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位于古城西安的西北大学走过了120年的办学历程,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发展成为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西北大学拥有国内顶尖的学科实力,考古学力压群雄与北大齐名,全国第一(第四轮学科评估A+)。地质学是国家立项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地质学系培养了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非常”出名 只缘困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意想不到的是,近年来把西北大学送出圈的并非学校过硬的办学实力,也不是凝重深远的历史传承。
却缘于囊中羞涩,甚至有“最穷211”的称号。
“最穷”当属夸张,但经费捉襟见肘却是事实。数据显示,西北大学2022年经费预算为13.22亿元,相比2020年(8.45亿元)暴涨了56.4%。但是横向对比显示,西北大学经费在一众“双一流”高校中排在中下游,约等于清华大学预算(362.11亿元)的4%、浙江大学(261.03亿元)的5%、北京大学(219.29亿元)的6%。
纵然不与清北等校论短长,与陕西省一众“双一流”高校相比,西北大学的经费同样叨陪末座。西安交通大学2022年经费预算133.72亿元,西北工业大学为105.99亿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60.56亿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46.40亿元,长安大学为41.37亿元,陕西师范大学为37.36亿元,均数倍于西大。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图片来源:西北大学网站
就办学条件而论,西北大学确实不易。
学校校长郭立宏算得上土生土长的西大人了,1981年入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专业,2004年调离,在校求学任教24年,2015年重回母校担任校长。
“待的时间越长,越能体会她(西北大学)的不容易。”郭校长接受《瞭望》采访时这样说道。
“但越不容易越能感受到她的了不起。”
前赴后继 人才辈出
西北大学确实了不起。
纵然阮囊羞涩、日子紧张,但学校秉持一以贯之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精神和薪火相传的“公诚勤朴”校训传统,潜心做事,孜孜矻矻,在中国高教领域结出了繁花硕果。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2个学科进入A类。其中,考古学科获评A+,与北京大学并驾齐驱。考古学和地质学学科入选了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学校的生物与生物化学、地球科学、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环境/生态学等十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科研平台的建设同样卓有成效。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实验室成立于1992年,经过10余年的建设,于2007年通过验收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校现有在校本科生13500余人,研究生13900余人。120年的艰辛路程中,不仅有30余万学子从西北大学走向社会。学校还培育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包括29位两院院士、4位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0位国际机构院士。
放眼历史,西北大学的重点学科前辈高人层出不穷,建树不凡。张伯声院士创立了中国五大地质学派之一的“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理论物理学家侯伯宇教授和数学家王戍堂教授分别开创的“侯氏变换”和“王氏定理”有“中国的骄傲”之美誉;现在校任职的张国伟和舒德干两位院士也有突出贡献,张国伟院士创造了秦岭造山带的“三板块两缝合带、立交桥式三维结构”演化过程与动力学模型,舒德干院士创立了“三幕式寒武纪大爆发假说”,破解了达尔文进化论世纪难题。
今年仙逝的何炼成教授素有“经济学界西北王”之称,是中国发展经济学科奠基人之一,中国“西部学派”的创始人。魏杰、张曙光、张维迎、王忠民等经济学家均出自其门下。
此外,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侯外庐学派”、中国世界史研究领域的三大学术理论之一的“文明交往论”、为接收南海诸岛和划定南海十一段线作出贡献的《南海诸岛地理志略》等成果均出自西北大学校友之手。
在文艺领域,还有牛汉、贾平凹、雷抒雁、迟子建等知名作家走出西大,走向大众。
可见,朴实无华只是外在的写照,一代又一代西北人探索不止、钻研不休的信念在困顿中更显可贵。
看似粗犷 实则温情
不过,表面上朴厚平实,甚至因“西北”二字还略带悲凉之感、粗犷之貌的西北大学,其实有着脉脉温情。
资金紧张,西大也没有亏待学生。
老校区学生宿舍年深日久,硬件改造难以下手,那就装空调,配洗衣机、吹风机,每年新生入住翻新墙面,学校还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尽最大努力营造舒适的住宿环境。学校允许食堂外卖配送到寝室,周末吹着空调、吃着大盘鸡、沾着酸汤水饺、手里还攥着肉夹馍的生活,好不惬意。
在选修课方面,学校别具一格,开设了爬树课、射艺课、中国式摔跤、棒垒球等“稀奇古怪”的特色体育课程,贴合年轻学子好奇尚异的特征。
在今年6月27日毕业典礼上,学校赠送给每位学生一枚刻有自己名字的蓝田玉印章。这一传统从2015年起延续了8年,学校累积送出5.6万余枚印章。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图片来源:西北大学网站
古人云,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以玉传情的西大,或许在学生心中更添了几分温情与蜜意。
不仅在校学子,西大对离退休教职工同样关怀备至。学校在十月初组织了“金秋剪影”肖像拍摄活动,为180余位65岁以上老教师拍摄艺术照。专业摄影师搭配专业的布光,不少老教师佩戴立功奖章,手捧出版著作在学校120周年校庆之际留影纪念。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图片来源:西北大学网站
从晚清的纷飞战火到今朝的和平盛世,如今的西北大学已然走过了120个春秋。
一代又一代西大人筚路蓝缕,躬耕不辍。他们投身荒野为祖国发展勘探石油资源,他们静坐书斋为吸取前人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在浩瀚丹青中撷珍采奇,他们立足西安行走西域为勾画出丝绸之路曾经的盛况不惜掘地三尺,他们“精打细算”在数字模型中探索经济规律为社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
一代又一代潜心向学,安心做事的西大人为学校带来了无穷活力,120岁的西北大学正是蒸蒸日上、风华正茂之际。
祝贺西大生日快乐。期待西大在高教领域更长远的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西北大学网站.
[2]瞭望|给一碗水就能丰长,给一支点就敢攀登;给一块化石就可对话历史……揭开西北大学的“双一流”建设经——专访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新华社自媒体,2021-01-26.
[3]啥?你还不知道西北大学?.西北大学人民号,202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