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实用“教学案例工具包”系列
点灯人教育公微将持续更新
【资料图】
关注收藏不走丢
“
自从2017年一个清秋的时光里,我与图画书相遇,便与它撞了个满怀。我与孩子们,携着好奇心和想象力,在一本本图画书勾勒的世界里遨游、探索、经历和感悟。
我们在《爷爷有一双巧手》里看到了一个有爱又充满创造力的爷爷,感受到了成长的过程中会拥有一些东西,也会失去一些东西;我们在《池上池下》里为每一次生命的蜕变而喜悦,学到了生命虽短暂,却也要用尽全力完成自己的使命......
如果说图画书可以治愈人,那这些年在与孩子共读图画书的同时也治愈了自己,更让自己不知不觉成为带着孩子一起自由飞翔在阅读世界里的点灯人。
——林清铃
”
这是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苏丹的传奇故事。每一只犀牛都是自己领地里的国王,而犀角就是它们的王冠。作者戴芸说,如何在一本小小的图画书里面,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讲述它传奇的一生呢?有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浓缩它所有的悲喜,道尽它全部的困惑,承载它和人类那一幕幕的相爱相杀呢?犀角,似乎是答案。
一个故事就是一粒种子。今天我们来看 华中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小学的 林清铃老师如何将这粒种子带给孩子。
▲
戴芸 / 文,李星明 / 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一、教学对象
三年级学生
二、文本欣赏
这是一本讲述一个失去犀角的犀牛的故事,是一个生命逝去的故事,也是一个物种消亡的故事。苏丹是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的北白犀,故事由犀角为主线展开,共写了三次断角。
第一次断角就是小苏丹目睹妈妈被偷猎者断角的过程。第二次是苏丹被救助到捷克动物园不小心在木栅栏上撞断了犀角。但是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它不再需要挖草根和战斗,犀牛角退化成一个圈,暗示着在动物园虽然无忧但失去了自我。第三次是苏丹老年回到肯尼亚野生保护区,为了让它生存下去不被偷猎者屠戮,那些爱它的保护员砍断了它的角。
文中两次写到,“每一只犀牛都是自己领地的国王,而犀角就是它们的王冠。”可是苏丹却没有自己的犀角,这无疑是悲伤的,文章以此来提醒大家要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敬畏生命。
这本图画书在色彩构思上别有韵味:一开始在苏丹童年时候和妈妈生活的画面使用了橙红色,象征着温暖和母爱;当妈妈被猎杀时候,则使用了火烧云似的红色来象征猎杀者的无情和残暴;当苏丹被带去了捷克动物园的时候,画面颜色转为蓝色,象征着苏丹从此失去了自由,它的世界变成了寒冷和悲伤;当苏丹年老的时候回到了肯尼亚自然保护区时,画面变成大自然的黄绿色,给人与阳光和希望的感觉;最后一页,苏丹老去做了一个梦,这个梦境是粉色的,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不管是从故事情节,还是图画色彩,这本书读来给人很大的震撼与启发,不仅是北白犀,世界上还有成千上万的物种由于人类的活动而濒临灭绝,无声的警示我们要爱护生命、尊重生命、善待万物。
三、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理解故事内容,建立文字与图画的联系,读懂图画中的语言,感受故事的内涵。
●核心素养: 学习观察和想象画面、捕捉细节、感悟故事寓意等阅读方法,培养自身的语言整体感知力、表达力与阅读思维力。
● 人的教育:通过联系生活和深入交流,唤起学生对自然的关爱,理解故事的内涵在爱护生命、尊重生命、善待万物。
教学过程
一、封面切入,引发期待
1. 观察封面,你都发现了什么?
(题目、文、图、作者、出版社、画面等,引导孩子重点观察画面中的犀牛)
2. 你们认识封面上的动物吗?这是一头北白犀,它的名字叫“苏丹”,它是世界上最后一头北白犀,“犀角”是它最与众不同之处。苏丹的犀角会有怎样的故事经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一起走进故事中。
【设计意图】从封面插图引入,让学生聚焦到封面上的插图和书名,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引发阅读期待。
二、观察图画,读中交流
(一)师生共读第一次断角
1. 师读故事,生仔细观察1—3页。
2. 这时候苏丹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的画面主要是什么颜色?它可能代表着什么?
(预设:橙色在色彩里是很温暖的色调,苏丹小的时候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很快乐,很有安全感,所以使用的都是橙色,它象征温暖和母爱。)
3. 接着发生了什么呢?继续读故事,生仔细观察4-5页。
① 妈妈怎么了? (板贴:目睹妈妈被断角被猎杀)
② 这里的画面主要是什么颜色?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红色,红色在绘本里隐喻的是残暴的盗猎者,其中苏丹的妈妈被射杀那一幕,没有画血迹,而是用了太阳在水中的倒影和大量的红云来隐喻。感受到了猎杀者的无情和残暴)
(二)师生共读第二次断角
师读故事,生观察6—15页。
1. 苏丹的妈妈去世后,苏丹到了哪里生活,主要发生了什么事? (板贴:成年在栅栏上撞断了犀角)
2. 在动物园的日子,苏丹的心情和之前比较有什么变化?画面的颜色又有什么变化? (预设:苏丹被带去了捷克动物园的时候,画面颜色转为蓝色,象征着苏丹从此失去了自由,它的心情满是失去自由的悲伤;)
(三)师生共读第三次断角
师读故事,生观察16—20页。
1. 这是苏丹的老年阶段,它来到了哪里?又发生了什么? (板贴:老年时来到肯尼亚犀角被锯断)
2. 为什么象征它身份的犀角会被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锯断?这一部分的主色调又是什么?
(预设:这一部分讲述的是苏丹的老年,它来到了肯尼亚,回归了大自然。为了保护它不被盗猎者杀害,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锯掉了它的犀角。这部分用了淡淡的黄绿色调来代表着老年苏丹回到肯尼亚大草原寻找自我回归本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边读故事边交流,关注故事中的三次断角关键事件,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图画中色彩的变化并体会苏丹心情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三、读后交流,读出感悟
(一)借助图示,把握内容
整体感知:故事讲完了,谁能借助时间轴图示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针对三年级学生,在阅读故事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图示把握故事大致内容。
(二)联系生活,感悟寓意
1. 话题一:故事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话想说?
2. 话题二:苏丹原本可以和它的妈妈还有其他动物一起快乐地生活在草原中,是什么让它们遭遇残忍的杀害,甚至走向灭绝?
3.话题三:联系生活想一想: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可是因为我们人类的贪欲和残暴,许多动植物都濒临灭绝,为此我们可以做哪些努力?
4.教师出示背景资料——苏丹的犀生简史。
5. 小结:这是一个描述真实事件的绘本,苏丹于2018年3月19日去世了!希望孩子们听完故事,在心里种下爱护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存在的种子。也希望每个人通过这个故事,能够爱护身边最珍贵的人和物,以及与我们每个人生存息息相关的大自然。不要等到对方快消失的时候,才懂得珍惜。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故事内容和生活实际,深入交流,与此同时,借助背景资料的阅读,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涵在于唤起学生对自然的关爱,珍爱身边的人和物。
(三)阅读拓展
1. 同学们读完这个故事,你心中肯定还有很多感受,请把这些感受写下来。——课件出示:请结合故事内容和生活实际写一段话感受。
2.阅读推荐。
【设计意图】针对三年级学生,留下的阅读任务是让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抒写出来,同时再次加深对故事内涵的理解,明白珍爱身边的人和物的重要性。并由读一本书带动学生读同系列书,相信感悟会更多。
板书设计——
● 设计者
林清铃:华中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小学语文教师 ,厦门市海沧区阅读种子教师,中级儿童阅读教师。
延伸阅读
加入儿童阅读师资能力认证
成为专业的儿童阅读指导老师
▲ 点击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