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曼德拉效应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指大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与史实不符。
(相关资料图)
有网友看完电影《满江红》回家后,本想翻开中学语文课本,寻找记忆里的课文,却发现如今中学生人教版语文课本中根本没有《满江红·怒发冲冠》。明明记得自己上学的时候背过,为啥这么有教育意义的经典诗词要被删减?
问题来了,你确认自己中学时代从课本上学习过《满江红·怒发冲冠》?
最近,电影《满江红》火了
同时将岳飞
以及《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
送上了热搜头条
有部分网友表示
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岳飞的《满江红》
从中学语文教材中删除
并用秋瑾的《满江红》代替
据上游新闻报道,1月28日
知名教育作家
全国百强名校语文教师吴小轶表示
全国通用的中学语文教材
从未选编过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满江红》是词牌名,不只一首
吴小轶表示
《满江红》是一个词牌名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诗歌”
因为比起传统格律诗
它在形式上要更自由
所以又叫作“长短句”
它的前身是民间小调
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满江红》
作为一个词牌谁都能用
比如秋瑾也写过一首《满江红》
一般而言
词牌的产生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借用原来的乐府诗题
唐代教坊乐曲的名称
取自某些历史故事 或词人自创
“移除课本说”不成立
“《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被移除课本”
这一说法
经吴小轶初步核实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
《满江红·怒发冲冠》只在1960年
短暂地进入过
当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编写的
《九年一贯制试用课本语文》第十四册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只在很小的范围内 使用,一年就停用了
除此之外
全国通用的中学语文教材
从未选编过岳飞的
《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
“或许有少数地方版本教材选用
但使用范围和时间都有限”
吴小轶表示
“初中统编教材用秋瑾的《满江红》
代替了岳飞的《满江红》”的说法
根本不成立
北京一位语文老师也表示
不仅现在的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里
没有岳飞的《满江红》
他查了该出版社
此前较多版本的教材
没有发现人教社语文课本里
收录岳飞的《满江红》
网友:记忆又错乱了?
不少网友称自己背过、学过
↓↓↓
有人直接晒出了课本
↓↓↓
网友: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一样的事又出现了
↓↓↓
也有人回忆
自己是在音乐课本里学的
↓↓↓
还有网友表示
这首词一直是自己背的
确实没有在课本里学过
↓↓↓
为何有网友存在
教材里有《满江红·怒发冲冠》
这样的“记忆”?
对此,吴小轶认为
综艺节目、影视、流行歌曲
包括历史教材、思想品德教材里
或者个别地方教材以及 拓展阅读里
会出现这首《满江红·怒发冲冠》
所以大家觉得特别熟悉
新闻多一点
对于《满江红·怒发冲冠》
一词是不是岳飞所作
吴小轶表示, 目前学术界争议比较大
因为 没有学者发现
这首词在宋代有作品集收录
它基本在明代才开始流传
1月30日
北京大学出版社发文称
早在1981年
20世纪宋史学界的学术泰斗
邓广铭先生就撰写了
《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一文
将这一问题论述得非常清楚
邓广铭先生的回答则是:
岳飞有谱写歌词的能力
这首《满江红》词确实是岳飞所作
近日,由《 满江红》带动的讨论
并非只此一例
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
“踏破贺兰山缺”中的“贺兰山”在何处?
有网友评论称
“历史和文学的问题见仁见智
相信将来还会讨论下去
但是,民族英雄岳飞
精忠报国(尽忠报国)的精神
一定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
你是什么时候背的
《满江红·怒发冲冠》呢?
评论区说说
———— /END/————
来源 | 综合 中国青年报、上游新闻、央视网、中国新闻网、都市快报、北京大学出版社、网友评论等
(声明:除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外,本公众号分享和转载的文章皆为促进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仅做学习分享和交流,非商业用途,都会注明来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异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支持。)
学堂优选
戳·分享
戳·点赞
戳·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