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资料图)
从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在“五育并举”的当下,国家对美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全民对美术教育了解多少?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又何在呢?今天我向大家推荐《尹少淳谈美术教育》这本书。
美术教育尚非“高贵居民”
作者尹少淳先生作为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的领军人物,本书是对从事多年的美术教育研究工作的思考和总结。这本书的语言特别亲切,没有艰深晦涩的词藻,没有深奥难懂的文辞,而是用事例、图像、隐喻等方式把美术教育的理论讲得深入浅出,不仅对从事美术教育事业的教师具有指导性意义,也能引导广大家长和其他专业人士更为深入地认识与理解美术教育。
尹少淳先生说:“美术教育起源于传授美术技能的需要,但人们也发现美术教育还能对那些不从事美术职业的人发挥作用,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所以,很早的时候,人们就主张对儿童实施美术教育,帮助他们成为品德优秀、趣味高尚的人。”
今天,尽管美术成为了学校课程的“永久居民”,但在很多人眼中,却地位卑微,并非“高贵”的居民。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初中、高中以后就会不同程度地限制孩子对于美术的喜爱。因此,认识美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依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美术教育的四个流向
本书中提到,主张美术教育本质价值观的人,十分强调美术对人类经验与认识的独特贡献, 而这种贡献是其他人类活动所难以提供的。如果把美术教育比喻成一条大河的话,它大致有四个流向,漫滋于人心和社会的沃土。
流向之一是培养核心素养。提高人的核心素养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教育的责任,而美术学科在这方面有着很大的贡献。中国最早以美术进行道德教育的论述见于《左传》,提出青铜器鼎“在德不在鼎”;到了现代,鲁迅也提出“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的观点,这就充分证实了美术和其他人文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具有相关性。
流向之二是培养独特的学科素养。在美术学科中,我们能够通过感知等来提升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认知能力,通过记忆、绘画、制作等方式提升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以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获得的能力和品质将会迁移到他们所从事的一切实践性活动中去,使他们终身受益。
流向之三是培养终身爱好。职业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而爱好是一个人一生的追求。一个人在职业之余,还始终保持着爱好和兴趣,可以充实闲暇、丰富情趣、提升精神、改变生活品质。对很多人而言,通过基础美术教育引发对美术的认知和兴趣,并一生爱好和参与美术,是一个能够增强幸福感的不错选择。
流向之四是成就职业梦想。几乎所有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会学习美术课程,从这个意义上看,绝大多数以美术为职业的人都是由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孕育”出来的,有很多卓有名望的美术家或者与美术相关职业的专家学者都经历过中小学或校外教育机构的美术教育。2012年,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建筑学界最高奖“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著名建筑家王澍,就曾在中学时期跟随著名少儿版画教育家张桂林先生学习绘画。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美术教育让人生多份幸福和快乐
当然,我们不能妄称美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无所不能,但四个流向的确体现了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和意义,也正是其不可替代性的所在。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这一点,社会难道不值得给美术教育开绿灯吗?学校难道不值得在课表中给美术教育一席之地吗?我们这些美术教育行业的从业者难道不值得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美术教育之中吗?
我的很多学生走向社会后从事着各行各业的工作,他们都认为学美术的经历给他们从事的专业带来了很多启发和帮助,并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我从事一线美术教育已经34年,读《尹少淳谈美术教育》后对美术教育又有了许多新的思考,对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我认为美术教育是润泽学生心灵的教育。因此,美术教学要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的心灵共振,为塑造学生健康审美趣味、完善人格,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
只有享受过润泽心灵的美术教育,学生们才会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灵和创造美的双手,也会多一份获得幸福和快乐的可能。
文字:张尊高
(北京市八一学校美术教研组组长,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编辑:张秋颖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