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镇做题家”这个词,褒义的成分不多。
【资料图】
出身农村的学子,在镇上或县城的高中埋头苦读,成绩优异,最终考上了国内的名校。
但他们在上大学后才发现,自己在思维、眼界、社交能力等方面都比大城市的孩子差了一大截。
当分数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指标,光芒马上不再。
虽然同样在名校读书,但他们和城市孩子的差距,仍然难以弥补。
“除了做题什么都不会”,这成了贴在“小镇做题家”身上的标签。
这样的一幕,让人会有意无意想到“高分低能”几个字。
也有人因此质疑,当前以做题和考试为主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模式,是不对的。
02
对此,笔者难以苟同。
我们在教育中当然应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优越带来的能力,并不是学校教育能培养出来的。
如果出生在相对贫穷的农村地区甚至偏远的山区,不做“小镇做题家”,眼界就能提高?资源就会丰富?社交能力就会变强?
显然不能。
眼界窄,不是做题多的原因。
如果不做题,他们的能力只会更差,不但培养不出来多方面的能力,还会失去成绩这个最公平的砝码。
只有当一个“小镇做题家”,考出好成绩,然后走出去,才有机会提高眼界,增长见识,积累资源。
03
比如同样是冬奥冠军,谷爱凌已经成为世界名媛,综合素质出类拔萃,全方位跨界发展。
而徐梦桃、范可新等冠军,客观地说在各方面要比谷爱凌差很远。
跟谷爱凌相比,他们就是“小镇训练家”。
但我们心里都明白,就算谷爱凌不当冠军,也会成为名媛,交际圈子也不普通。
冠军对于谷爱凌来说,只不过是锦上添花。
可对于无数出身寒门的徐梦桃们来说,他们刻苦训练当冠军,那是在逆天改命。
父母经营烧烤摊的徐梦桃,父母修自行车的范可新,不可能跟母亲身家上亿、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谷爱凌去比综合素质。
她们不刻苦训练,不当冠军,很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打工妹。
对于很多“小镇做题家”来说,他们之所以有心理落差,是因为他们比较的对象错了。
一次高考不可能抹平城乡差距,就像徐梦桃们拿了冬奥冠军也成不了谷爱凌一样。
便如果和身边一样出身的人相比,不管是“小镇做题家”还是“小镇训练家”,他们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04
曾经有记者采访一位衡水中学的毕业生,她在衡中经历了三年艰苦的学习后,考入了著名的复旦大学。
对于“你愿意让你的孩子像你一样去衡水读高中吗”这个问题,那位衡中毕业生的回答很肯定:“不愿意。”
她解释说,自己的孩子已经没有必要再当“小镇做题家”了。
而对于“如果重来,你还会上衡中吗”这个问题,她的回答则是“可能还会去”。
原因很现实:“因为如果回到老家上学,可能考不上复旦。”
我觉得,那位同学回答得很现实,也很客观。
我们当“小镇做题家”,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可以不当。
那位同学毕业后顺利拿到了北京户口,现在的生活条件不错,她允许孩子将来不必像自己一样必须考第一,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发展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05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做题”是当前教育的弊端。
其实“做题”没有原罪,甚至,当前的教育和考试制度,给了广大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们一个公平的竞争机会。
他们应该感谢有做题这一条路,可以让自己从小镇进入大城市,逐渐实现阶层的跃升。
我特别赞成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的话:“人家说刷题对孩子不好,但我们没有办法,只有这个办法能让她们走出大山。”
“小镇做题家”是一种命运,而不是一种选择。
对于农村人乃至小镇人来说,“做题”仍然是最好的改变命运的方式。
如果出生在农村,就应该踏踏实实做一名“做题家”,这是人生的机会,不必妄自菲薄。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新书《为自己读书》正在当当、京东、天猫等平台热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