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饭桌上的一幕,让我看清一个孩子变“自卑”的过程
(相关资料图)
很多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心里却是关乎生死荣辱的大事。
所以,当你的孩子当众出丑时,请一定站在他身边维护他,保护好他的自尊和自信。
作者 | 枫子
大年初二,我们几大家子相聚外公家,热闹极了。
席间,大舅提出要每个孩子都表演一番,才有压岁钱收。
一时间,孩子们有唱歌跳舞的,表演弹琴的,英语朗诵的,还有一分钟还原魔方的,就连4岁的小妹妹,也背了好几首诗。
只有表姐8岁的女儿灵灵,安静地坐在角落,低头不语,极力地想掩盖自己的存在。
但还是被大舅察觉,点名让她唱一首歌助兴。
灵灵鼓起勇气开了口,结果还没唱到一半,就被小弟弟嘲笑跑调了,一时间,孩子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呼“跑调王”。
一瞬间,灵灵羞红了脸,不知所措。
旁边的亲戚连忙打圆场说:“没事没事,咱们其他方面优秀就行了,是吧?”
可一旁的表姐不但没有顺势给女儿台阶下,反而“补刀”:
“看她那没出息的样,啥啥都不行,考试也经常不及格,将来高中都不知道能不能考上。”
彼时,灵灵的脸涨得更红了,两个小手紧攥着裤子,头也垂得越来越低。
我连忙把她带进房间安慰,她却哭着说:“妈妈说的对,我真的很差劲,我这不行那也不行,我还是不要出去给她丢脸了。”
莫名的心痛。
有句话说:
“让孩子自卑的方式有千百种,而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孩子抬不起头来,无疑是最残忍的一种。”
现实生活中,父母最常犯的错误就是——
孩子当众出丑时,他们想到的不是去维护孩子,而是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把孩子伤得体无完肤。
被扒光面子的孩子
“里子”早已惨不忍睹
知乎上有人问:小时候过年哪个场景让你记忆深刻?
本以为答案会温馨而美好,未曾想,近3000条回答几乎都是:
被说出糗事,被当众揭短,被嘲笑调侃。
网友 @楂乍说,有一次,不过是多吃了一碗饭,结果本来就有些紧的上衣“嘣”的一声就裂开了,从腋下一直裂到衣摆。
自此,逢年过节,哥哥总是把这件糗事反复拿出来说。
她气得直哭,妈妈却一脸无所谓:“谁叫你不长脑子,净长肚子的。”
被嘲笑时,她已经很难堪很受伤了,可妈妈的话,无异于再给她浇一盆冷水,让她从头冷到脚。
以至于现在,减肥一直是她的执念,每次只要多吃一口饭,她就自责不已,甚至要强行让自己吐出来。
也因为减肥,她脱发严重,睡眠不足、月经失调。
很多时候,伤人的从来不是拳头,而是舌头。
大人觉得没有恶意的“玩笑”,早已在孩子心里掀起了惊天骇浪,成为孩子一生难以愈合的伤疤。
网友 @小茶回忆说,小时候过年玩鞭炮,因为不小心摔了一跤,直接把门牙给崩掉了。
第二天村里搞活动时,便有很多小伙伴嘲笑她说话漏风。
一旁的爸爸看见她被嘲笑,不仅没有护着她,反而把她当时一嘴泥巴和血水的糗样当做笑料说了出来。
一瞬间,全场哄堂大笑。
她说:“大庭广众之下出丑,就像全身被扒光了一样难堪。”
那一刻,一股强大的羞耻和悲愤迎面扑来,瞬间将她的自尊心撕得粉碎。
本该愉快温暖的春节,变成了一场她再也不愿经历的噩梦。
直到现在,她都见不得人家笑,她不自觉地认为人家是在嘲笑她,每天活得拧巴而压抑。
当众出丑,对孩子而言,从来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巨大的伤害。
想起《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
情绪记忆很难忘记,尤其当它来源于视觉感官时,能够引起情绪波动的画面,要比平淡无奇的画面更让人印象深刻,这类记忆被称为“情绪记忆”。
当众出丑、被嘲笑,对孩子的情绪脑伤害很大。
童年受伤的记忆,会植入潜意识深处,不断折磨着孩子的内心,甚至影响孩子一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童年阴影”。
没有“里子”的孩子
内心都有个自卑抑郁的黑洞
电视剧《小欢喜》中有这样一幕。
学校誓师大会上,方一凡为了帮大家拍照留念,爬到了顶棚上去,结果却不小心摔了下来。
方一凡觉得脸上过不去,便顺势装晕,被送到医务室。
正当大家担心方一凡的安危时,爸爸方圆发现了儿子的伎俩。
但他并没有直接揭穿儿子,而是等众人走后,才和儿子谈话。
这部剧播放时,许多网友都很羡慕方一凡有方圆这样的爸爸。
孩子从4、5岁开始,就已经开始顾及面子,有了自尊心和羞耻心。
父母维护孩子的面子,就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一个孩子,如果自尊心总是被践踏,那他的成长之路往往会变得异常艰难。
教育家尹建莉曾分享过一个抑郁患者的案例。
有个5岁的女孩,有一天不小心尿床了。
妈妈有些生气,一边抱着湿褥子往外走一边说:
“这么大的孩子了还尿床,晒到外面让别人看到,真是丢人。”
当时他们住的是大院平房,周围邻居很多,女孩顿时觉得颜面无存。
从此,她陷入了“尿床魔咒”:隔三差五的尿床,一直持续到成年。
童年时治不好的尿床、邻居们的指指点点、再加上父母的挖苦讽刺,这些羞辱感,深深地烙进她的性格里,变成了长大后挥之不去的自卑与压抑。
考大学时,为了避免被嘲笑,她放弃了家门口的名牌大学,选择了离家远的普通大学。
大学时,自卑的心理,让她拒绝了所有对她有好感的男同学。
直到中年,她割腕自杀,父母流泪道歉,她几十年的心结才得以好转。
作家毕淑敏说过:
“孩子的成长,首先是从父母身上确认自己的存在。
如果连最亲的人,都不顾孩子的尊严,否定孩子的价值,那么孩子是无法看到自己存在的意义的。”
孩子人小,但面子事大。
每一次出丑,都是折下孩子面子的一角。
每一次受辱,都是撕裂孩子自尊的利刃。
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只会把自卑和抑郁活成人生的底色。
父母懂得撑腰,孩子一生抬头
傅首尔曾在一档节目中自曝,自己非常擅长“护犊子”:
“亲戚聚会,人家让我儿子背个诗,我会说让我来背,别让我儿子背,我给大家唱个歌都可以。”
因为她知道,饭桌上的这种要求,会让儿子觉得很急促,如果别人背五首,他一首都结结巴巴,出丑的儿子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觉得自己不行。
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罗素说过:“尊严是文明,但又像一层贴在脸上的东西一样容易脱落。”
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站在孩子这边,守住孩子的自尊底线,呵护孩子内心的健康。
在《不完美的礼物》一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妈妈带着8岁的女儿逛百货公司买鞋子。
恰巧当时卖鞋子的专柜在放一首流行歌曲,她的女儿情不自禁就跳起了舞来。
这时,专柜旁边有几个大人也带着孩子来买鞋子。
他们全盯着女儿跳奇怪的舞蹈,有的脸上露出取笑的表情,有的则交头接耳,指指点点。
女儿顿时觉得难堪,停了下来,求助地望向妈妈。
看到别人对女儿议论纷纷,妈妈虽然也觉得很尴尬,却还是笑着鼓励:
“你可以把稻草人的动作加进去呀!”
一句简单的话,却给了孩子莫大的能量,于是女儿继续开心地跳起舞来。
而妈妈也认真地欣赏着女儿的即兴表演,不再管别人异样的目光。
妈妈说:“我不想‘背叛’我的女儿,我选择站在女儿这边。”
和孩子站在一边,就是选择和孩子一起一致对外,帮孩子挽回“面子”。
这样的守护和站队,会给孩子的自尊注入养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
“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这样的力量。
父母替孩子撑腰,孩子才能一生抬头,成为舒展而自信的模样。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人的反馈和评价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塑造孩子的行为。
孩子出丑时,父母不同的反应和态度,决定了孩子不同的人生走向。
希望父母们都能明白:
我们要面子,孩子也要,这是孩子的自尊。
我们爱面子,也要维护孩子的面子,这是对孩子的尊重。
我们对孩子的每一份共情和维护,都将化作孩子内心成长的动力。
这个新年,愿父母们都能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多一点温暖和尊重。
一个自尊自爱的孩子,才能活得无所畏惧,自信而坚定。
与各位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