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少年纵欲成瘾,央视曝光全过程:废掉一个孩子,只需5步!|新视野

2022-12-03 09:37:47 来源: 新父母在线

前段时间网上有着这样一个视频占据了热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位父亲用衣架毒打着他的3个女孩,孩子尖叫,躲避,但是父亲依旧追着猛抽,衣架打弯了就掰直继续打。

而这个视频的拍摄者(疑似为母亲)更是拍摄起来镜头丝毫不晃,没有一丝怜悯。

“记得了吗?记得了吗?”
“记得了记得了我不吃了我不吃了”,小孩边哭边叫。

而这,也让更多的网友感觉到愤怒:

“看完这个视频喘不过气,童年被打,我今生都不想要孩子!”
“我隔着屏幕都觉得疼啊,既然不喜欢孩子,那干嘛生?还是因为生的都是女孩?”

“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到底迫害了多少孩子。

作为家长,应该是做表率,以身作则,而不是要一个只会顺从的机器人。

之前有过一部纪录片《镜子》,锁焦于3对问题家庭,为我们揭露了家庭教育的另一面。

这部纪录片是央视社会与法频道经过10年酝酿,2年拍摄,目前为止小编见过最深度讨论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片名为《镜子》。

不好好说话,是绝大多数父母的通病

上半年的时候,有这样一个话题——《中国式“不好好说话”是怎样的》。

短短几天内,它收到了600多条近10万字的留言,每一条评论都看得人心寒。

@w

我妈刚从超市回来,我看见一袋贴着特价标签的水果,顺口问了一句「楼下超市又搞特价了啊」,她翻个白眼:「对啊,专门买给你这种便宜货吃的。

@白雷

我有次站着在看手机,我妈就到我身后想看我的手机屏幕,然后我藏了一下,我妈说你在看啥?我说我刷朋友圈呢。我妈就:哟,你还有朋友啊!

@土拨鼠

吃饭时帮忙端汤。

端汤前,我妈:注意看着点儿,别打翻了。

端汤没打翻:嗨呀,这次居然没打翻。

端汤打翻了:我早就知道你要把汤打翻。

后来端汤时,我就不伸手了。

明明是关心,说出来却是责备。纪录片《镜子》中18岁的张钊,就是这样一个家庭。据父亲说,家庭关系的破裂是从发现张钊早恋开始的。

他不愿再去上学,辍学之后经常动手打父亲,还把父母赶出家门,在与父母数次发生冲突期间,还曾屡次表示要跳楼。

但是面对父亲的这些话,他却是嗤之以鼻,家里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

在开导下,张钊终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父母和自己在一起能说的话只有吵架;
跟自己在一起能做的只有看电视;
说话也不大好听,总是说:什么事儿你让他干吧,他不敢干,你让他跳,你看他敢?

别说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了,就算是成年人听了,心里也不是很舒服。

果然,张钊说出了:

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孙子。

在“中国式”亲子关系里面,家长就是要树立权威,父母不打你,就说几句你,难道还不能说了吗?

美国心理咨询专家帕雷夏·伊文斯在《语言虐待》一书里写道:

语言虐待(Verbal abuse)也是一种暴力。

哈佛大学精神病学副教授Martin A. Teicher则认为,语言虐待可能比其他形式的虐待具有更持久的影响,因为它往往更隐蔽、更连续。

密歇根大学博士Ethan的一项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当人在受到语言暴力的攻击时,情绪的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和身体疼痛极为相似,神经系统能体验到几乎相同级别的疼痛。

父母的无意之言,却实实在在是插在孩子心口的刀,没有身体损伤,却让人千疮百孔。

长此以往,一个孩子,他也没办法变得阳光开朗,只能变成极端且自卑。

一个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和在指责中长大的孩子是不一样的。

你的孩子,仅仅是你的孩子

“我是一个机器人,只要输入程序我就会照做,曾经我的主人不论吩咐我什么,我都会乖乖去做,风雨无阻。
在他们眼中,我是一个好机器人,转眼十七年过去了,很不幸,有一天我感染了病毒,我开始不听使唤,无论主人输入任何修复程序。
主人手足无措了,他们将我所有的程序都删除一空,无论好坏……”

这段文字来源于一部央视的纪录片《镜子》,来自于一个孩子的控诉。

纪录片《镜子》里家明的父亲是一个强人,从当初的一贫如洗到如今家境殷实。

他凭一己之力改善了整个家,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儿子家明过得比自己要好。

然而儿子的想法却和他背道而驰,15岁,初中刚毕业,他说:我不想读书了,要辍学。

家明爸爸告诉老师:

“半个月时间,他天天待在房间不出。说什么要做背包客,浪迹天涯。”
“他沉迷网络很厉害,很消极。我希望他尽快改变思想!

被逼无奈,家明父亲为他请了老师让他不要“误入歧途”。

请来的老师,也不是一般的老师,他们穿着迷彩服,专门负责“改造”不良少年。

而这一切,也“有效果”了。

在家时,家明是一个自虐狂+暴力狂

离开家,或者说离开父母之后,在这里,他倒变得乖顺起来。

他变得开朗起来,也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被子也按照规矩叠的整整齐齐。

但是回到家,他依旧还是老样子。因为根部原因没解决。

家明为什么要辍学?

是因为受不了父母的控制。

有一次,家明临近期末考试。

家明父亲承诺说:

“好好努力, 考完之后,你想去哪里旅游,爸都支持你。”

然而考完之后家明却被告知还是只能待在家。

家明觉得:说话就跟逗小孩似的

家明很喜欢猫猫狗狗,但是他买的小动物全都被父母扔了。

他喜欢骑行,但是16岁的他,连稍微骑远一些都不允许。得经过父母同意。

衣服、鞋子也全是妈妈买好。妈妈觉得好看、适合就够了,完全不用问他。

在镜头面前,他哭了:

“在他们想法下活着,我有什么用?上学又有什么用?”
“我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必须经过他们同意!”

所以,家明不想继续读书,他只想做一个背包客,看遍所有远方。

然而这一切却在父亲看来是因为他给的自由太多了,所以养成了他这种性格。

除了家明,还有另一个少年选择接受“改造”,他才14岁,叫泽清。

和家明不同的是,泽清是主动选择去“改造学校”。

原因竟然是是有CCTV的记者跟拍。

“为什么觉得有媒体拍摄,你就想去呢?”
“有存在感吧。”

他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妈妈是医院骨干,爸爸也是有相当社会地位的人。连爷爷奶奶也都大学退休教授。

称一声书香门第一点也不过。

但清泽不快乐:

“我爸妈给的压力真的好大。”
“他们总是说,自己多么多么穷......他要求我一定要很拼。否则就找不到好的工作,赚不到钱。”

在他的家庭,大家都只是想让他做什么,而不问他到底喜欢什么。

最具讽刺的是,学校请的咨询师问了家明父亲有过这样一段交流:

“假如你们的生命只剩下10分钟,会做些什么?”
“我会把我的人生信条告诉儿子:你要不畏艰难,永不言弃,永不言败。
另外,我希望他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是你的理想,还是他的理想?”
“嗯......我希望他能进行纠偏。”

会上,咨询师告诉所有父母:

我最讨厌的话,就是“孩子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因为这句话就默认,你的孩子,我的孩子,我们所有人的孩子,人生都只有一条路。
他们必须只能在这一条路上赛跑。
可是,谁的人生只有一条路呢?

把爱物化,用爱的名义强制加在孩子身上,这是父母最喜欢的表达方式。

但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出生不是为了完成你的梦想,而是实现自己的梦想。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只是你基因的遗传者,而不是你的克隆。

他只是通过你来到这个世上,仅此而已。

以"为你好"之名,让孩子勉强自己满足父母的期待,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个体都有一种天性,希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凭自己的意志力来活动的,是因为他们想做,而不是不得不做。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生来就必须要成为自己,否则会深陷在焦虑与痛苦之

中,失去生而为人的意义。"

过度的控制,枉顾孩子自身的意愿,更可能造成孩子痛苦一生。

或许有人会问,到底怎样才算对孩子过度控制呢?

20世纪9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坦伯格最早提出"父母控制"的概念,即父母亲子关系中对子女行为的限制,分为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两大类。

行为控制,即通过观察、问询等方式,对孩子的活动和行为进行监督和管控。

如限制孩子放学后6点前就要回到家,逼迫孩子说出周六日的计划、要求其在有监控的房间完成作业等。

心理控制,则是通过一些心理手段,强行控制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其一般分为5种:

1、权威专断

父母以"为你好"、"吃的盐比你走的路还多"等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无视、打断、扭曲孩子的情感表达,强制孩子按照父母的意志去做事。

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主意识和选择能力会被磨平,长大后无法独立生活、做出决定。

2、引导内疚

即常常对孩子说"你让我们很丢脸/失望"、"如果你爱爸爸妈妈,就不会这么做""如果不是为了你,我们早就……"

以此引起孩子的内疚感,从而迫使孩子顺从自己。

在这种控制下,孩子会觉得自己真的做错了,产生亏欠感,同时又觉得是父母无理取闹,因而分裂而痛苦,容易变得自卑、讨好。

3、打压攻击

无视孩子的优点,一味贬低孩子,常常提起以前的错误,反复批评。如"你太蠢/笨了"、"怎么会有你这么没用的孩子"、"你以前就蠢,现在更蠢了"……

长期的打压,会让孩子感觉极大的压力,长大后自卑、不自信,且自我价值感远远低于正常孩子。

4、爱的收回

父母只对能满足自己期待的孩子给予关心和爱护,而给予无法满足自己期待的孩子冷漠。

常见于"你考不到满分,就别回来见我们"、"你不听话,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

在这种控制下,孩子一般都会长成讨好型人格。

5、情绪化行为

即在类似的事情上,父母的态度在关爱和攻击之间摇摆不定,让孩子无法捉摸。

如孩子考了班级前五,这次被表扬了,下一次却被责骂。

这主要是父母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长期下来,孩子处于惊惶无助之中,变得小心翼翼,慢慢关闭心门。

怎么改?让我们先从有爱而有效的沟通开始。

第一步,先跟着孩子的感受走,认同孩子的感受。

只有让孩子感到被了解、尊重,觉得你是关心他的,他才会把你的话听进去。

比如跟孩子说:"我知道你是站得累了""我明白你的委屈"……

其实,那个你眼中"叛逆"的孩子,很可能只是想要你的拥抱和理解。

第二步,带领孩子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事件,让他从其他方面去思考。

这有助于孩子理解别人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孩子多一份觉察。

比如问孩子:"如果你是老师,你不知道是谁说话了,你会怎样?"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点。

当你打算批评、责问、指责或询问孩子的时候,应慎用“为什么”。

因为“为什么”是责备的语言模式,会给孩子一种“你是错的,我是对的”的暗示。

孩子很容易掉进问题的框架中,不自觉地去找借口证明自己没错,当你看不懂孩子在做什么的时候,可以换一种说法:孩子,你在做/看什么呢?能给爸爸/妈妈说说吗?

你会发现,孩子更乐意跟你交谈了。

孩子,与大人一样,都是有独立思想的个体。

父母最需要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那颗自以为对孩子好的心。

最后,送给大家心理学大师海灵格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

共勉。

(来源:小学数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Edt_58

最近更新

牛津大学发布2023年度录取报告!录取3271人_全球观焦点
【时快讯】创新高!深圳2023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12.45万人
哥大宣布永久退出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评选!
天天关注:深圳再添一国际高中
北京将新建一所一贯制民办国际化学校
新疆2022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补考)合格人员名单公示(共709人)
呼和浩特2022年初中级经济师资格证书发放通知
每日视点!重庆2022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补考)资格复核通知
兴安盟2022年初中级经济师考试合格人员证书领取通知
福建2022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补考)考后资格核查通知 热文
2023山西省运城河津市教育人才引进公告-信息
2023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拟聘人员公示
2023湖北服装表演高考分数线(含2021-2022历年)
即时:2023山东编导本科分数线多少分(含2021-2022历年)
2023赣南医学院招生计划-各专业招生人数是多少-天天观察
2023湖北美术生本科分数线多少分(含2021-2022年)
2023湖北艺术生本科分数线多少分(含2021-2022年)
世界观察:印度尼西亚很快要禁止这一金属原料的出口
9.21正式发售:《收获日3》开发者日志曝光 共通社群建立-看热讯
【天天时快讯】2023年5月国内VA、VE出口量环比增长,VC出口量同比环比下降
快手官方不给热度怎么办?如何增加快手流量? 全球新动态
安徽太湖:“典”亮美好生活 营造浓厚学法氛围_播资讯
【世界时快讯】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举行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专题培训
今日观点!精准发力,靶向引才——四川农业大学大力加强辅导员及教辅队伍建设
视讯!云南民族大学舞龙队在云南省第二届龙狮争霸赛上喜获佳绩
今头条!云南民族大学首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召开
环球短讯!喜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子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中斩获佳绩
知名歌手演唱会观众齐喊“开空调”!负责人道歉|环球热资讯
口腔医院借丁真照片宣传正畸被罚-世界播报
环球热头条丨江西高考状元出炉,高考726分语文答题卡曝光,看后令人拍手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