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文中说: “我极力主张的解决方法是,要根除各科目间那种致命的分离状况。”
顾名思义,“跨学科”就是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将不同的知识进行融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特别设有 “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希望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德国历史学家科泽勒克认为, 任何学科的理论前提、社会特征和历史都具有超越本学科而与其他学科相通的因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童年,是感受成长的过程,也是为成年做准备的过程。儿童未来将要面对的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有机体。一方面,学科、技能划分越来越细,分支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日益复杂的环境与问题,又需要多学科、多角度的知识储备和调度能力。
有学习存在的地方,就有阅读的发生。
阅读,也许是实现跨学科教育的最好方法。
✦ ✦✦ ✦✦ ✦✦ ✦
★跨学科阅读选择题 ★
分离,还是互通?
中国传统哲学讲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说宇宙有一个共通的运行法则。
处于浅层的学习中,即使在同一个学科中,也会觉得学到的知识是独立的。随着学习的深入,单个的学科知识按照逻辑嵌入到学科知识体系中。那么,不同学科的知识是独立的吗?
随着学习到达了一定高度,尤其是真正运用在生活中时,就会发现,许多道理都是互通的。这个地方出现的问题,也许可以换个视角,用其他学科知识来解决。
我们忽略的学科“互通”,其实是人面对世界的原初认知。在孩子认识世界的童年时期,眼中的世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整体。看似泾渭分明的学科,其实都是生发于我们所生活的同一个世界,“生活”,就是学科首要的相通因素。
打破学科内容的界限, 会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结构,让知识相互嵌套。但是,寻找学科的交叉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老师不断地摸索与创造。
★跨学科阅读选择题 ★
答案,还是问题?
苏格拉底的对话,穿越千年仍然振聋发聩,他与学生在一问一答中步入哲学的殿堂,知识在不断的思考与追问中缓缓浮现,慢慢升华。
我们已经习惯了以教科书、知识点为导向的学习, 但在跨学科的语境下,学习将重新回归一个古老的导向:问题。
有人将苏格拉底的问答简单归纳为四点:
这是什么, 为什么, 所以呢, 还有别的可能吗?
问题往往与答案相互对应,但在跨学科阅读中,孩子们仿佛和苏格拉底隔空对话一般,习惯于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在无穷的追问中寻找真理。
知识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死记硬背的。 知识是鲜活的,永远等待着下一个追问。
★跨学科阅读选择题 ★
细节,还是关系?
德鲁克说:“在知识社会, 最重要的不是记住知识,而是判断知识正确与否的能力。”
跨学科阅读像是一个万花筒,不同的知识是碎玻璃,反射着思考的光线,组合形成五彩斑斓的奇异图案。
在万花筒中,细节固然重要,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最终组成的那个图案。对于跨学科阅读而言,就是知识的整合。在有限的时间内跨越多个领域,更需要关注不同知识之间的关系,将它们组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要求掌握每一知识模块内具体的细节。
★跨学科阅读选择题 ★
片段,还是持续?
阅读对于许多人而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人说“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许多书都被拿起来翻几页再放下,就被扔到了一边。
“要掌握一项能力,需要付出10000个小时的努力。”因此,读书不在于兴头上来的购买,而是需要制定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
跨学科阅读,比起大多数孩子所接受的文学阅读,会有更多的困难和壁垒。离开舒适区,沿着阅读的丛林小路进发,在披荆斩棘之后,会见到什么样的风景,都是不可预料的。
时间和空间,是持续的必要因素。作为施教者,理应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选择书目,打造舒适的阅读环境,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将阅读放置在贯穿孩子教育始末的位置。 在一个持续的、连贯的、开放的学习过程中,创造力和创造思维得以滋长。
「做完四个选择题,跨学科阅读该如何实践?如何落地?」
12月17-18日, 由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学术指导,南京文学之都促进会作为支持单位,亲近母语研究院将在线举办 2022儿童母语教育论坛(点击了解详情) 。
在论坛【 】板块中,近年来一直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 舒凯老师,将结合新课标和语文教材,为大家阐述思辨性阅读、跨学科阅读的意义和方法。成都市人北教育集团 刘艳校长、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 高欣蕾校长,将带来精彩的跨学科阅读实践分享。
如何给孩子更完整充沛的教育,使他们成长为有远见,有智识,有胸怀,文理兼备的未来新人? 著名物理学家、全球通识教育著名学者钱致榕先生将为我们讲述如何打开边界,抵达更完整的人的教育。
高阶阅读如何开展?深层素养如何习得?在论坛的这个板块中,我们还将观摩著名特级教师 周益民、新生代中学语文教师 曹刚两位老师则为我们展示两堂极具思辨性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