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寒假到了,相信不少老师和学生已经为自己列出了假期读书清单。但我们该如何读书?读书的意义又是什么?最近,一部被网友评为“超治愈”“最文艺”的综艺节目《我在岛屿读书》刷屏网络。目前为止,网络播放量已超过4.4亿,豆瓣评分9.1。
余华、苏童、叶兆言……一群中国知名作家来到岛上,在节目中畅谈自己和书的故事。
PART 01
苏童: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苏童17岁考上北京师范大学,26岁写出成名作《妻妾成群》,这部作品被导演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和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银狮奖。
“很早以前,我读书几乎是不加选择的,或者是一部名著,或者是一部书的书名优美生动吸引我,随手拈来,放在床边,以备夜读所用。用这种方式我读到了许多文学精品,也读了一些三四流甚至不入流的作品。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对某几部名著我无法进入真正的阅读状态。”
“令人愉悦的阅读每年都会出现几次。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读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那时我在北师大求学,一位好友向我推荐并把《麦田里的守望者》借给我,我只花了一天工夫就把书看完了。我记得看完最后一页的时候教室里已经空空荡荡,校工在走廊里经过,把灯一盏盏地拉灭。我走出教室,内心也是一片忧伤的黑暗。我想象那个美国男孩在城市里的游历,我想象我也有个‘老菲芯’一样的小妹妹,我可以跟她开玩笑,也可以向她倾诉我的烦恼。”
“在阅读中你的兴奋点往往会被触发,那就给你带来了愉悦。那种进入作品的感觉是令人心旷神怡的。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形,对于一部你喜欢的书,你会记得某些极琐碎的细节,拗口的人名、地名,一个小小的场景,几句人物的对话,甚至书中写到的花与植物的名称,女孩裙子的颜色,房间里的摆设和气味。”
“总之,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PART 02
余华:阅读可以让内心变得健康积极
余华的作品,是从一万颗牙齿开始的。年轻时,他在乡镇卫生院做牙医,但并不喜欢这个职业,于是辞职开始写作。
他想用文学改变命运。连续写了5年,一直被不停地退稿。邮递员最后连门都懒得敲,每次都把退稿从围墙外面直接扔进来。
终于有一天,他成功了。有了《许三观卖血记》《活着》《兄弟》……尤其《活着》,已经重印了六百多万册,而且新冠疫情这几年印得格外多。它给中国人的生存哲学,提供了一份深沉哀伤的样本。
“ 读书的好处就是,让我知道自己是谁,让我接纳没有经历过的经历和情感。但这本书一定要跟你相遇。如果你没有感觉,那么你还没到跟它相遇的时候。”
“我们都是社会中的人,每天都要遵守规则,有时候就会感到很压抑;人不可能把自己的情感和欲望都表达出来,有时候你想发脾气有不敢发,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你就去读书。通过小说中人物的大哭大笑,把我们自己的负面情绪转移出去;如果你始终把不健康的情绪都压在心底,时间久了就会抑郁。 阅读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健康积极。”
“阅读不要老是读自己感兴趣的,不然会变得越来越狭窄;有兴趣和没兴趣的,你都要知道;如果只关心有趣的,那人也会变得越来越无趣。”
PART 03
叶兆言:不要辜负了文学的力量
叶兆言的祖父,是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叶家几代人都对文学无比热爱,这也深深的影响了叶兆言的读书和写作生涯。
“我去哪里,都会去图书馆。 看到书,我心里确实是比较高兴的。”
“新冠改变了我们,也改变了现实世界。好在坏事有时候也能变成好事,现实世界为我们关上或减少了人与人交流的大门,却打开了阅读的窗口。现阶段可能是最适合读书的日子。现在是最能体现文学的力量的时候,因为我们再也不能到处乱跑了。这时候干什么好呢,毫无疑问,读书最好。”
“我自己在青少年时代,就经过这么一段岁月,那时候,也是百无聊赖,无事可做,不用考大学,学习没有任何压力。那时候,大学已经不招生了,你还能干什么事呢,没事可干,就只能看书,想看什么看什么,能看什么看什么。好在我家里书多,就多看点书吧。”
“我不太愿意用读书对未来有什么好处来开导和诱惑大家。看书也好,读书也好,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读了也就读了,看了也就看了,你用不着想得太远。未来总是说不准的,我想说的,无非是在现阶段, 在当下的日子里,读书是一件非常合适的事,它惠而不费。”
“阅读能引发自己的联想,是一个很有趣的事。因为阅读,我们的记忆复活了,我们无聊的生活状态,也就突然变得生动有趣,变得亲切。 因为阅读,我们的生活变丰富了,因为写作,我们的生活不仅丰富,而且更充实。”
“ 文学的力量究竟藏在哪里,它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只要我们还坚强地活着,我们的心脏还在跳动,文学的力量便不可阻挡。文学可以安慰我们,文学也可以拯救我们。是文学的力量让文学成为了可能,希望大家不要辜负了文学的这种力量。”
对此,有网友在节目视频中留言:“节目不仅拉近了大众和作家的距离,也能让我们以作家的视角,去感受他们的热爱与坚持,同时也再次召唤出读书的意义和价值。”
寒假里,你的书单里又有哪些书呢?你和书又有哪些难忘的回忆和故事呢?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文字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中华读书报 钱江晚报
编辑:苏珊
美编:郁美静
编审:常悦
终审:王宇 苏金柱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