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说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的知识, 很难听懂,不知所云;
而有的知识, 听起来似乎都懂,但越听越糊涂、或者听完就基本忘光了。
在王珏老师看来,
“难懂”,是知识的 “情境化”不够 、或者对学生“经验”的调动不够 而“听得懂、但记不住”,则是知识之间的 “结构化”不足 的原因。以下是 内蒙古民族大学 白冬松老师在学习了我的《学习科学》课程,
并和王珏老师交流她的教学PPT设计、改进方法后,
对“语义情境化”和“语义结构化”这两条核心教学原理的认知。
以下为全文转发。
————————————————————
我讲授的课程是《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基础医学课程,平时讲课的过程中,学生总反应:
“这门课程的有些内容,感觉挺难理解的”
“老师讲的我好象都听懂了,但很快就忘了”
“我觉得自己学会了,一做题就发现还是不会”
我也在不断改进,觉得自己 讲得很清晰很明白,学生怎么能听不懂、记不住呢?
今年我参加了《学习科学》的课程培训,通过王珏老师对脑的基本工作规律和大脑学习的本质层面的分析,我越来越感觉到,我需要对我讲课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重新认识了。
因为,我一直在以我的标准、我的视角来要求学生,忽略了这门课程中学生和我的差别。 在我脑海里清晰可见、顺利成章的内容,对于他们而言是很陌生的!
我作为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借助他们的原有的经验,创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
我通过对课程中“ 语义情境化”和“ 语义结构化”等内容的学习,对“ 血液性缺氧”一课进行了改进。下面向大家分享我的收获。
原始PPT 第一页 (如下图):
王老师看到上页中“血液性缺氧”概念的核心内容 “血红蛋白的两种变化”: 数量减少和性质改变,以及页面下方有三种原因,就问我“两种变化”和“三种原因”,是怎样的关系呢?
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当然是小儿科!我告诉王老师:
“贫血”就是“数量减少”,而“一氧化碳中毒”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则是“性质改变” (如下图)。而王老师却说, 他作为一个医学小白,看到这里就开始有点糊涂了!
我这才意识到:
原来我讲解这个概念时,认为再简单不过了,却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很可能是0!学生如果连概念都不能充分理解,那么学习后面的内容就如同空中楼阁,越听越糊涂了!第2页,在我原先的PPT设计中,讲过概念、原因,接着当然就是讲 第一个原因:贫血(如下图)。
但王老师却让我先用“知识结构图”的形式,呈现知识的总体结构(如下图),再从结构中进入到第一块内容:“贫血”。
这样,学生对所要讲授的知识结构体系加深了第一次印象——这就是“语义结构化”的体现了。
我之前之所以没有特别强调知识的结构,是因为这块内容我讲过很多次了,这个知识的结构已经在我的脑海中很清晰了,就认为学生也理应知道。
通过这次修改,我明白了: 只在概念那里说一遍“3个原因”,学生并不能有效理解(这是教学重点),所以也一定记不住。
而让整个知识的结构和脉络反复出现,就可以帮助学生把新的知识碎片,逐一梳理到整体知识框架中。
——难怪以前讲课老有学生反映“好象也都听懂了,但很快又忘了”。
原来,是因为新知识都是 一个一个的碎片,碎片本身学生是能懂的,但由于碎片化信息不能被组合成一个整体,学生又不可能记住那么多的碎片信息(新知识),导致学完了最多只能记住一些细节、而对知识的整体毫无概念,导致学完就忘!
讲完第一个原因贫血后,再次出现知识结构框架(如上图),一方面对贫血与血红蛋白Hb的关系进行总结,另一方面引出第二个要讲解内容(一氧化碳中毒,如下图)。
接下来,就是详解“一氧化碳中毒”的具体作用机理(如下图):
学生在中学时都学习过一氧化碳,也知道一氧化碳中毒,但不明白一氧化碳中毒是实质是缺氧,以及缺氧是如何发生的。所以这一页的作用是在联系新旧知识,让学生建立联系,引出新知识。
讲完第二个原因,知识结构框架同样出现,对一氧化碳中毒与血红蛋白的关系进行总结,同时引出第三个原因: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第三次加深印象。
第三个原因和一氧化碳中毒不同,学生对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并不熟悉,因此听到这个名词,很难想象出是什么样的。经过课程学习,我马上想到:这里应该依据“ 从原有经验激发联系,形成新经验”的原理!
因此,我以学生常吃的熟食、咸菜等食品为切入点(因为其中所含的硝酸盐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重要原因),创建学生的原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联系,吸引学生注意,并帮助学生理解后面我要讲解的内容。
我在讲解“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具体内容时(如下图),依据王老师在PPT课程中的 “一图胜千言”的原理,重点添加了病症的图片,用图片展示出学生从未见过、很难理解的现象。
同时,我也减少了原始页面字数,仅保留了最能体现高铁血红蛋白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的----- 数据。这样使它们之间的关系看起来更加简单明了,重点突出。
讲解完三个原因后,第四次以归纳总结的形式展现完整知识结构框架。一共通过4 次总结逐渐搭建出了完整框架,加深了四次印象。
对于以上以 “知识结构框架”为核心、不断补充知识细节、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的方法,王珏老师在《学习科学》课程中是以“ 钢铁侠的战衣”来比喻的,很形象!
经过《学习科学》的课程学习、以及王珏老师的指导,我真正认识到了在PPT设计过程中、以及在教学过程中,“ 语义结构化”和“ 语义情景化”原理的极端重要作用。
我还要继续利用学习科学原理与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
欲学习更多“语义情境化”、“语义结构化”等高效教学原理与方法,欢迎学习王珏老师《基于学习科学的高效教与学方法》网络课程
免费课程: 2021年7月下旬开班(要求按时作业,否则将被踢出班级),请留意本公众号文章通知 付费课程 : 49元 , 无任何时间限制 、作业要求,随时可学、终身有效!课程地址(网易云课堂): 扫码 进入课程: 【强烈提示】网易云课堂的登录方式很多,请 一定一定一定 要记住自己付费时的登录方式! ————————————————————本公众号提供全面、深度的学习科学研究、微课与PPT研究、以及其它实用技术研究文章!到公众号首页输入代码查看更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