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九届年会——“心理安全论坛”圆满举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院长、北京中加学校校长 王本中,北京四中原校长 刘长铭,国家督学、中关村三小原校长刘可钦,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爱心与教育研究会会长詹大年,华夏心苑联合创始人、国际奥数比赛冠军得主柳智宇,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谭顶良教授等多位名家齐聚,就“创建安全、快乐的学习生活环境“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地探讨。
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精神卫生报告《向所有人享有精神卫生转型》中提到,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是精神卫生的脆弱期和机遇期,他们的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日益凸显。不好的童年经历,会增加患有精神疾病的风险,而养育、照顾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可以起到极大的保护作用和预防作用。因此,培养青少年的社交和情感生活技能,为其创建一个安全、包容的学习环境,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手段,也是全校乃至全社会最重要的责任之一。
那么,什么是学校中的心理安全?心理安全中的威胁与保障因素是什么?学校如何给孩子创建一个安全、快乐、包容,并具有参与性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呢?我们看看名校长,教育心理学家,北大传奇人物怎么说。
【资料图】
什么是学校中的心理安全?
学校中的心理安全是什么?从论坛中各位嘉宾的观点来看,有几个关键词可以帮助理解: “人民满意”,“好的教育生态”,“迷人的场所”,“关系的视觉设计”。
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
刘长铭校长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谈起,辨析了何为“人民”,何为“满意”这两个重要概念。 这里的“人民”,过去我们说是家长,但其实孩子才应该占最大权重,孩子是教育的主体,他们满意不满意,是评价教育最重要的因素。那么何为“满意”?就是快乐不快乐,享受不享受学校的学习生活。学习是辛苦的,但不应该是痛苦的。快乐与健康密切相关,快乐不仅能带来身体上的健康,更能影响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他提出要构建良好的学校教育生态。好的教育生态,就是充满平等、关爱、友好、理解、尊重、鼓励、支持的学校教育,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安全感、归属感、价值感。好的教育生态,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友好互助和竞赛,而不是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残酷竞争。好的教育生态,就是让学生满意的学习生活,就是让学生满意的教育。
国家督学、中关村三小原校长刘可钦
刘可钦校长说“学校是一个迷人的场所”。她提出 三个“创造”:创造一个社会化的环境,帮助孩子成长为人;创造一个生长性的环境,聚焦孩子的素养发展;创造一个跨学科学习,教师间协同育人的环境,帮助孩子去认知世界。
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爱心与教育研究会会长詹大年
詹大年校长认为心理安全,是一种关系的视觉设计。人的安全感来自于人的视觉,视觉安全,心理判断就是安全的。学校的安全来自于儿童视觉的设计,来自于儿童立场。好的关系,首先是安全的关系。安全了,关系才会生成,学习才会发生。
总之,学校心理安全就是孩子们心理活动和人格成长,没有外部威胁与侵害,没有内部混乱与疾病的状态。心理安全意味着孩子不仅生理健康成长,心理与人格也安全成长。心理安全意味着不对孩子做心理有害的事情。
理想的校园心理安全状态
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
谈到理想的校园心理安全状态,夏青峰校长提出“两个绝对不能”: 一个是绝对不能把学校办成监狱的样子,另一个是绝对不能把学校办成军营的样子,不能把学生当成战士来训练。在他的内心中,特别想将学校办成家的样子,有家园的温馨。孩子们在家里是放松的,是舒展的,最关键的是,在家里内心是安全的。
夏青峰校长认为,理想的心理安全状态就是古人说的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如何达到中的状态、和的状态呢?
第一,是要有一种整体的观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二,是平衡的智慧,平衡核心素养提升和成绩提升,平衡合作和竞争;第三,要有包容的风格,通过小事情的改变,让学生在学校里有家的感觉,把学校当作一种家园。
什么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安全?
很多时候,心理问题的根源并不是当事人自己,而是由环境所造就的,环境要承担很多责任。例如孩子的心理健康出了问题,有可能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合理,或者学校老师给的压力太大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对孩子进行心理方面的咨询和支持,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爱心与教育研究会会长詹大年
詹大年校长根据自己多年的办学经验,提出 孩子不上学,玩手机,抑郁等,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认为不安全。因为上学要被评价,交往害怕被别人指责等等,都是由于内心的心理不安全。这里的不安全,是害怕自己的主体被伤害。孩子不上学,是因为害怕上学被伤害,所以就采取了不上学的方式,来避免伤害。
刘长铭校长认为,造成青少年问题日益普遍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游戏活动,尤其是自组织游戏,或者自由游戏。 孩童的主要社会活动,是发展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要途径。
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谭顶良
谭顶良老师谈到,在传统教育里,师生关系是猫和老鼠的敌对关系,在这种关系里,孩子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并且,原来的同伴关系中过度强调竞争,“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以及校园霸凌事件。这些关系的存在,使得孩子在学校有不安全感。因此, 创造一种平等、温暖的师生关系,强调同伴间相互的合作,孩子才会感到安全,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院长、北京中加学校校长王本中
最后, 王本中校长提出,积极的情绪是心理安全的保证,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乐观的心态,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现在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唯分数论,使家长、家庭产生了焦虑的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学生心理安全。因此,只有积极的情绪,才能突破心理的滞胀,保证他们有安全的心理状态。
“养好地,庄稼自然就会长得好”
如今,大多数人在面对生理疾病和心理问题时,都注重治疗,而忽视预防工作。大部分人往往在问题已经严重到影响基本生活时才会选择解决。但是, 预防才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更有效的手段。
在刘长铭校长的演讲中多次问大家这样的选择题:
如果一个地区由于环境污染,使很多人生病,你认为根本解决办法是:
A.多建医院;
B.治理环境污染。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学生心理问题,你认为根本的解决方法是:
A.增加心理老师的编制人数,多开心理健康课;
B.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校教育。
过去在农村插队当农民的经历,让他懂得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养好地,庄家自然就会长好”。创造一个心理安全的环境,可以预防很多学生问题的出现。
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谭顶良
谭顶良老师吸取中医里的做法,“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提出“我们应该做‘上医’,要去寻找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尤其是负向的消极因素。找到这些因素以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乃至不发生,这是我们的重心。我们要改善教育生态,把池塘里的水换了,才能使里面的鱼健康成长,而不是去治生病了的鱼。今天谈心理安全,从这个角度来讲,是非常有必要的。”
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要讲心理安全环境。那么怎样构建良好的心理安全环境有呢?
构建良好的心理安全环境
作为一个团体,不管是学校、单位还是家庭,想要促进其中个体的身心健康,就需要 营造出一个心理安全的氛围。
第一、首先要构建好的人际关系
刘可钦校长指出,“我们的教育在与学生相遇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所以积极的师生关系,应该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谭顶良
谭顶良老师将孩子的成长比喻成一棵大树。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父母关系和谐,养分充足,这棵树就可以长得枝繁叶茂,非常健壮。相反在不安全的家庭关系里,父亲和母亲各自背靠背,把各自的能量指向于家庭之外,该培土时不培土,该给养分时不给养分,该灌水时不灌水。尤其到了大夏天,根暴晒在烈日之下,没多久树就枯萎了。
因此,正如刘长铭老师所说,“营造一个心理安全的环境,最重要的就是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如何让校园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呢?如何让学生内心产生温暖感与安全感呢?夏青峰校长认为需要处理好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
让学生心理安全,首先要处理好学校发展与学生成长之间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按照学生成长的所需,来配置校园资源,要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搭建成长的平台,尽可能去关注与促进学生真正的全面发展。
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要提供外在的美好环境,让生命的内在成长力与外在良好环境进行有效互动。通过外部环境,去唤醒激发滋养领导内在的生命力。如何提供好外部环境,既要保护,又要帮助,尽可能组织外来感染因素的保护帮助种子,获得土壤和阳光。就是要充分相信生命的力量,要对生命的力量怀有深深的敬畏感。在此基础上,重点理解信任,发现,支持,引导的重要性。
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尽量鼓励合作,淡化竞争。要想方设法变“你上我下”的恶性竞争,为“你上我也能上”的良性竞争。通过一些机制的调整与优化,让同学好好相处,内在的安全感也会随之增加。
第二、构建良好的学校教育生态
华夏心苑联合创始人、国际奥数比赛冠军得主柳智宇
柳智宇老师谈到, 教育的目的有两条,第一是培养充分社会化的个体。第二是个体的幸福与人格成长。前者是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后者是个人对自身的要求。这两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前者叫小学,后者叫大学。
关于如何用科学、人性的方法,提高孩子的学习力,柳智宇老师讲解了 学习力六要素模型:智力及先天因素、兴趣及学习动力、情绪和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与自我管理、学习相关的人际关系。
他还强调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最好的训练是当事人稍微努力一把,就可以达到的难度进行训练。柳智宇老师认为,现在的教育中,为什么孩子会抑郁?除了学习压力大,没有玩的时间外,就是学习中有很强的挫败感。挫败感的来源,一定是没有遵循教育的合理合适的原则和方法,就是给了孩子太难的内容。因此,在教育中因材施教很重要,至少要针对孩子设计出适应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节奏。
另外,詹大年校长补充,建立心理安全机制,核心还是自我评价机制,多元地评价、非正式地评价。师生可以在规则的前提下,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会发生什么,知道会得到什么、会失去什么,这才是关键。
国家督学、中关村三小原校长刘可钦
正如刘可钦校长所说,“学校是泵,不是塞子。对每个学生都要保持积极的期待,要公平地照看到每个孩子。更重要的是学校各种各样的关系中,都是竞合的关系,不是较劲的关系。我们要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帮助孩子重新建立自己的经验,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感知社会,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平等、包容、尊重、开放、接纳的过程中,形成一个能够担当大任的一代新人。”
第三、提升心理心理健康水平的个人修为
谭顶良老师建议,每个同学要能够抵御不安全,提升自己的安全水平,让个人有所作为,需要校长、老师、家长,形成共识,来保证他们去做。首先要有足够的 运动,每天至少有一小时以上中高强度的运动;要有 充足的睡眠,在深度睡眠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一个人去记忆以前学习的东西;要有 阳光的照射,驱逐内心的负面东西,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共建心理安全,人人有责
“学生的心理安全不是只由心理老师承担,学校的每一个老师都是孩子成长的好榜样。”
刘可钦校长谈到,校园心理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它不是割裂的。现在只要一说到心理安全,就要增加专职的心理教师,这本身没有问题。但不能把心理安全的事全部交给心理老师去负责。“心理健康教室”,或者心理咨询室这样的空间,它承担的是专业的引导作用,而无法用来解决学校所有的问题。因此 学校的心理安全工作,还应该是每个与学生日常相伴的老师,他要具备这样的呵护孩子成长的专业能力和情感。学校最大的资源,就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当老师能够尽心关注照看每一个孩子时,孩子的心理安全,以及人生态度,在这一刻就发生了改变。所以心理安全教育,应该是弥散在整个学校的过程中,而不是把它割裂成一门课或一个空间,去承担这样的功能。
柳智宇老师之前就有提到, 心理安全的概念,更多强调的是在一个社群中彼此的责任,以及全社会的责任感。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并不完全是由自己来负责的,应该是全社会,尤其是他身边的人,共同守护营造出的健康环境。
在这一次的“心理安全论坛”中,大家讨论如何建设一个心理安全的氛围,这非常有意义,它需要形成一个社会共识,需要有更多的人知道今天讨论的内容。不仅仅在于孩子们、老师们和学校,还在于家长、社区、政府和整个社会,大家引领一起共建共筑,这才是非常关键的。
心理安全是我们共同的呼唤
王本中校长:心理安全的构建非常重要,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刘长铭校长:我们以这次论坛为开端,共同携手,来研究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刘可钦校长:我们在谈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候,特别提出了学校的学生心理安全环境的营造和建设,我认为非常有价值和意义,也就是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环境的营造。我有一句话,教师有什么样的体验,就会把这种体验传递给学生。
夏青峰校长:用一句话总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詹大年校长:世界需要安全、温暖的人。因为心理安全,“问题学生”成为“问题解决者”,角色互换了。
柳智宇老师:一方面从社会大环境角度,要强调心理安全,研究心理安全,营造更好的氛围。另外一方面从学校和家长来讲,任何的境遇都是人生的一种修炼,只要我们内心抱着一个完整的生命成长的理念,在任何情境下,都可以把外在压力变成内心成长的动力。
最后,借用刘可钦校长的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孩子未来的可能性,就是孩子的绿水青山。”让我们一起共建共筑校园心理安全,给孩子创建一个安全、快乐、包容,并具有参与性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观看回放
链接:
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崛起,一场具有颠覆性的教育变革正在到来
【盛会开幕】直播码、大会议程 |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九届年会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九届年会 | 教师素养论坛成功举办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九届年会 | 幸福教育论坛成功举办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九届年会 | 地方教育治理论坛成功举办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九届年会 | 乡村教育论坛成功举办
经合组织(OECD)在社会与情感能力方面的研究 | 学校应鼓励学生提升创造力和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