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的网课频率不要太高,除了紧张的亲子关系,最令家长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的学习效率问题。
随着信息获取渠道的增加,孩子在上网课时,除了时不时地喝水、吃零食等等小动作,还有各种外界环境以及大数据推送的 “碎片化”信息,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 认为“知道=学会”。
(资料图片)
事实上,如果知道的东西只是零碎分布着,没有形成系统,是很难去应用的。这也是为什么考试的难点是论述题、应用题一样。
今天推荐给大家的这套米莱童书出品的《复杂世界的简单原理》,可以说是一套帮助孩子建立系统知识体系的“宝藏书”。
它用有趣、浅显的语言,将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和事物串联起来,通过线性思维、树状思维、工程思维三种常见的思维方式,把常见的和不常见的复杂事物解释得明明白白。
1
用每一个小知识建立思维体系
这套书选取文物考古、摩天大楼、石油能源和快递物流四大领域,书中把每个领域拆解为6大环节,内容包含三百二十余条知识,把原本孤立的知识点串成线、织成网,结合3种思维模式,形成完整的逻辑体系。
工程思维:这套书介绍了物流、建筑、考古、能源四大基础领域,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纵览全局,每册书包含四张大跨页手绘场景图,透视行业。
以建筑这册中的广州塔(小蛮腰)为例,先来看个全景图:
再来看下具体步骤:
建筑是一项工程,建造摩天大楼更是如此,工程师思维是一种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通常包括八个步骤: 明确定义问题、头脑风暴、选择最佳策略、设计、建造、测试、修改、分享成果。小读者们可以先自由想象:如果我要建造一幢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需要怎么做呢?不要担心,让我们翻开书,来看看如何利用工程学思维解决问题。
翻开书,可以看到书中左上角标有一个流程条,分成若干个环节。在《摩天大楼》这一本里,建造摩天大楼的六个环节分别为调研、设计、基础、结构、管道、装饰。现在再来回忆一下工程师思维的八个步骤。
现在再来回忆一下工程师思维的八个步骤。
第一个环节 调研,是建筑工程的开始,判断这项工程能否开展、在哪里开展、中途会遇上什么样的阻碍,是调研这一环节需要做的。比如调研施工现场地质情况、测量地面高度差、了解风向和水向等。
第二个环节是 设计 ,要求设计师具有 空间想象能力 。书里的每个环节前都有引入部分,比如在呈现图纸之前,先要为读者介绍把三维空间呈现在图纸上的方法,就是把三维物体拆解成三个面。
只有对平面与立体的转化有基本的认识,才能对建筑图纸建立认识。图纸上有许多几何知识。对知识的引入也是本书的亮点之一,尊重读者阅读习惯,也强调了重点。
第三个环节是 给建筑物打好基础。通过举例比萨斜塔斜而不倒,引出打好地基对于建筑物的重要性。
接下来,为读者呈现出完整、具体的建筑施工大场景。
这一环节的信息量依然很大,处处能够体现工程师思维,尤其是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不同于解出一道数学题目,而是要充分考虑环境和自身条件,拿出最佳解决方案。
例如,工程建造需要“靠天吃饭”,判断温度、天气是否适合施工。
再比如对安全标志的强调,也是“解决现实问题”才有的思路。对于一项工程的负责人来说,保障人的安全最重要。
以广州塔为例,可以了解到建筑结构里的奥秘:
既包含材料学、力学等基础知识,又包含与广州塔相关的独特知识。广州塔造型奇特,外部包围钢铁骨骼,针对广州塔这一工程,需要特别注意防火防风。
第四个环节是管道的布设。建筑归根结底是人类活动的空间,人类始终需要与大自然进行交互,因此建筑不能是封闭的盒子,而需要多种管道连通世界。
我们平时在家使用的自来水、燃气、暖气等,都与管道的设计和排布密切相关,而管道的设计中也包含了大学问。
第五个环节是建筑 内部的装饰。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功能,也就需要不同的内部装饰。对于广州塔而言,观光、展览是其主要功能,游客的舒适度是重要的判断标准。
最后,这本书会带着小读者展望未来,尽情想象未来的建筑。为小读者介绍了建筑工程的同时,也能从中发现收获地理、历史、文学、工程、物理、信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建立对世界运转的认识。
线性思维:《文物考古》一册里则蕴含着假设-推理-实践-面向大众的社科思维。
例如确定发掘地点前需要进行的假设推理,确定地点后真正去付诸实践,开展发掘工作。
调查▼
规划▼
发掘▼
以及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考古的成果需要面向大众,势必经历文物的修复、运输与展览。
六个环节,带孩子透视文博领域,从考古的视角讲述文物来龙去脉,帮助孩子胸有成竹地走进博物馆,最大限度发挥“公共学堂”的作用。
树状思维:《快递物流》一册会帮助孩子从线性思维进阶到树状思维,树状思维是一种梳理事物之间联系,解决更复杂问题的思维。平时孩子学习用的思维导图,大部分就是树状思维导图。
比如,这张小学2年级上册的数学思维导图,采用的就是树状思维,把不同知识点的层级清楚地表示出来。
生产➡运输➡仓储➡电商➡配送➡收货
每个环节包含多个分叉,形成树状网络。
孩子上小学,树状思维还处在发展初期,以《快递物流》第一部分“世界工厂”为例,假如问孩子,一包薯片要怎么生产出来?
一般孩子可能只能够回答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土豆片,有人种土豆,有人炸土豆。但他会忽略外包装、包装里的保护气体和干燥剂,这就是树状思维还不够完善。
这本书的每个环节都按照树状思维创作。树状思维的好处在于依靠分叉节点让事物层级更加清晰,从世界工厂逆推到不同种类的制造厂——各种零件、中间材料的生产厂——不同的原材料。
这样讲知识给孩子带来的好处是:孩子读了这套书,会发现知识绝不是孤立的,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组成了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并且能够从中学习思维方式,提升逻辑能力。
2
超强的专业背书
选择这四大领域作为套书的第一辑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无论是文物考古、摩天大楼,还是石油能源、 快递物流,都在高等教育中有对应的学科大类,有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从这套书创作之初,就有专家团队进行知识点脚本的审核,保障这些相互关联的知识准确无误。成书之后,亦有更多专家参与到文本的审读。
名单如下: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时代建筑》杂志客座编辑 李翔宁 南方科技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杜二虎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讲师、硕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博物馆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范佳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研究院院长 杭侃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教授、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 宋向光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 雷兴山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邹才能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博士,高级工程师 陈珊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副主任、供应链专家委员 杨达卿这套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帮助孩子进行职业启蒙。
比如在《文物考古》里面“修复”环节,给小读者介绍了一个文物修复师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不仅要对历史文物有了解,还要掌握数学、计算机、化学、美学知识。
数学和计算机帮助建立模型,一个花瓶缺了一块,需要用计算机模拟出完整花瓶的样子,化学知识选择修补材料,审美能力决定了修补完成后整个花瓶是不是好看。
3
科学与审美的融合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在《科学与艺术》一书中认为:
“普遍性一定植根于自然,而对自然的探索则是人类创造性的最崇高的表现。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艺术对于思维能力的加成,普通人感受不多,但偶尔也会有灵光一现的体验。接受审美教育的过程,就是积累更多“灵光”的过程。
翻开这套书,会率先被精美灵动的画面吸引,大开本的场景跨页带来视觉上的震撼。
例如《摩天大楼》里“住在云端”这一页,把不同国家标志性建筑,如金门大桥、帝国大厦、埃菲尔铁塔等画在一起,具有非凡的想象力。
孩子翻到这页,也会插上想象的翅膀,漫游大半个地球,甚至来到月亮上的极地基站。
在《快递物流》中,为了给孩子讲明白当今物流系统的智能配送,插画家把整个配送过程画成了一棵大树,不同层级的站点代表不同的枝杈节点。
《石油能源》一册,则把石油运输的所有线路浓缩到一张图里,孩子们可以跟随着管道运输方向和各种运输工具,体验石油的旅程。
除了艺术和想象结合的内容之外,还有不少知识延伸和扩展,比如:
表示一个地区风速和风向的“风玫瑰图”▼
建筑设计图中应用的投影图 ▼
如何进行水下考古勘探 ▼
不同的文物需要不同的修复办法 ▼
加油站的汽油是怎么来的 ▼
书中还有许多活泼的小精灵,为大家演示每一项工作,相信每个小读者都会喜欢上他们。在书里,小精灵还会与你对话,告诉你一些小知识。
每册书中设置4个大拉页,手绘精致,画面震撼,让小读者直击造物现场。插图信息丰富,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画面中的知识细节,引导小朋友爱上绘本,爱上阅读。
戳·分享
戳·点赞
戳·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