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最温柔的教养》是吴恩瑛的代表作之一。吴恩瑛是韩国儿童教育领域权威专家,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儿童心理教育的研究,被誉为“国民育儿导师”和“亲子教养之神”。借助《最温柔的教养》,作者向大家分享了她与孩子的说话之道。
《最温柔的教养》最先触动我的是“温柔”二字。有一天,我去一家书店随意闲逛,《最温柔的教养》无意间映入眼帘,出于被“温柔”二字的吸引,我翻开了这本书。书中一家四口和谐幸福的画面和故事,顿时吸引、感动了我。
(资料图片)
这让我想起了身边的家长们。我任教于北京郊区的一个小城市,真切地感受到现在的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是,重视并不等于会教育。很多家长苦于不知道怎样和孩子交流,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经常茫然无措。《最温柔的教养》这本书恰恰是给这些家长解决无奈、困惑和迷茫的一剂良药。
那么,这本书告诉了家长什么呢?
一要温柔地表达。孩子本是父母心中最珍爱的宝贝,爱,需要大大方方、温柔地表达出来。温柔地表达往往能够传递很重要的意义,让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但很多父母羞于启齿表达内心浓厚的爱意,总是把深沉的爱有意无意地掩盖起来。吴恩瑛博士带着我们大声朗读:“有你这样的孩子,爸爸真的很幸福。宝贝,我爱你!”
二要温暖地理解。在孩子宣泄负面情绪的时候,家长们习惯把“教育”变成“训斥”和“说教”。试问:你理解孩子此时的心情和他此刻内心真正的想法吗?你有想过怎样表达才能够平息孩子的负面情绪,甚至把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情绪吗?我们像孩子一样大时,最希望听到父母什么样的语言呢?吴博士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用心聆听孩子说的话,用心体会孩子的话中所蕴含的情绪和心情。”当孩子用口“倾诉”时,不要打断他,就算孩子扯着嗓子跟你顶嘴,也请闭上嘴,打开耳朵,用心去听“倾诉”。只有家长抱着“空瓶子”的心态耐心倾听,尝试接纳孩子的心情,孩子才会感到温暖,他的内心世界也才可能向家长敞开。
三要温柔地等待。当孩子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往往会冲动地闹脾气,这种状况让很多家长“挠头”。这时候,作为家长,你是否感觉手足无措呢?是否为急于解决问题而心烦意燥、大发雷霆呢?“你现在这种情绪我们没法聊天,妈妈有话要对你说,但是现在不合适,等你稍微冷静点再说吧。”吴老师告诉我们,要学会等待、学会退让,引导孩子明白,不论当下如何生气,都不能放任负面情绪爆发,要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
四要有温和而坚定的态度。“温柔”不是一味地迁就、姑息,面对意愿得不到满足就撒娇耍赖或者大吼大叫、摔摔打打的孩子,家长要用不容置疑的坚定态度让他明白,无理的要求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同时,家长要把握好“温和而坚定”的度,不能因为拒绝得过于严厉而变得不可亲近,也不能反反复复强调让说的话变成耳旁风。拒绝不是直白生硬,应耐心指出问题所在,细心帮助孩子明了正确做法。
《最温柔的教养》启迪我们,很多时候,家长需要站在新的视角,思考身边的教育现象和教育方法。前段时间,有一位家长倾吐了自己的困惑:她家孩子平日里寡言少语,甚至“无视”家长的存在。我与这位家长聊起书中的说话之道,这位家长感觉非常“解渴”,并尝试着用温柔的话语和孩子沟通。那天晚上,孩子妈妈居然兴奋地告诉我,孩子愿意和她聊天了。再后来,她的孩子逐渐变得开朗、自信、阳光,时常和她聊起班上的同学、老师……看到这位家长的转变和眼中迸发出的光亮,我感觉到,赏识、激励、理解、信任,已经像阳光一样照进了孩子的心田。温柔地表达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方式,它调动了孩子发展的主动性,让孩子的生命状态得以舒展。
具有生活化、情境化特点的《最温柔的教养》,描述了家长与孩子共度生命历程中经常遇到问题却无计可施的130个真实情境。阅读它,能够教会家长用语言魅力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用充满智慧的爱呵护孩子成长。家长朋友们,让《最温柔的教养》成为你开始改变的起点,带着它和孩子一起踏上有温度的人生旅程吧。
文字:胡美茹(北京市怀柔区第二小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编辑:张秋颖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