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朋友圈
(资料图)
文 | miki粥(mikizhou99)
我最近想招个海外教育撰稿人,很难找。
一方面要懂点儿教育,一方面又要有海外经验。想了想,只能从自己身边的朋友下手。
找了一个前两年投奔男友旅居美国的妹子,问有没有时间帮姐写稿?为了让年轻人对这份工作感兴趣,还刻意提了一下稿酬丰厚云云…
姑娘回复,哈哈哈哈。
然后过了好一会儿才问,具体是啥?
我说就是一些海外教育的观察,比如你人在加州,可以观察一下华裔爸妈怎么鸡娃那。
隔了12个小时后妹子回复了,语气里带着一股慵懒,说「没娃的人表示不知所措」。
我说没关系,写什么都可以!你想想,业余靠技术赚点钱可以补贴自己,还能在美国享受更好的生活嘛~
又过了半晌,妹子懒懒地回复说, 现在的自己只想躺平…
当时我的感觉是无语凝噎。
伶牙俐齿都噎在嗓子眼儿里吐不出来。怎么?一代中国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都哪儿去了?
我们一群在国内的人,怕失业怕降薪、怕还不起房贷车贷养不娃,还拼命打工当社畜996,怎么去美帝挣扎求生的异乡人,反而摆出一副「我已经不想再奋斗」的样儿,想得只有如何更懒散地消磨时光?
这跟我们过去看到的故事太不一样了吧。
我小时候有很多纪录片,里面但凡有华人在海外的情节,都能让你隔着屏幕感觉到他们的血泪。
日本留学生苦读加打工,到深夜九点跑到地铁的站式餐厅里吃上一口。
真的就是一口。
小小碟子里静静躺着的只有8个煎饺。20来岁的壮男,极其小心地夹起一个沾了下醋碟,然后放进嘴里细嚼慢咽。吃完边抹嘴边砸吧了两下回味,说就这也不是天天能吃得到,因为一餐要大几十块人民币呢。
当年我看到这个情节大为震撼,觉得出国留学也太苦了,连个饺子都吃不到。
还有潮汕生意人拿一个铺盖卷打天下。靠勤劳的双手在国外的环境下惨淡求生,从洗盘子洗马桶开始熬了三代人才开了一间餐馆,让儿孙都能扎根下…
想出国就不要怕吃苦,这是我从小到大的认知,所以大学同学纷纷出国英美加澳,我一点儿不羡慕,心里还想多大仇啊,爹妈送你们出去吃苦。
但怎么滴,现在出国的朋友怎么都放弃奋斗了…
碰巧看到网友吐槽:出国的同学都没有上进心,每天户外钓鱼不求上进,虽然住个大别墅,还不如我一线城市的小公寓值钱。
出国的人挺可怜的,停止努力自己都无所谓。
这确实…很现实主义。
我翻了翻自己的朋友圈,发现海外的朋友的生活大致如此:
不是遛狗撸猫,就是钓鱼扎营。连之前国外做代购的微商朋友们,很长时间也不发货了,都是一副对着生活摆烂的模样…
@腰线 桑桑姐前些年随夫君去了美国,刚开始每周撰文,刻苦努力是我辈楷模,但最近半年少见她更新,更少针砭实事了,有段时间一开题就是和老公去钓鱼野营,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如何把鱼弄成了美味盘中餐…
怎么说呢?活得越来越佛系。国内还在蜡炬成灰熬干自己,欧美是如何在无声无息之中就让人躺平?
有个姐姐去了亚特兰大,她在朋友圈描述了一下亚特兰大人的生活日常:带着皮划艇和狗,全家人跑到湖边住上一个周末——
有水电网、甚至电视;可以烧烤做饭、唱歌看球、划船踢球…
对贫穷的年轻人也非常友好,花35美金就能随便露营。
啧啧,和竹林七贤一脉相承的我们今天讲的事拼搏奋斗,这美帝群众却学走了我们陶渊明的田园牧歌…
这种环境不想摸鱼恐怕都很难吧。
我认识一个西安交大毕业的朋友,是从小读书没得过第二名的学霸。
由于国内工作过于努力,被派遣到了西雅图总部工作。一代码农精英,在抵达美国6个月之后,就因为过于无所事事而成了一个优秀的木匠。
从小菜板开始车起,手工制作了小板凳和小桌,最后发展到真正拥有了一个美式的车库:三面墙上挂满了各种型号的螺丝刀、电锯,还有千斤顶和3D打印模型机…
一代卷王终于在三十五岁的时候放下了刻苦学习的榜样包袱,开启了自由奔放的兴趣之路。
原来他自己都没发现,前世可能是个优秀的木匠。
他媳妇喜欢种地,尤其喜欢带小孩参团种地(各种社区华人组织的种菜团)。
有一段时间,朋友圈里都是他家小孩抱着各种蔬菜的合影:胡萝卜、青椒、西蓝花等等,不说还以为他娃代言了美国农业部。
除了钓鱼、露营、种菜,本应在海外「吃苦」的朋友们还爱上了烹饪。
发小群的女博士们分别在英法美,书读得不少但交流的方式简单粗暴:直接晒菜。
今天凉皮炸藕合、明天烤鸡香肠,蛋糕是暗戳戳较量,绝对不能重样:你做布朗尼,我出芒果慕斯;有人裱花手艺技高一筹,有人就能搞出富有内涵的蓝莓大理石纹轻乳酪。
都是女博,谁比谁还能输了不成?一代精英加卷王,最后都走向了厨王争霸这条路啊。
我有时候非常怀疑,那些年她们读的那些书,怕不是阻挡她们成为优秀厨子的绊脚石吧?
去美国的朋友,当了妈之后那是更加不思进取了,这主要体现在自我管理上。
众所周知,美国读私立挺贵的,一年五十万上下。读得起美高美初的虽说不一定都是富豪,但也是有底气挥金如土的。但赴美陪读的有钱人家的妈妈们,穿着打扮上一水儿的朴素。
她们能朴素到什么程度呢?买菜说走就走,一身行头就算超市卖菜都不违和…
什么高定套装,限量版爱马仕,在国外生活不存在的,即使是站在食物链链顶端的妈妈们,也毫不在意穿着打扮。
物质欲望变得低下。实在是因为人烟过于稀少,生活过于单一:
名牌手袋因为没有PK场合完全吃灰,堕落到一年逛两次奥特莱斯,Costco买菜时顺便买衣服,出门就是抓绒冲锋衣,随时都要into the wild的感觉。
@腰线
好像人一旦远离了争奇斗艳、拼娃比富的生活圈子,连卷的念头都淡了下去…
何必在意呢?小孩考多少分又有多重要呢?远比不上自己自己对一条鱼的渴望。
同样是付出耐心、等待、彼此
间斗智斗勇的焦灼,赢了鱼会得一盘美妙的晚餐,赢了娃自己还是空留一肚子气而已…
何必在意呢?赚再多钱有多重要呢?不摸鱼还违反工作规定,再拼也不可能拼过巴菲特、贝佐斯、扎克伯格…
但依旧能享受到无与伦比的生活:无忧无虑地晒太阳,和家人朋友纵情山水,划船钓鱼野营放歌…
只要想开了,就能早一点过上退休的生活。
这是大概是要我们熬到退休,才配拥有的真正的生活。
-END-
欢迎关注
视频号“灯塔EDU.灯叔”
手持180亿元现金,42岁张邦鑫离开中关村
我,创业10年,熬过九死一生
在线教育,都去卖货了?
俞敏洪 “认怂”:道出多少教培人的心酸
一位清华父亲真实感受: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投资自己后半生的幸福
教育出海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北大教授:中国教育为何容忍如此巨大的分化?
考研“高考化”的现象值得重视
被误导和放大的普职分流与升学焦虑
回龙观,一群985妈妈的反鸡娃实践
震荡、波折、委屈,但他们选择留守「在线教育」
俞敏洪对话尹烨:人生遇到特别难的事情,怎么办?
找工作不顺,我决定创业
中小学生要学煮饭修家电了!具体怎么学→
普通人用不着焦虑,你的资产不会缩水!
培训机构主动退费别轻信!刚有一学员被骗四万五
俞敏洪:教育培训机构要活下去,只有一个办法!
这类证书,别考
关注备用号"教培行业参考、灯之塔留学"
扫一扫关注灯塔EDU
灯塔EDU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除非实在找不到),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原作者不同意请联系微信:qq94864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