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新热点,也成为教育改革实践,特别是教学创新的主要突破口。
近日,在2022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国际论坛上,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原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以《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驱力与教育创新力》为题作了专题报告,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王珠珠教授的精彩分享——
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原中央电教馆馆长 王珠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寻找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驱力
谈到教育数字化转型概念,王珠珠表示,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技术和相关思维方式,驱动教育模式创新和生态系统重构的方法与过程。作为方法,它强调数据要素的作用及其推动业务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变革。在这一轮转型变革中,主要采取的是新兴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是以数据的应用作为重要驱动的转变。作为过程,它区别于以往的教育信息化,但它仍然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进程。
王珠珠指出,在理解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我们应把握几个关键词。第一个是“转型”,即转变的是教育模式。第二个关键词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第三个关键词是从技术路线和特征上来看,它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变革。
“近年来,我国教育外生变量发生较大变化。”王珠珠说,首先是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的远景目标”中,特别对加快数字中国建设进行了专门论述;其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推进教育数字化;最后是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也在多个场合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可以看出,不断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点工作。
那么,如何将这些“外生变量”转化为教育数字化的“内驱力”呢?
王珠珠认为,要寻找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驱力应在两个方面结合去做。一是问题导向,即要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总体上是行政驱动为主,还没有形成普遍的学校师生自觉主动运用的积极性;二是结果导向,即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才培养和知识贡献适应国家基础性战略支撑的需要。“两者结合之下,利用好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之间的关系,便能推动教育创造新的发展动能”。
推动教育创新的主要思路
王珠珠表示,教育创新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着力,但依据现实条件来看,应更加重视加强微观层面的教育创新,上下结合,以更好地增强数字化转型的新动能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政府的强力推动变为学校、学生自主地应用。
“在转型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转型的核心是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变革。”王珠珠认为系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有五个要素:核心是人才培养和知识贡献业务转型;主要实践载体是学校;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思维方式对转变具有重要作用;生态系统的建立是可持续性保障。
那么如何启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车轮”呢?王珠珠总结了两个关键点:一是教师的见识志趣是今天面对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的导航器和加速器,也是激发其内在动力的关键;二是学生学习志趣是激活学生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的主要着力点,将对学生数字化学习模式的形成产生导航器、加速器的作用。
推动教育创新的实践路径
教师是推动教育创新路径的重要一环,对于形成学习共同体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尤为重要。王珠珠表示,过去的教师发展重视的是培训和教研,比较忽略交流和展示。从教育学上来说,我们应该将更多的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利用起来,形成学习的共同体。
第二条路径是优化数字资源供给。王珠珠认为只有把一些数字资源和教材、学生的生活等结合起来,发挥他们各自作用的时候,数字转型才可能成功。
第三条路径是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用数字化的方法分析和优化教学模式。
第四条路径是营造追求极致的网络思维与文化。学校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也是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过程,加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沟通,把学校文化与数字时代的思维方式融合起来,学校在规划、实施、评价及各种活动中构建适合时代要求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