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以信息技术推动教育转型与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重要共识与愿景。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实施“互联网+教育”,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建构“云+网+端”应用平台、创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赋能乡村学校振兴,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涌现出一批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与应用的典型案例。
(资料图)
在“教育局长高峰论坛——分论坛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上,有来自山东、广东、湖南、甘肃、湖北、陕西的六位教育局长介绍地方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上的创新经验。浙江省教育厅原一级巡视员韩平对这些创新做法逐一点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针对六地教育局的探索实践作出学术总结。
地方教育局典型经验
“互联网+教育” 加速推进
青岛教育现代化
山东省青岛市将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赋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力量,构建全市一站式、综合性“互联网+教育”大平台——青岛教育e平台,支撑青岛教育系统十万教师、百万学生教育数字化转型。
青岛教育e平台横向集合教育管理、教育资源、智慧校园的三大业务版块,纵向打通“部、省、市、区(市)、校”5级,实现了用户认证体系、应用集成体系和数据服务体系“三个统一”。基于青岛教育e平台,积极探索实现业务上网和流程再造,共新建和整合各级业务系统近60个,教师、学生、机构、校舍、装备、餐厨、教学、招考、毕业等全部要素纳入e平台一网管理、一站服务,打造综合性、便捷化、全连接的数字底座,推进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的数据流动。基于青岛教育e平台,强化数据赋能,推进教育决策科学化、精准化,推进业务办理数字化、便捷化,推进学校治理可视化、高效化,提升教育治理应用成效。基于青岛教育e平台,强化融合创新,创新教学资源汇聚应用,优化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探索智慧型人才培养路径,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创新。
搭建智慧教育平台赋能
教育治理提质增效
广东省珠海市教育局牵头各区教育局制定智慧校园统一标准,搭建智慧校园平台,赋能教育管理减负、提质、增效,推动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
一是常规管理。校园办公、德育、教学、后勤、安全、卫生检查等均实现无纸精细化管理,同步提醒功能让各项工作更加高效有序。
二是家校共育。家长通过智慧校园系统了解学生在校表现,也可通过系统将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同步反馈给学校、教师,形成了智能互动家校合力。
三是德育工作。通过智慧校园系统,以人脸识别等技术形成图文并茂的数据,做到家校实时沟通反馈。
四是评价激励。支撑过程性评价流程,集合多元评价主体评价渠道,自动为学生提供专属的电子成长档案,汇集整个学期的点滴成长进步。
五是数据决策。教育行政部门利用智慧校园系统管理平台查看学校每天管理的实时数据,开展有针对的教育督(指)导工作。
基于智慧教研体系构建的
个性化教学新模式
湖南省浏阳市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组建网络教研联盟。
一是城乡一体。以教师工作坊、名师工作室、智慧教育讲师团为抓手,大力发展教育“新基建”,搭建“网络校联体”平台,通过“两跨”,组织城乡教师线上线下开展区域性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是研训一体。依托“三个课堂”,按照“三定三到位”规定动作,由名师引领学科教师网络研修,面对面交流,点对点指导,开展“菜单式”同研互动,灵活且高效,深受一线教师欢迎。
三是理实一体。构建以智慧课堂、网络学习空间为主的校本精品资源库,积极推进“三案四真”集体备课制度,实现研讨课备、磨、上、评的序列化。
四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遴选信息化融合应用实验校20所,探索规模化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指导有机结合;遴选“智慧课堂”试点校6所、课改班30个,构建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生态,实现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深度融合。
五是建立学情分析机制。利用大数据伴随式采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学科检测和课外阅读等教与学全程数据,通过解读数据、诊断归因,形成动态跟踪的个性化“素养地图”。
六是完善质量监测机制。引进大数据精准教学平台,协助问卷调查、模拟检测、期末联考等,实现学业大数据精准对比分析,为个性化教学与教育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七是实施跟踪问效机制。出台激励措施和考评细则,督促学校加强教、学、管、评、测一体化大数据精准教学的研究和落实,形成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曲线图,明晰共性及个性错题,高效跟进教学活动直到重难点突破。
“云+网+端”融合创新
助推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探索实施一张网、两朵云、三类终端并行的“云+网+端”一体化融合发展模式,打造高效专递课堂,破解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难题,以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优质均衡。
一是健全高位保障机制。始终把教育信息化放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位置,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公用经费的15%单独列支,结合“薄改”计划统筹推进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有效解决信息化项目建设资金分散等问题,构建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资金长效保障机制。
二是搭建高速城域网。探索实施“教育+企业+运营商”的协同合作方式,依托运营商链路,通过光纤直连等形式,组建了万兆骨干、万兆核心、千兆到桌面的教育城域网,县域内有线无线网络覆盖率达100%,城区中小学升级改造为全光网络,互联网出口带宽达4000M,有力保障了县域内云办公、云课堂、视频直播、专递课堂等各类大流量数据的高速传输。
三是建设高能私有云。采用超融合技术,建立物理服务器集群,灵活配置硬件资源和操作系统,打造支撑各类业务系统流畅运行的“业务云”和以“云课堂”“云办公”为主要应用的“桌面云”,满足了各类业务平台快速增长及师生工作、学习多样性、复杂性需求,节约了建设成本、提升了服务效能。“云课堂”“云办公”有效实现了不同教学环境下多种系统环境的实时切换,在学科教学中实现硬件资源和桌面系统的动态调整,促进了不同地域和终端间的数据漫游,特别是部署UWS后,突破了教育内网束缚,有效提升了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 “线上办公”“线上教学”的资源供给水平。
四是打造高效专递课堂。结合全县农村学校数量多、分布散的实际,探索实施“1+N”同步直播专递课堂、网络互动专递课堂、智慧教学专递课堂的三种专递课堂模式,着力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部分学科专业教师资源不足、专递课堂教学互动性不强等问题,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促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高台县先后被确定为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单位、“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区域深化‘三个课堂’应用模式研究”项目试点县,教育信息化工作案例荣获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优秀典型案例、入选“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区域案例,4所学校被确定为省、市级智慧教育标杆校。
信息化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局加大信息化基础建设力度,建成万兆互联的全光纤教育城域网,实现班班一体机,校校录播室,初中班级简易录播和学校智能语音教室全覆盖,通过搭建五峰教育视频云平台、五峰教育视频督导平台、五峰乡村耕读大学堂智慧教育平台和网络中心教研室,实现了网络研修、远程督导和资源分享。
县教育局推进全覆盖。县教育局统筹全县“双师智慧课堂”应用工作,建立推进机制,组建工作专班,确定试点学校,明确实施进度,确保全县所有学校整体推进。
教师应用培训全覆盖。积极开展县级培训。县教研培训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组织学科教师参加专题培训,并通过网络研修组织即时、精准地开展经验分享、解决困难。
学校应用考核全覆盖。县教育局建立“双师智慧课堂”工作考核机制,建立课堂教学质量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以及质量常态监控体系,实行线上实时巡课,记录和收集教与学各项行为专项数据,对学校应用情况进行定期考核通报。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被认定为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部省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实验区。创新构建“三个课堂”五峰模式,获评全国区域创新案例。积极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被认定为央馆人工智能规模应用试点区。
信息化助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陕西省西咸新区教育体育局以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
率先开展“首席信息官”(CIO)聘任制度。明确辖区内各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建设决策和管理专职责任人员,理顺学校信息化管理机构设置,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
打造西咸新区卓越教师孵化与信息素养提升工程。实现新区全体教师实现智慧教学的常态化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区域教师的信息素养。
平台应用,数据治理提升工作能效。完成数据资源与新区智慧城市建设进行融合,打通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数据壁垒,在西咸新区范围内与各部门进行数据共享。
以赛促教,常态化应用促进教育改革。积极开展各类竞赛,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标准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的转变。
项目打造,智慧校园引领区域发展。共完成培育省级智慧校园4所,西安市级智慧校园11所,新区级智慧校园种子学校20所,带动全区智慧教育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安全优先,全面提升应急与风控能力。开展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建设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强化监测预警、分析研判等安全能力,提升信息系统(网站)防护能力。
专家点评
浙江省教育厅原一级巡视员韩平强调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以数字化、智能化、终身化和融合化为特征的新一轮教育改革已经到来,推动全球教育的转型。韩厅长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了教育信息化建设。
首先,从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公平的角度来看,以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和湖北省五峰土家自治县为例,强调了教育信息化对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助推作用,有效地促进了乡村教育振兴。
其次,从教育质量提升来的角度来看,数字化和信息化思维赋能教育,促进了育人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了教育质量。以陕西省西咸新区平台建设和湖南省浏阳市建构的学生智慧画像新模式为例,强调了信息化赋能教育所带来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最后,从教育治理的角度来看,教育治理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要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教育治理的现代化必须要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来支撑。以山东省青岛市通过顶层设计构建了全市一站式综合式的“互联网+教育”平台和珠海市充分运用了数字化手段,赋能教育治理,探索出教育减负提质的治理道路为例,强调教育管理需要数字化转型。
学术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表示:“教育信息化走到现在进入到了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是国家的战略,也是教育部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思路和核心方向。”余教授对数字化转型做出了定义,即在教育环境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基础上,最大化建立人、技术、教育实践之间的整体平衡与和谐关系,推动教育模式与业态的创新,通过教育组织变革来提升创新力和生产力,支撑教师与学生更高层次生命成长,实现以数字信息为基础设施和支撑工具、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新生态的过程。
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包括技术、业务、人本三个层面的变革。技术层面的转型包括了智能化阶段,教育环境网络化阶段以及教育环境智能化的三个阶段。从业务层面的转型来看,包括了业务流程升级阶段,业务流程重构阶段和业务职能协同阶段。从人本层面的转型来看,教师需要养成数字化的教学素养,对基本知识结构进行重塑,向个性化大规模培养发展。从学生角度来看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了技术与学生认知方式的有机结合。智能技术的核心不是机械操练,技术要作为认知工具,促进学习者高级思维发展。
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会经历部门局部信息化应用,机构整体应用与整合、业务流程重构、未来学校组织变革、智慧教育新生态的关键转型路径。有效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需要在创新接纳的认知,顶层规划设计、学校教育服务创新,重构学校组织结构,持续改进绩效评估等五个方面开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