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版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教师都是一次从理念到实践的系统性挑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其中,主题群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词,而体育与健康学科则强调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11月11日-12日,2022年第五届小学课程周英语峰会,汇集了14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英语名师及课标专家组核心成员,聚焦“社会与文化”“服务与人际”“生活与学习”“科学与技术”等主题群,开展了课标深度解读、观课研课、评课与复盘等系列活动。
11月13日-14日,2022年第五届小学课程周体育与健康峰会,汇集了12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体育名师及课标专家组核心成员,聚焦“运动体能学习”“运动技能学习”“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表现”“健康知识学习”等情境创设,开展课标解读、主旨报告、观课研课等系列活动。
为一线教师清晰描绘了依托统编教材,落实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的操作建议,同时解答了当下最为紧迫的核心难题:
英语
如何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
如何丰富学生文化意识与情感体验?
如何让单元整体读写指向深度学习?
素养理念下的知识如何在语篇中实现表意功能?
……
体育与健康
如何进行结构化教学达成学习目标?
如何运用游戏情境,创设体能趣味练习?
如何进行跨学科体育活动的主题设计?
如何在课堂实践中培养体育品德?
如何细化分解学习目标?
……
【英语】
11月11日上午社会与文化主题群
用CCQ问题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课例:《The Big Trampoline》 6年级新课标理念下,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思维品质。那么,如何让思维品质在课堂上落地呢?我认为有两个关键词:一是CCQ,二是思维。
CCQ是concept checking question的简称,意思是理解检测问题。在课堂上,我们可通过语言降解的方式,把文本分解为指向内容的问题,对所需掌握内容的核心概念进行理解检查。
当然,并不是每一项教学内容都需要设计CCQ,而且CCQ的设计没有定式,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另一方面,我们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构建高阶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老师要多提出实质性的问题,越是指向高阶思维能力的问题,越能促使其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迈进,完成核心素养的培育。
小学英语Phonics教学课例的设计与实践 课例:《 Let"s spell 》4年级phonics教学也称语音教学法,它教授学生字母与其发音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后便可自主拼读生词。
在phonics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关注词汇形与音的关系建构;关注词汇音与义的关系建构;关注词汇激活扩散活动。
而更高效的phonics教学,则需要在相对系统的教学基础上,让教材与phonics教学法更灵巧地结合,使课堂更有质效。
除了语音教学板块的教学,在词汇课、对话课、读写课时都要尽可能地运用到phonics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注重拼读的意义性;此外,建立phonics体系化的资源库,甄选适合本土教学的各类资源,与教学更好地链接。
绘本阅读如何丰富学生文化意识与情感体验 课例:《A Talented Painter》5年级有关文化的教育包含四个方面:文化解读,文化呈现,文化实践,文化输出。
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识教育,我们首先要以主题意义为依托,梳理单元内各个板块的文化知识,增补语篇资源,解读文化观念;从单元整体的视角,以文化观念贯穿每一课时,促进文化育人目标的达成。
其次,从文化呈现、文化实践到文化输出,我们应该遵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维逻辑,在理解与比较中感知文化,在沟通与运用中建构文化,在内化与表征中产出文化。
最后,教师应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意识的敏感度,在语言知识的背后挖掘文化知识。创设主题情境,关注中外文化的认知与对照,将文化意识教育落到学生日常行为的表征上,从而使得文化意识的培育真正落地。
学术小结
在新课标和双减背景下,如何落地新课标理念,迎接新的挑战?在聚焦社会与文化主题群中,三位老师各自展示了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新课标理念在课堂上落地生根。
戈向红老师深度挖掘了文本的育人价值和故事的发展线,设置了一系列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阅读之旅。
吴老师引入绘本资源,在具体语境中以Phonics自然拼读法教授学生语音知识。通过演绎法和归纳法让学生在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语音实践活动中掌握本节课的学习要点,把握音、形、义之间的关系。
王卉老师则通过跨学科融合,教材重构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探究文本的主题意义,最终达成学科育人的目标,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最后,关于做好社会与文化主题研究,我有以下几点建议:研读课程标准、坚持育人为本、探究主题意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月11日下午服务与人际主题群
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读写结合教学实践 课例:《Choose the right present》 6年级当下,单元整体读写教学存在主题意义不鲜明、整体意识欠缺、学和用契合度不够等问题,造成整体读写结合教学碎片化、浅层化、标签化。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英语读写结合教学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重新定义单元整体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构建单元关联意识,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提升学习能力);重新定义读写结合的学习路径(设计贴近真实生活的读写活动,形成读写的有效连接,实现学用融合,突出写作的过程性指导,关注学生差异,增加实际获得);实施差异化的读写结合(观察学生差异划分学习小组,立足学生差异设置不同的写作目标与任务,依托学生差异优化写作活动)。
以此帮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上,实现深度的思考,并做出理性的表达,形成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行为,达成深度且以素养导向为主的学习目的。
单元视域下,课堂精准设计,落实学习目标 课例:《OE 3AM2U3 About me 》3年级如何在单元的视域下,进行精准的课堂设计,以达到学习目标的落实?在单课时的实施过程中,遵循单元整体教学的原则,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实现学习目标的落地。
学习目标上,包括基于课程标准,单元设计求精巧。不管是词汇还是语音教学,都需要贯穿整个单元,层层递进地展开;基于教材内容,故事选编求创新。不管是在选择故事内容上,还是改编故事内容,都要源于教材,重视学情;基于板块内容,故事教学重体验。教会学生体会人物思想,促进思维品质灵活性、发散性的发展。
教学策略上,以“因果关系链”串联整堂课的教学,以带领学生从学习走向运用。教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里通过故事阅读、拓展思维、运用语言真正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课堂自我领导力融入式教学 课例:《Let"s talk and learn》5年级以英语课堂“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主旨,探索新课标中对育人的要求——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进一步从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里引申出学生自我领导力的培养,包含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和不断更新七个习惯。其教育目的旨在培养人人都有领导力思维,每位学生都有独特天赋,任何时候从自我改变开始,主导自己的学习,达成全人教育。
自我领导力融入式教学,关注学科的融入,高阶思维的培养,真实世界的应用,课程的协同合作。这种创新式教学能使学生将高效能实践转移到现实生活中,进行迁移、创新。
学术小结
如何基于新课标进行课堂目标重构?在服务与人际主题群下,三位老师以坚持育人导向、聚焦课程目标、落实课程理念、把握主题内容为课标依据,从对育人价值的追求、对核心素养的发展、对单元整体的规划、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出发,展现了各自的目标达成路径。
陈国群老师注重文本分析,围绕主题意义设计读写活动,并且开展持续性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最后形成有关联性、靶向深度学习的读写教学课堂。
苏涛老师以故事教学经验分享为抓手,遵循学生认知逻辑,通过加强片段朗读,设置关键问题,提供问题路径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
岑振祥老师则创造性地将自我领导力融入课堂,把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等七个习惯养成融合到教学过程当中,共同指向核心素养四大维度建构的教学目标。
11月12日上午生活与学习主题群
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看见 课例:《What’ s he like?》4年级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标指出,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作为一名英语学科老师,该如何参与其中?摆在眼前的第一大难题便是如何看见每一位学生。教师可以撰写教育日志,记录每一节课的点滴;可以设立“人人参与”的课前展示环节,创建视频号,给孩子们提供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坐在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整个世界;而老师所做的就是要定格孩子们的曾经,通过看见和记录,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新课标与单元整体教学怀海特把人的认知过程分为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阶段,这也是一个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的过程。如今,英语教学正面临三大难题:穿旧鞋走新路,单元整体教学从备课到上课难;新理念老内容,教研部门引领改革转变教师难;用教材学教材,学生学习减负提质培养兴趣难。怎么办?“整合,学习,创新”这三条路径可帮助老师破局。其中,借鉴以单元整体教学理念编写的先进教材,不失为一个提效减负的妙法。
基于真实情景任务,涵育学生核心素养 课例:《 Can You Play with Me?》3年级英语阅读教学,应该在主题引领下,以语篇为依托,带着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促进学生的语言、文化、思维融合发展,实现从知识向能力,能力向素养的转变。英语教学需要“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学思结合,二是坚持学用结合,三是坚持学创结合。通过三个坚持,引导学生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学术小结
如何设计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标的颁布,意味着教育从知识本位来到了核心素养时代。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顺应这样的变化,从价值观、评价观、教材观等方面推动全方位的变革,让英语教学在减负提质的背景下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未来的课堂教学,应该基于活动建构与意义探究,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统领下的教学评一体化。
11月12日下午科学与技术主题群
构建学习场景达成英语科学课双目标 课例:《The Power of Air Pressure》6年级James老师的这节英语课是一节很典型的基于学科的拓展课。首先,James在开课时以一个非常有趣的科学实验引发了学生对“空气压力”知识的好奇;然后,通过听读课文与互动交流完成对本课新单词和语法的学习;接着,以拓展故事阅读和问答对话增加学生对本课新知识的记忆与运用;最后,再让每个学生都亲身体验“空气压力”实验并完成当节课的知识复盘。这节英语拓展课巧妙地把英语和科学的知识结合起来,特别有意义,也特别精彩,体现出英语课是可以多维度地拓展,多元化的方式授课,给老师们很大的启发。
学术小结
这两天共有十二位来自一线的英语老师、实践专家、教授围绕“以学习为中心”的目标,分别从四大主题定位将大家深度卷入新课标的践行中。在社会与文化主题群里,突显出文化意识思维品质;服务与人际主题群,彰显社会意识服务品质;生活与学习主题群,链接学习意识生活实践;科学与技术主题群,融入多学科维度深度学习。通过一节节真实课例,我们不难看到通过聚焦核心素养的课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英语的学科学习、学科标准,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习得和理解问题,而是鲜明地提出了它们该如何导向价值观、品格和关键能力。
评课与复盘
素养理念下知识在语篇中的表意功能探究素养理念下的知识如何在语篇中实现表意功能?大致可以有这样一个逻辑:基于韩礼德的系统理论,马丁的语篇体裁理论等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再对国家课程标准进行深度分析,可以实现理论转向,梳理出语境语篇的关系,从而进行课程设置。
再进一步,还要对不同课例进行对比分析,如对基于语音的绘本教学、基于词汇的绘本教学、基于思维/语篇的绘本教学、拓展课程的教学等进行研讨。最后落地到课堂,要进行目标设定,它始于教材内容的精准解读,终于教学结果的逆向推导。
课标专家组实操建议
小学英语学科素养导向的单元目标设计与撰写教育目标有四个层级,分别是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一层一层,更加具体明确。随着课程目标的演进,从双基到三维,再到核心素养,可以说,我们从关注知识走向了关注人,而核心素养是整个课程的魂。因此,我们要将核心素养融合到教学目标中,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融为一体,呈现综合、整体的素养表现。它有三个设计原则:综合性(核心素养融合)、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实用性(可观测、可操作、可评价)。一句话,当你想追求一个宏大的目标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体育】
11月13日上午运动体能学习情境创设
体育学习目标的精准设置与有效实施体育老师设置课时目标时,建议从三个维度入手,一是知识技能学习目标,指向奠定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基础;二是体能素质锻炼目标,指向促进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形成;三是情感品格培养目标,指向细化体育品德、健康行为培养。
结构化教学与学习目标达成 课例:《灵敏与速度体能游戏》4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进行结构化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从会单个动作转向真正会运动,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转向“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被动、机械学习转向主动、创造学习,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真正转变,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使学习目标更具有操作性和检验性。
运用游戏情境,创设体能趣味练习 课例:《灵敏性练习与游戏》3年级体能练习包括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具有四个特性:多样性(力量、速度、协调、爆发力等多种体能练习)、补偿性(弥补某一运动项目对有关体能发展的不足)、趣味性(体能练习丰富多彩、趣味多样)、整合性(注重一种体能练习活动能同时发展多种体能)。
在三年级灵敏性体能练习与游戏中,可做以下游戏情境设计:创设安全情境,激促导学(遇到障碍你能快速躲避吗?)、问题驱动(你快速躲避的方法是什么?)、深度体验(躲避的同时,比比谁反应更快,可以触碰对方胳膊得分)、帮助学生在真实复杂的情景中加强整体认识(灵敏性还可以在哪些项目中发展?)。
学术小结
围绕“运动体能学练”一线教师可以做哪些工作?第一是趣味化,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克服体能学习的枯燥性;第二是数智化,通过技术运用,突破难点;第三是选择性,实现因材施教,适性成长;第四是思维力,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方法、能力;第五是综合化,要让体育联系生活,打破学科壁垒,同时发展教师自身综合素养。
11月13日下午运动技能学习情境创设
跨学科体育活动的主题设计策略 课例:《跨学科主题学习:生活中的爬行》4年级跨学科主题学习,应该源于生活、走进生活、创意生活。让孩子产生联想的是已有的生活经验,当教学从生活经验入手,一定会吸引孩子的眼球,从而集中学生的思考。因此,在跨学科设计中,要在生活中寻找案例,寻找体育锻炼的价值,并引进课堂,传递给学生。
跨学科体育活动的设计策略包括以下四点:1.研读教材,寻找交叉点;2.团队互助,梳理结构图;3.分工合作,设计流程表;4.模拟演课,验证实操性。
运用“教会勤练常赛”途径,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课例:《投准游戏与体能练习》3年级“教会勤练常赛”是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知行合一才能促进健康。对于体育学习而言,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练技能,不违背学理的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教师要在尽可能预设合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用课堂教学来检验和达成目标,夯实基础,精准教学,才能尽显课堂的魅力和高效。
体育品德培养在课堂中的实践 课例:《武术:基本腿法应用》4年级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维度。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在遇到困难或挑战自身身体极限且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能克服困难、坚持到底,与同伴一起顽强拼搏;能充满自信,乐于助人,承担不同角色并认真履行职责,正确对待成败;能将体育运动中养成的良好体育品德迁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学术小结
围绕“运动技能学习情境创设”这一主题,通过倪晨瑾、刘芳、钱明星三位老师的授课,可以学习到:
1.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比如蹬和踢,投掷当中的蹬力挥臂、武术当中的连续弹踢腿,通过这些技能,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形成健康的行为,彰显团队精神。
2.围绕目标,创设复杂的情境。主题情境创设来源于生活。比如在体育课中,引入劳动教育中的擦地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爱上运动;在武术课的实战过程中,融入以德服人,先礼后兵的精神品质。
3.围绕情境,注重运动技能的形成和掌握。比如在投掷中,要投远、投准,追求更远、更准;在武术中,通过实战,既保持重心,又能连续攻击。老师可根据学生的运动特点发展专项运动能力。
11月14日上午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表现情境创设
创新巧用器材,提升目标达成的高效性 课例:《迎面接力跑》3年级体育器材是体育课中很重要的一大资源,它们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术、技能,新课程改革视野下,小学体育课堂的改革和创新,从器材出发,一器多用,一器巧用。
老师们不仅要巧妙选择和设计器材,以辅助重点难点的解决,助力教学方法的精彩,助推教学目标的达成,也要学会因地制宜地拓展改造,或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自制简易器材,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这要求老师们在开发应用中,要深入研究、善于观察、不断创新,使开发出来的体育器材得到有效应用。如,一张旧报纸就可以应用于多种体育练习,既可以做成纸球进行投掷,也可以让学生放置在胸前挺直腰杆向前跑,还可以做成纸飞机进行技巧练习。
评价在达成学习目标中的重要体现——运用技术赋能开展教学评价 课例:《篮球折返运球及传接球(投篮)》5年级围绕“运动能力、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体育品德”这三个学习目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体育教师主要可从六个方面开展实时和精准的评价:1.跟踪学生学习过程(如体育家庭作业个性化布置、反馈、评价);2.及时反馈和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如课中练习、课后评价);3.记录学生课堂行为表现(如出勤情况、运动习惯、运动时间);4.记录学生课堂运动负荷(运动负荷及时反馈、动态调整);5.准确分析和评价学生运动技能(如技战术能力及时评价、准确分析);6.准确分析和评价学生体能(如速度、灵敏、柔韧、耐力、力量等)。
科学、系统、精准的评价结果,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教学,让教学形态更趋合理,实现教学资源的个性化。
运用学习任务单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课例:《足球:前额正面头顶球》5年级学习任务单就是一个任务群,是教师设计的学生活动和学练等手段的集结。围绕学习任务单,所有教师设计的手段和教学流程,应该围绕一个重点:学习目标。制定体育学习目标,教师要清楚体育核心素养是什么,才能保证目标不偏离。而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有三个方面必须重视:目标要明确、内容有系统性、评价要适切。还有三点建议:目标设置要符合课标要求,学习任务要有负荷,教学评价反馈要量化、可观测。
学术小结
骆慧老师结合三年级的身心特点,植入了很多巧思:将接力往返跑设计成“红军长征”;音乐精致,有极强的情景代入感;器材道具新颖;调动课堂氛围的小手势。
范老师的课可以概括为一个关键字,“活”:组织,有不同人数的分组合作练习;器材,新颖的设计提升了孩子的积极性;问题化教学思维,每个练习环节都用提问关注孩子的学情;评价精准多元,全面包含技术、规则、品德、行为等等维度。
金老师的课贯穿了系列的游戏,层次鲜明,从易到难,体验、学练、巩固、应用的主线脉络非常清晰,通过器材的巧妙构思和变化,引发了男生女生的兴趣。
三位老师的课共同指明了新课标后课堂转型的三个方向:要创造结构化的练习场景;打破集中讲解的模式,教学组织小组化,它是我们展开探究式学习的基础;让评价精准化,这要求老师们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捋清问题串的逻辑——在大单元视角下,一节课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其中的核心关键是什么。
11月14日下午健康知识学习情境创设教学
“以学定教”的学习目标的达成 课例:《室内课: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 》5年级“以学定教”如何打造高质量课堂?一是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备课,了解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生成性,根据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与心理发展状况,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思路。三是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在教学活动中建立真诚、平等的对话关系。归纳而言,即以学定教,确定学习目标;以生定学,调整学习目标;以生为本,检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在课堂中细化分解的方法 课例:《室内课:情绪生活》5年级学习目标如何细化分解与运用?首先,学习目标应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列举生活实例,营造真实的情景体验来给学生直观感受;其次,要创设不同的学习空间,精准对接学生差异化需求,通过心理学中的相似圈活动或小组体验了解学生的共性需求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积极的活动体验,达成学习目标;最后,要注重学科融合,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搭建多层呵护,体育学科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容易与其他学科产生链接,达成学科融合育人的目的。
新课标解读
课程思政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体育立德树人策略当前体育课程思政之难,难在了“起跑线”上的跌倒,也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难在了体育和德育的教育空间被智育挤压,很多我们要培养的品德到现在状况不理想,我们在目标里写了千百遍的培养目标到现在没有“教材”和教法,无法落实在体育课堂教学里,这需要我们共同沉下心来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教材化、实操性,面对“立德树人”的方法论的缺乏,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的讨论应该是:要少一点“空论”“应该”和“加法”,而多一点“实招”“不应该”和“减法”才好。
学术小结
体育课中的健康教育要避免枯燥的知识灌输,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各种贴近实际生活的实例中,理解并学会应用健康知识。健康知识学习情境的创设,通过有效的、真实的情境创设来更好的达成学习目标,避免了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提高了学生在真实活动或比赛情境中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菁老师教学的课例《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以教学内容结构化、运动实践情境化、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方式,使健康教育课充分呈现体育课特点和健康教育的育人价值。
朱龙龙老师的课题《情绪生活》,把健康教育课与室外体育课相融合,通过三个活动环节逐步的引出情绪与生活的关系、情绪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影响情绪的关系,使学生在不同的活动当中理解和感知情绪。
点击下方图片或阅读原文链接,立享本次会议精彩内容,回看有效期至2023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