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男孩危机”真相曝光后,我决定换掉儿子的寒假计划表
(资料图)
教育男孩,父母的心要更细,看见男孩的困难并正确引导,他才能化危机为转机,跨越成长路上的各种挫折和挑战。
作者 | 哎呀妈
去年寒假,儿子几乎都在家躺平,荒废了一整个假期。
所以今年一放寒假,我就迫不及待给儿子做好了学习计划:
每天8点起床吃早餐,朗读10分钟课文,休息10分钟,做语数英作业。
每一科写半小时,写完休息吃水果,然后再继续做我布置的课后作业……势必要把网课落下的进度赶上来。
可刚试了几天,儿子就各种不耐烦、不配合。
天天赖床,读课文的声音和蚊子一样小,做作业注意力根本不集中,半天写不出一道题来。
甚至趁我不注意,偷偷拿我的手机刷视频玩游戏。
一说他就喊“烦”,干脆跑回房间睡大头觉……
儿子这种情况让我大受打击。
我忍不住询问了身边同样生男孩的妈妈,发现很多妈妈都深受困扰。
直到前几天,我偶然看了美国心理学家、临床医师莱奥纳德·萨克斯的分析,我才意识到,这种“男孩危机”在全世界都是普遍存在的。
莱奥纳德医师谈到,今天很多男孩都有这样的共同点:
对真实世界没有任何热情,缺乏动机、兴趣,失去目标、方向,甚至不能、也不愿独立过自己的生活。
他们就像 “浮萍一样到处漂泊,随着生命的潮流把他带到天涯海角”,也被称为“浮萍男孩”。
在莱奥纳德30多年的从医经验里,他接触到大量个案。
很明显地,被定义为学习障碍、多动症的男孩数量“激增”,特殊教育学生中男孩占2/3。
上大学的男女比例开始转变,女大学生的占比越来越大。
当今时代,男孩子的学习、生存、成长问题越发凸显,再不重视起来,影响的将会是他的后半生。
学校教育方式的改变
对男孩的学习并不“友好”
一位男孩妈妈做过这样的分享:
马上快考试了,可学校老师反映儿子好多作业没有完成,语文听写订正、数学试卷只写了一点点。
同样的一张试卷,儿子写了一半不到,同桌女孩午休一结束就交了上去。
和其他妈妈交流,发现大家的儿子都一样:做其他事很积极,一提到写作业就各种“屎尿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莱奥纳德医师一针见血指出:
学校和教育方式的改变,导致很多男孩厌烦学校,只想逃避。
如今在课堂上,充斥着大量读写技巧、高强度练习,孩子刚踏进学校,每天都要安安静静地坐着,听老师不断地输出、不停地讲。
对于心智各方面成熟得比较快的女孩来说,坐着一段时间不说话,乖乖听老师说问题不大。
但大脑前额叶皮层发育不如女孩、难以自控、活泼好动的男孩,根本坐不住,只会觉得枯燥、厌烦,想找机会捣乱。
不但如此,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活动更注重“学术追求”。
没有手工课,体育课和生活课常常被其他主课取代,孩子们被迫要求专注在阅读、写作等纯知识的学习上。
男孩天性好动,他们喜欢撒欢玩耍。
可因为这种教育方式,他们很少有机会动起来,只能整天坐在屋里做重复练习。
长期下来,完全跟不上节奏的男孩,只会早早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一位从教20多年的班主任朋友说过:
“每次看到男生们下课后不允许在操场跑,没事不能出教室,长时间被各种规矩‘摁’住埋头苦读,真心担忧又心痛。
他们天性就是好动,但别人都不让他们动,他们哪有心思学习?对别的事情有热情?”
运动和活动受限,男孩缺少和外界的互动,很难靠自己去探索生活,实现自我成长。
男生更容易“沉迷”电子游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
那些因为手机、游戏和父母闹矛盾、离家出走、冲动跳楼的孩子,以男孩居多。
像这几天发生的新闻:
江苏一位7岁男孩拿大人的手机玩游戏,竟然花光了妹妹3万的手术费。
还有前不久,湖南一位五年级男孩,放假在家一直沉迷游戏。
被奶奶说两句,气得只穿着一条内裤,带着手机爬到屋顶嚷嚷着“我要跳楼”。
一项游戏成瘾研究表明,男孩的大脑区域激活程度比女孩更高,对光线、声响和移动图像结合的刺激会更敏感。
心理学研究也证实,游戏和体育运动一样,即便失败也能重新开始,这是男孩疏导自我情绪的重要方式。
换句话讲, 10个男孩9个爱打游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因为他能短暂逃离到处受限、总是打压他的现实世界,在游戏中收获自己的存在感和自主感。
只不过,一味沉迷电子游戏,会给男孩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除了前面所说的,容易和父母发生冲突,做出极端行为,还会影响男孩的学习状态,产生厌学情绪。
不久前,湖北一位3年级男孩因为沉迷游戏,上网课时不专注,总是趁妈妈不注意就把手机切换到游戏界面上。
无心向学,只想时时刻刻玩游戏。
别说男孩小自控力差,一旦游戏成瘾,连成年的大学生都不一定能控制得了自己。
中国计量大学校长徐江荣曾在开学典礼提醒新生:每年被取消学籍的同学,90%是因为游戏。
广西师大上学期责令退学69名本科生,都跟沉迷游戏无法按期完成学业有关。
和女孩相比,男孩自制力差,难以抵挡游戏带来的诱惑。
一旦没有正确指引和及时纠正,他只会越玩越“疯狂”,很难从游戏诱惑的网罗中脱离出来。
缺乏内驱力和动力
是男孩最大的问题
心理专家陈默老师的座谈会上,一位妈妈这样讲述自己的苦恼:
疫情网课期间,儿子早上赖床不肯起来,甚至翘课一整天不听课。
上课要么睡觉,要么跑到窗边看操场的人打篮球,完全无视老师。
下课也不着急写作业,能少做就少做,考出什么成绩毫不在乎。
就像陈默老师说的,现在这样的孩子太多了。
想起另一档节目,一位姓王的妈妈吐槽:儿子在家上网课,一定要父母监督才行。
没看住的话,儿子要么悄悄玩手机,要么直接发呆,一点学习效率都没有,也没有积极性。
为了“逼”儿子认真学习,她方法用尽,没收手机、和老公轮流监督、物质奖励……都没用。
只要一催学习,儿子就反驳“我就是不喜欢学习”、“学习要是像玩手机这么有趣,我就学”。
说到底,就是孩子自身的内驱力不够,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而学。
回想以前,物质生活远不如现在这么丰富,但那时的男孩起码有目标,有冲劲。
为了考个好成绩,认真刻苦,努力背课文,就算坐在家门口环境很吵,也能很专注地做作业;
上课积极主动,老师一提问就举手回答,哪怕只是被夸奖一句也能开心半天。
可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好了,基本要啥有啥,却找不到学习的动力。
而且比起女孩,男孩更有好奇心,更热衷于深度挖掘真相。
但很多父母都喜欢帮他提前安排好一切,表面上看是未雨绸缪,实际上却剥夺了男孩探索、行动的机会。
他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按部就班的生活让他变得麻木,毫无动力可言。
久而久之,男孩越发兴趣缺缺,只会越来越迷茫,失去了最宝贵的人生价值感。
“危机”在前
家有男孩的家庭更要重视起来
了解到如今男孩的成长危机重重,我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结合儿子目前的情况,以及暴露出的问题,我决定重新帮他制定一份“寒假计划”。
1. 加强户外活动,让他多玩多跑
男孩需要在汗水和运动中释放自己,去体会坚韧、拼搏、努力的真正意义。
所以,剩余的寒假假期,我特地给他安排了一些户外活动时间。
除了读书写作业,每天增加了2个小时的户外时间,让儿子在小区楼下多跑跑跳跳,出汗释放能量。
周末有空,就带他去跑步、爬山,多接触大自然,开拓他的视野,增长他的见识。
此外,我还报名了亲子户外项目,一方面是锻炼儿子的胆量,另一方面是想增进亲子关系,加强对孩子的了解。
2. 多给予他现实的陪伴,尤其是爸爸要参与其中
莱奥纳德医师表示,所有的男孩,都需要男人来教他如何成为男人。
男孩需要通过比他年长的男性,尤其是爸爸,来认识身为男性的意义,适应未来的社会角色。
比起妈妈,爸爸更懂得男孩的心理、喜好和感受。
让爸爸多和男孩接触,很大程度上是给男孩做示范和榜样,让他知道该如何做,如何管好自己。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和先生商量,让他多安排时间陪伴儿子。
儿子学习遇到难题,可以跟爸爸请教;想放松玩一下游戏,就让爸爸带领监督。
更重要的是,提醒先生在儿子身边时,不要只顾着自己的手机,可以看书、聊天、一起做运动,用充实的陪伴填充男孩孤独的内心。
3. 帮儿子找到学习的动力
我想,既然儿子对学习兴趣不大,那我就迂回一下,培养他对不同知识的好奇心,提升他的探索欲。
比如要他朗读课文,我会问他“这个作者有什么故事,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他要是答不上来,就让他上网找一找,复述给我听。
我发现,主动放手给他表现的机会,能大大提高他的动力,会让他觉得“原来我也能当一回小老师,教一教妈妈”。
当他表现得好,或者有进步,我会给他奖励和赞许,夸他“真棒”。
人的本性都是喜欢被肯定、被认可,孩子也不例外。
这份被父母看见、表扬的成就感,能驱使男孩更积极,更努力,遇到困难不再一味逃避。
经过一个星期的尝试,我发现儿子的变化很大:
会主动问我问题,如果我和先生答不上来,他就自己去找答案,找到后跟我们分享。
变得更喜欢亲近爸爸,虽然偶尔会讨论游戏,但更多的还是喊他一起去跑步、打球。
不但如此,他写作业的速度明显快很多,遇到不懂的会自己先思考,再请教别人。
看到他的改变,我深感安慰。
其实,男孩的教育,远比女孩困难、复杂得多。
想要他变得更好、更优秀,一定得从父母开始做起。
多给他关怀和爱,关注到他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站在他的角度思考给他正确的指引。
相信每个男孩的未来,都能化危机为转机,稳稳当当走在属于自己的人生路上,自信满满,不偏不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