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是指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法家著名人物商鞅在秦国进行的两次政治改革。此次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对战国末年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编的整理,大家可以参考。
商鞅变法的故事介绍
秦孝公为了摆脱秦国国力衰弱的困境,在社会广发求贤令,希望寻找一位有志之士来秦国进行变法运动。商鞅得知秦孝公为人贤明,便从魏国来到了秦国,秦孝公被商鞅的才智所折服,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实行变法运动。商鞅变法是一场彻底的社会改革运动,为了让百姓信服商鞅变法的决心和信心,商鞅进行了一个活动,旨在秦国上下树立诚信的形象,这便是立木取信的故事。
(资料图)
商鞅为了得到百姓的信任,便让人在南门竖立了一根木头,并且下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可以获得十两金。很多百姓都围了上来,但是大家都对这件事持有怀疑态度,没有一个人动手扛木头。随后,商鞅把赏金提高到了50金,围观的百姓更不相信事情的真实性了,没有一个人去扛这根木头。
突然,人群中出来了一个人,他将木头从南门扛到了北门。到了北门后,商鞅立即派人给这位扛木头的人50金,大家看后议论纷纷。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开了,大家都觉得商鞅是一位言而有信的人。商鞅“立木取信”这一做法,是为商鞅变法前所做的预热活动,恰好,他的言而有信被秦国百姓所信服,顺应了改革民意。
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
1、第一次变法
《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
其主要内容有:
(一)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法律,轻罪用重刑;
(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三)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五)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第二次变法
(一)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商鞅变法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二)商鞅变法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 ,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
(三)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四)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五)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
(六)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这是对商鞅变法第一次变法中“异子之科”法令的补充,也是对社会风俗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