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现如今,系统性内卷成为父母焦虑之源,但往长远看,到底什么决定了孩子的幸福成功?到底在什么阶段进行怎样的教育投入,收益最大?在主导参与了跨越40年的对比研究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ames Heckman的研究,或许揭示出了答案...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谷雨星球 (ID: guyujihua2021)
文丨卷卷兔 编丨Leon
(相关资料图)
正是非认知能力
让孩子获得成功
前几天有家长跟我说,孩子同学四年级就考了托福110分(满分120分),很多妈妈听完焦虑极了,都带着娃去报班了。
对于家长们来说, 教育就像是计算数学题一样,好像提前掌握某项知识,在某个节点鸡娃考出一个高分,就能由某个公式推导出孩子在未来赢的概率。
教育并不是精密严谨到一步都不错的自然科学,但是 教育也不是算命。
这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社会科学,从脑科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角度都能进行研究,变量极多,结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比如教育界常谈的一个话题:对于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来说,什么才是最关键的能力?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毫不怀疑地相信——
一个人的成功主要倚赖于认知能力,也就是可以在IQ测试中测得出来的智力水平以及学习知识的能力。要提高这些能力,就是尽早让孩子开始付诸练习。
这种“认知能力决定成功”的观点,叫做 认知假设(cognitive hypothesis)。
然而,一系列研究狠狠打了脸,较为著名的就是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James Heckman,参与的两个研究。
基于我们上文提到的认知假设,美国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发起了一个针对高中辍学者的培训项目,叫做Gene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gram(GED)。
这个项目专门针对来自贫困家庭、少数民族的高中辍学者——无需读完三年高中,而是在短时间内修完相当于高中文凭的GED证书就可以毕业。
而按照常理,只要通过了测试,就假设其智商水平和认知能力,与普通高中毕业生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Heckman教授针对这些孩子做了长期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令人很意外——即便他们获得了证书, 依然只有3%的孩子进入四年制大学或获得大专文凭,而普通高中毕业者有46%进入大学。
而且,在日后的年收入、失业率、离婚率、吸毒率等等方面,持有证书的孩子,与高中辍学、且没有获得证书的孩子毫无二致。
也就是说, 通过这些测试提高的认识能力,并没能帮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人生。
这个发现,让一度支持认知假设的Heckman教授苦苦思索,这些聪明到通过了认知能力测试的孩子,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呢?
于是,他参与了另一项研究。
从1960年开始,在美国底特律市的老工业区,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从黑人区招募了一些贫穷3-4岁的孩子,并将其分为两组,一组孩子进入一所高质量幼儿园,另一组则被自然放养。
这次对比研究 长达40年。
一开始这次研究被认为是失败的,虽然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在认知能力测试中,获得了更高的成绩。但这种“智商收益”并未持久。到孩子们进入三年级时,两组孩子的测试无异。
而且,研究者们发现关键信息在于两组孩子“个人行为”和“社交发展”能力的评估。“个人行为”记录孩子骂人、撒谎、偷窃、缺勤和迟到的频率;“社交发展”记录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与老师同学的关系。
Heckman教授将这些和IQ无关的元素,称之为 “非认知技能(No Non-Cognitive Skills) ”。
经过后续数年的分析,研究团队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
正是这些非认知技能,让孩子们获得更成功的人生。
城市养娃的“战争”,
是父母认知格局的攻坚战
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爱晒鸡娃的博主,大多都是低龄孩子的父母?我做过观察,一般等到孩子三四年级这些博主基本就销声匿迹了或者转带货了。
那些孩子到了中学或大学仍非常优秀的家长,每每问起育儿经,大多都只会谦虚说一声:我们没做什么,全靠孩子自己。
细究下去,他们都坦言在孩子 小学3年级前下了很多的功夫,等到10岁后基本就开始慢慢放手。
这是有理论依据的——Heckman教授就提出了一个 著名的教育投资曲线,被称为: The Heckman Curve。
简单来说, 父母在越早对孩子在早期坚持投入,收益越大。黄金的投入期是5岁以前,越往后收益则相对越低。尤其是对于处于劣势地位的孩子来说,这一点收益更加明显。
常有高中老师会跟我说,看到一些厌学的孩子无能为力,因为“晚了“。
但我们也看到了许多积极的案例, 只要外部环境发生了改变,很多孩子都会逐步找回自己的动力。
那么要投入什么呢?除了认知技能外,非认知技能也非常重要。
非认知技能是一系列应对未来社会的综合能力——由坚持力、自控力、好奇心、自省力、Grit、自信心、社交能力组成的“非认知技能”。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成绩等代表的认知能力并非不重要,只是我们不能忽视同样至关重要的非认知能力。
而且,如果一个孩子拥有坚毅品格、自律自控,并能时刻保持好奇心、专注力,不拖延、社交强,那么越往后,学业出众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问了问我身边的清北在读学生和毕业生们,我发现他们极其自律、善于自省、高度计划、好奇心强,采访过的许多藤校学生的共性也让我们发现,优秀的人都是相似的。
说实话,当今城市中的孩子,智商生来相差不多,认知能力的差别可以通过学习、培训来弥补。
未来孩子与孩子的区别,就在于谁的家长意识到了非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并及早开始培养这些能力。城市养娃的战争,就是父母认知格局的攻坚战。
跟着孩子的视角成长,
坚守教育底层逻辑
而加强孩子非认知能力的途径之一,就是培养爱好,并坚持练习。
曾有一项实验(Eccles,2003)收集了美国密歇根市来自10所学校的1800个六年级学生的数据,并对这些孩子跟踪调查到21-22岁、25-26岁,研究发现:
那些发展了爱好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未来各个年龄段行为问题更少,吸烟、酗酒、吸毒、逃课几率更小,而且更能够享受校园生活、厌学情绪较少,并且大学升学率更高。
同时,也也比没有爱好的孩子更愿意追求高学历,未来职业成就更高。
图:Arts Education and Social-Emotional
看到这里, 可能就有家长会说,那我就应该逼孩子练琴,这是为他好!
当然不是,要想通过兴趣发展出孩子的非认知能力,也是有充分必要条件的。
第一个条件“孩子喜欢练”。
每个孩子可能都会尝试很多爱好,我们鼓励大家不要太早定下一个专业的爱好,尽可能让孩子保持兴趣。
而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什么样的孩子需要继续鼓励练习,而什么样的孩子,就应该适可而止、放弃练习呢?
这个需要家长对孩子有足够多的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是否鼓励孩子坚持,以及是否要放弃。
第二个条件是“家长的决策力”。
现在无数家庭为“学钢琴”而烦恼,若一项爱好已经影响了家庭财务情况或亲子关系,不如换个路子。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对待沉没成本,最明智的做法, 就是“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我们也常问遇到家长来问,要不要咬牙上国际化学校,发展一项昂贵的兴趣爱好?我的建议都是不要。
非认知技能的习得最重要的地方仍是家庭。
我们见过许多投了重金孩子仍然躺平的家庭,我们也见过无数中产家庭养出的内驱力极强、幸福指数很高的孩子。
与其被别人家鸡娃的“数字“而焦虑,不如把目光转回来投在自己孩子身上,跟着孩子的视角成长,坚守教育底层逻辑。
无数证据告诉我们,一定会有回报。
参考资料:
(上下滑动浏览)
https://heckmanequation.org/the-heckman-equation/
Paul Tough. How Children Succeed: Grit, Curiosity, and the Hidden Power of Character. Copy
right date: July 2, 2013
James Heckman, Yona Rubinstein. The Importance of Non-Cognitive Skills: Lessons from the GED Testing Progra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1, no.2. May 2001
Massoni, Erin. Positive Effects of Extra Curricular Activities on Students," ESSAI: Vol. 9, Article 27. 2011 Mary Rombokas, Jeannette Heritage, W. Beryl West. High School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 College Grades. 1995.
Carl E. Schless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Grade Point Averag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Research paper.March, 2004
Nikki Wilson. Impact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n Students.Research paper. May, 2009.
Kerrigan, C. Thoroughly good football: teachers and the origins of elementary school football. History of Education, 29, 517-542. 2000
Brenda Slegers. Brain Developm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pril 17, 1997
Song An, Mary Margaret Capraro, Daniel A. Tillman. Elementary Teachers Integrate Music Activities into Regular Mathematics Lessons: Effects on Students’ Mathematical Abilities. Journal for Learning through the Arts,9(1). 2013
Eric Jenson. Brain-Based Learning: A Reality Check.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pril 2000.
Alana Semuels. Why do some poor kids thrive? The Atlantic. April 6. 2016
David Murphey, Tawana Bandy, Hannah Schmitz, Kristin A. Moore.Caring Adults: Important for Positive Child Well-being. Child Trends. Publication #2013-54. December 2013
K. Anders Ericsson, Ralf Th. Krampe, and Clemens Tesch-Romer. 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3, Vol. 100. No. 3, 363-406
卷卷兔,家有初中生娃的妈妈,经济学背景,希望用可靠的教育深度研究,缓解焦虑。
本文授权转载自「谷雨星球」,中产妈妈不焦虑俱乐部,以真实故事对抗焦虑,用专业判断规划升学,以战略思维探索志趣。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