家地盘上。这样的底气让留学生们的胆子逐步膨胀,也开始有能力静下来思考自己留学这一趟,到底能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在韩留学生华子(化名)出生于东北,一个哪怕在国内都被称为“方言流氓”(褒义,形容地方语言传染力极强)的地区,因此这次到了韩国,也想着用东北的感染力进行一波文化输出。
于是在韩国课堂一堂主题为《故乡》的分享课上,华子同学抓住了机会,不仅绘声绘色的和大家介绍了自己的祖国中国,自己自己的家乡东北,还给大家展示了一段“丢手绢”。
其实最开始看到这个名词,笔者也懵了一下,和很多网友一样,笔者想的那个 “丢手绢”其实是“丢呀丢呀丢手绢,轻轻滴放在小朋友滴旁边,大家不要告诉他~”
虽然说这也确实算是中国土特产吧,但毕竟是我们小时候玩得游戏,用来进行文化输出属实有点太弱了。但不成想人家华子同学展示的丢手绢是东北的“丢手绢”——扭秧歌用的那个。
华子同学本来只是想小小的展示一下,结果因为手法太过地道,手绢丢得太过炫目,引起了下面韩国学生和各国留学生的纷纷惊呼,于是华子不得已舞了一次又一次。
不得不说,笔者虽然也是个东北学生,但因为丢手绢在我们这里实在太常见,以至于从来没有好好的观赏过。今天才意识到,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甚至在慢慢淡忘的非物质文化,竟然这么绚烂而珍贵。
和华子一样,很多留学生都在国外进行着文化输出,像之前韩国学校举行了歌唱比赛,也有不少中国留学生参加,其中有两位中国学生,一位唱了《九儿》,另一位唱了《偏爱》。
虽然说最后没有拿到名次吧,但前奏响起的时候,笔者真的感觉DNA、青春和自豪感一同在血脉中涌动。台下围观的中国留生也是一样,因为人数众多,生生吼出了主场的气势。
当然,上面这几位同学和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相比,真的算是小打小闹了。由于国内外联系终究是有“墙壁”的,所以民间文化输出要靠在外留学生们的力量,“反文化剽窃”,自然也需要。
当国际知名大牌Dior(迪奥)新产品公然抄袭我国传统服饰“马面裙”,图案设计抄袭我国传统绘画“花鸟图”的时候,也是无数的在法留学生站出来,不顾威胁在当地进行游行宣传。
从这里看,很多家长们的担忧其实都可以打消了。“身在国外,心归故里”是中国留学生们用行动践行着对于祖国的赤诚,无论何时何地,这份赤诚都不应该被怀疑。
写在最后
在外留学生们的文化输出行为无疑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而我们国内的学生其实也没有落下,国潮复兴,拾古礼,穿汉服,都是为了民族灿烂的文化能够在新世纪换发出新光彩。
因此家长们也不能拖学生们的后腿,至少要明白,街上那些我们看似穿了“戏服”或者奇装异服的人,其实着的是我们民族的文化,他们是为了民族文化的复兴。
也许家长们还无法接受这样的改变,但至少在看到这些同袍时不要嘲讽,因为他们为之努力的是我们当下做不到的,却是真正对的事情。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