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01-31 07:51:33 来源: 柳栖士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语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批判性思维有两个特征:第一,批判性思维首先善于对通常被接受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而不是无条件地接受专家和权威的结论;第二,批判性思维又是用分析性和建设性的论理方式对疑问和挑战提出解释并做出判断,而不是同样接受不同解释和判断。把这两个特征结合在一起,批判性思维就是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为过程,以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在这个意义上,“批判性”不是“批判”,因为“批判”总是否定的,而“批判性”则是指审辩式、思辨式的评判,多是建设性的。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批判性思维的第一层次是一种能力,有别于知识。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是指学科知识,而是一种超越学科,或是说适用于所有学科的一种思维能力,也称为可迁徙能力。这种能力与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以及统计推断有关。

批判性思维除了能力层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它是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也称之为心智模式。这个层次超越能力,是一个属于价值观或价值取向的层次。批判性思维的心智模式是成长型心智模式,就是一种开放式的思维习惯,不断拓宽思维范围,想以前没有想过的问题,问之前没有怀疑过的命题。

如果说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能力更多地是关于“如何思考”,那么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更多地是关于“思考什么”和“问为什么”。这个层次是引导人们有意识地打破思维“禁区”,走出思维“误区”,走进思维“盲区”。有关“如何”方面的问题,多是技术层面,包括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和统计推断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取,也可以通过诸如ETS的考题来测试。而有关“什么”和“为什么”方面的问题,则很难通过类似的方法学习。但是它也是可学习的,可以通过被感悟、被启发等方式学习。

应该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在训练学生“如何”方面见长。中国学生提出的问题,几乎所有都是关于“如何”的,很少是关于“为何”的。我们往往满足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一知半解。批判性思维除了要求在逻辑上、统计上不犯错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想别人没有想过的问题,问别人没有问过的问题,并且要刨根问底,探究深层次、根本性的原因。在批判性思维教育上,从能力层次入手是自然的,也是需要的。不过,这不是全部。批判性思维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摘编自钱颖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教育:理念与实践》)

材料二:

批判性思维是“开放理性”的精神和“探究实证”技能的结合。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这样的精神和技能,是人的认知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是文明社会的前提和支柱,换句话说,如果作为个体的人没有开放思维、没有理性辨别力、没有论证技能,那么,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理性社会以及对各种问题的解决,都是不可能的。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原司长年勇指出,我们高端产业落后的一大原因,在于我们的人才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他直言:“没有人,什么都干不成。”显然,他说的人,指那些既能思考又能实干的人。人没有思维能力和实干精神,像没有接上电脑运转的硬盘,它不可能有任何超出已有存储的新产出。

年勇是了解国内外产业和科技发展情况的专家,他谈论“没有人”的问题,显然不是无的放失。其实,人们早已认识到我们的学生会做题、但不会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痼疾。我们在网络上、社会上经常看到以虚假、情绪和忽悠来代替理性思考和实证实践的现象。缺乏既能思考又能实干的人,一直就是我们社会和科技发展的第一瓶颈。这个不是我们现在才有的认识。

在最近这几年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们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以获得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这就需要我们除了学外语,还要学习另一种语言,即“理性语言”,就是摆事实讲道理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这样的思维和表达的核心,是客观性;而客观性,来自具体、细致、深入和广泛的真实叙事和合理推理。抽象、模糊、大话、套话、空话和情绪化的表述,没有理性根基和内容,就不能有力回击恶意的攻击,也不会让广泛的听众信服。

很多人也已认识到,这些问题和基础教育一直缺乏理性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直接关联,虽然这些年已经有不少批判性思维理念的传播和改革努力,目的和坐标就是要突破这个瓶颈,但现有的观察是,目前的基础教育,和现代社会和国家发展背景下培养有德有能的人的目标,依然没有很好对接上,它依然没有大力有效地培育开放理性精神,没有学习“理性语言”。

(摘编自董毓《批判性思维是“开放理性”精神和“探究实证”技能的结合》)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能否对专家和权威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是心智模式问题;能否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是思维能力问题。

B. 从“思考什么”到“问为什么”,再到“如何思考”,批判性思维的层次越来越重要,学习获取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C. 材料二引用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原司长年勇“没有人”的言论作为论据,论证了批判性思维在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性。

D. 不管国际环境如何复杂,我们只要坚持用“理性语言”去“讲好中国故事”,就一定能够获得整个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3. 下列的说法中,完全符合“批判性思维”特点的一项是( )

A. 某著名导演对一些当红情感剧提出尖锐的批评,认为这些剧盲目跟风、胡编乱造,低俗化倾向十分严重。

B. 苏轼对石钟山得名的原因产生兴趣,对旧说进行质疑和反驳,并通过实地考察提出了自己的合理解释。

C. 朋友对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性缺乏了解,小潘老师从网络搜集了权威专家的论述对他进行“科普”。

D.屈原《天问》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等,所提问题有明知故问的,但许多还是他那个时代尚未解决的。

4. 两则材料都提及了中国学生,它们的关注点和表达意图有何不同?

5. 材料二指出:“目前的基础教育,和现代社会和国家发展背景下培养有德有能的人的目标,依然没有很好对接上。”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角度,目前的基础教育可以有哪些举措?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朦胧的期待

萧红

一年之中三百六十日,

日日在愁苦之中,

还不如那田上的飞鸟,

还不如那山上的蚱虫……

李妈从那天晚上就唱着曲子,就是当她听说金立之也要出发到前方去之后,金立之是主人家的卫兵,他们的事并没有人知道。

李妈在饭锅旁边这样唱着,在水桶旁边这样唱着,在晒衣服的竹竿子旁边也是这样唱着。

李妈的忧郁的声音,不但从曲子声发出,就是从勺子、盘子、碗的声音,也都知道李妈是忧郁了,因为这些家具一点也不响亮。往常那响亮的厨房,好像一座音乐室的光荣的日子,只落在回忆之中。

李妈才二十五岁,头发是黑的,皮肤是坚实的,心脏的跳动也和她的健康成和谐。而现在的李妈,不是那个原来的李妈,而是另外的李妈了,黑了,沉重了,哑喑了。

把吃饭的家具摆齐之后,她就从桌子边退了去,她说:“不大舒服,头痛。”

西边竹墙上晒军用毯,还有些草绿色的近乎黄色的军衣。李妈知道那是伤兵医院。从这几天起,她非常厌恶那医院,从医院走出来的用棍子当作腿的伤兵们,现在她一看见了就有些害怕。隔着湖,在那边湖边上洗衣服的也是兵士,并且在石头上打着洗着的衣裳,发出沉重的水声来……“金立之裹腿上的带子,我不是没给他钉起吗?真是发昏了,他一会不是来取吗?”

等她取了针线又来到湖边,隔湖的马路上,正过着军队,唱着歌的混着灰尘的行列,金立之不就在那行列里边吗?李妈神经质的,自己也觉得这想头非常可笑。

这种流行的军歌,李妈都会唱,尤其是那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她每唱到这一句,她就学着军人的步伐走了几步。她非常喜欢这个歌,因为金立之喜欢。

可是今天她厌恶他们,她把头低下去,用眼角去看他们,而那歌声,就像黄昏时成团在空气中飞的小虫子似的,使她不能躲避。

她走到院心的草地上去,呆呆的站在那里。太太看着她:

“李妈没有吃饭吗?”

她手里卷着一半裹腿,她的嘴唇发黑,她的眼睛和钉子一样的坚实,不知道钉在她面前的什么。而另外的一半裹腿,比草的颜色稍微黄一点,长长的拖在地上,拖在李妈的脚下。

金立之晚上八点多钟来的。红的领章上又多一颗金花,原来是两个,现在是三个。在太太的房里,为着他出发到前方去,太太赏给他一杯柠檬茶。

“我不吃这茶,我只到这里……我只回来看一下。连长在八点一刻来看老爷的。”他灵敏的看一下袖口的表,“现在八点,连长一来,我就得同连长一同归连……”

李妈在旁边拿太太的纸烟给金立之,她说:

“现在你来是客人了。抽一支吧!”

她又跑去把裹腿拿来,摆在桌子上,又拿在手里又打开,又卷起来……在地板上,她几乎不能停稳,就像有风的水池里走着的一张叶子。

他为什么还不来到厨房里呢?李妈故意先退出来,站在门槛旁边咳嗽了两声,而后又大声和那个卫兵讲着连她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话。她看金立之仍不出来,她又走进房去,她说:

“三个金花了,等从前方回来,大概要五个金花了,金立之今天也换了新衣裳,这衣裳也是新发的吗?”

金立之说:“新发的。”

李妈要的并不是这样的回答。李妈说:“现在八点五分了,太太的表准吗?”

太太只向着表看了一下,点一点头,金立之仍旧没有注意。

“这次,我们打仗全是为了国家,连长说,宁做战死鬼,勿做亡国奴,我们为了妻子,家庭,儿女,我们必须抗战到底。……”

金立之站得笔直在和太太讲话。

趁着这工夫,她从太太房子里溜了出来,下了台阶,转了一个弯,她就出了小门,她去买两包烟送给他。听说,战壕里烟最宝贵。她在小巷里一边跑着,一边想着她所要说的话:“回来的时候,你可不就忘了我,要做个有良心的人,可不能够高升忘了我……”

她在黑黑的巷子里跑着,她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发烧,她想起来到夜里就越热了,真是讨厌的天气,她的背脊完全浸在潮湿里面。

“还得把这块钱给他,我留着这个有什么用呢!下月的工钱又是五元,可是上前线去的,钱是有数的……”她隔着衣裳捏着口袋里一元钱的票子。

等李妈回来,金立之的影子都早消失在小巷里了,她站在小巷里喊着:

“金立之……金立之……”

这个特务连的兵士已经走远了。他说抗战胜利了回来娶她,他说那时一切就都好了。

还得告诉他:“把我的工钱,都留着将来安排我们的家。”

李妈回头看一看那黑黑的院子,她不想再走进去,可是在她前面的那黑黑的小巷子,招引着她的更没有方向。

李妈早早的休息了,这是第一次,在全院子的女仆休息之前她是第一次睡得这样早,两盒红锡包香烟就睡在她枕头的旁边。

夜里,她梦见金立之从前线上回来了。“我回来安家了,从今我们一切都好了。”他打胜了。

他说:“我们一定得胜利的,我们为什么不胜利呢,没道理!”

李妈在梦中很温顺的笑了。

1938.10.31

(有删节)

6.下列对小说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妈将愁苦的曲子不停地唱着,既表现她得知金立之要出发到前方去的忧郁,也表现她作为仆人命运的悲苦。

B. 往常那响亮的厨房“像一座音乐室”,曾经的时光是“光荣的日子”,表现出李妈那时候非常愉悦的心理状态。

C. 竹墙上晒军用毯以及近乎黄色的军衣,伤兵医院里用棍子当作腿的伤兵们,都可以侧面反映当时抗战的惨烈。

D. “流行的军歌,李妈都会唱”,李妈还“学着军人的步伐走了几步”,反映李妈在金立之影响下对抗战有觉悟。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以细腻深沉的笔触,刻画了李妈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使得小说本来寻常的故事情节摇曳多姿,跌宕起伏。

B. 李妈试图与金立之单独相处,而对方却不曾注意,只顾着豪言壮语,一热一冷,暗示了二人感情的悲剧性走向。

C. 李妈去给金立之买香烟而最终错过送别的情节铺展与细节描写,把一曲民族战争中女性的爱情悲歌推向高潮。

D. 小说结尾写“李妈在梦中很温顺的笑了”,表现了李妈对抗战胜利的信心,让这出悲剧有了亮色,主题得到升华。

8. 小说题目为“朦胧的期待”,为什么说李妈的期待是“朦胧”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萧红《朦胧的期待》和孙犁《荷花淀》都是描写抗战时期女性的作品,但又有很大的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承勋,字立卿,嘉鱼人。帝以京营多弊,欲振饬之,遂加承勋太子太保,改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专督团营。寻兼掌都察院。以疾,三疏乞休,且言:“山西潞城贼以四道兵讨之,不统于一人,故无功。川、贵芒部之役措置乖方,再胜再叛,宜命伍文定深计,毋专用兵,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仿唐、宋转对、次对故事,不时召见大臣。”帝不允辞,下其议于所司。时秦、晋、楚、蜀岁祲,诏免田赋。承勋言:“有司例十月始征赋。今九月矣,恐官吏督趣,阴图乾没。宜及其未征,遣官驰告以所蠲数。山陬僻壤,俾悉户晓。有司不能奉宣德意者,罪之,抚按失举奏,并坐。”帝褒纳之。奏夺京营把总汤清职。郭勋为求复,语侵承勋。承勋因求退,给事中王准等劾勋恣。乃敕责勋,而下清法司。兵部尚书胡世宁致仕,诏承勋还部代之,寻命兼督团营。言官攻张璁、桂萼党,并及承勋。承勋连章求退,帝复温旨答之。中官出镇者,率暴横。承勋因谏宫李凤毛等言,先后裁二十七人,又革锦衣官五百人,监局冒役数千人。独御马监未汰,复因给事中田秋奏,多所裁减。而请以腾骧四卫属部,核诡冒,制可。中官言曩彰义门破也先,东市剿曹贼,皆四卫功,以直内故易集,隶兵部不便。承勋言:“彰义门之战,祸由王振,东市作贼,即曹吉祥也。”帝卒从承勋议,归兵部。寇犯大同,议遣大臣督兵。众推都御史王宪,宪不肯行。给事中夏言谓承勋曰:“事急,公当请行。”承勋竟不请。给事中赵廷瑞并劾之,会寇退,罢。

(节选自《明史·李承勋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

B.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

C. 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

D. 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事,旧日的办事制度、例行的事,现指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B. 岁祲,指一年到头妖气弥漫,文中指年成不好。祲,指不祥之气、妖氛。

C. 田赋,中国旧时官府对拥有土地的人所征收的土地税,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D. 致仕,辞去官职。一般致仕的原因是年龄较大、身有疾患或升任新的官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皇上给予李承勋太子太保的官衔,担任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专门承担整顿京城军营中的弊端的任务。

B. 李承勋以身患疾病为借口上书辞官,未被应允,只得表明潞城讨贼军队自己不能一人统领这个真实原因。

C. 李承勋奏请皇上剥夺京营把总汤清的职位,遭到了郭勋的言语攻击,因此请求辞去自己所任官职。

D. 李承勋依据李凤毛等人进言,裁减了多位宦官出身、横行不法的地方官,还革除了五百锦衣卫官员。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九月矣,恐官吏督趣,阴图乾没。

(2)有司不能奉宣德意者,罪之。抚按失举奏,并坐。

14. 古人评论“承勋沉毅有大略”,请根据文段简要概述承勋在军事方面“有大略”之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此别”“谪居”照应题目中“送”“贬”二字,自然点题;句首“嗟”字饱含别时伤感情绪。

B. 第二句中“驻马衔杯”定格送别瞬间场景,画面感强;“问”有温馨的情谊,更弥漫难以言表的惆怅。

C. 第七句中“圣代”“雨露”表面上是对君王的赞美,实际上是讽刺朝廷昏聩,为李、王远谪鸣不平。

D. 末句“暂时分手”针对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对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可谓是语重心长的劝慰。

16. 李、王贬谪不同地方,作者却以一诗送别,诗歌是如何兼顾二人的?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老师有两种:一般意义上的老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韩愈所定义的老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窗”是中国古代诗歌当中较为常见的意象,经常用来表达诗人丰富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从将3D打版引入非遗工艺的返乡创业青年,到专注于高端装备轻量化技术成果转化与商业应用的青年创客,再到推出特色文创、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今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中,精彩的创新创业故事 ① ,展现了各行各业创客们的智慧与风采,一个个新创意让传统产业 ② ,一条条产业“新赛道”开辟未来新前景。双创活动周搭建起展示创意、交流合作的舞台和平台,形成一个创新激扬新动能、创业促进就业的生动缩影。

创新创业之道,唯在得人。从2022年“创响中国”系列活动到首届“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再到云南省大学毕业生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展,活动周搭建起企业和青年人才双向沟通的桥梁,( )。人才是创新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把亿万普通人的智慧汇集起来,让千千万万想创业、敢创新、能创造的奋进者 ③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就有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实践中充分锻炼青年,为创新创业储备了生力军

B. 为创新创业储备生力军,让青年在实践中充分锻炼

C. 让青年在实践中充分锻炼,为创新创业储备了生力军

D. 为创新创业储备生力军,在实践中充分锻炼了青年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们俩裸着全身,捏着利刃,对立于广漠的旷野之上。

他们俩将要拥抱,将要杀戮……路人们从四面奔来,密密层层地,如槐蚕爬上墙壁,如蚂蚁要扛鲞头。衣服都漂亮,手倒空的。然而从四面奔来,而且拼命地伸长颈子,要赏鉴这拥抱或杀戮。他们已经预觉着事后自己舌上的汗或血的鲜味。

然而他们俩对立着,在广漠的旷野之上,裸着全身,捏着利刃,也不拥抱,也不杀戮,而且也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

他们俩这样地至于永久,圆活的身体,已将干枯,然而毫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

路人们于是乎无聊;觉得有无聊钻进他们的毛孔,觉得有无聊从他们自己的心中由毛孔钻出,爬满旷野,又钻进别人的毛孔中。他们于是觉得喉舌干燥,脖子也乏了;终至于面面相觑,慢慢走散;甚而至于居然觉得干枯到失了生趣。

于是只剩下广漠的旷野,而他们俩在其间裸着全身,捏着利刃,干枯地立着;以死人似的眼光,赏鉴这路人们的干枯,无血的大戮,而永远沉浸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

21. 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意思相近又有变化,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22. 文中“他们俩”能否换成“他们”?请简要分析作答。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磁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地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费孝通《乡土中国》

踏进新的历史时期,回望“乡土的中国”,感慨颇多。比如这“规矩”二字,就让人浮想联翩。当代某些青年认为,法治社会里讲“规矩”已无必要,奉行“法无禁止皆可为”的信条即可。你的看法呢?请以“青年与规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5题答案】

【答案】1. B 2. C 3. B

4.①材料一关注的是中国学生所提问题几乎是“如何”而很少“为何”的现状,材料二关注的是中国学生会做题但不会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痼疾。②材料一是为了针对性地提出批判性思维教育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主张,材料二是为了解释我国高端产业落后的原因,从而证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5. ①继续进行批判性思维理念的传播,让广大师生认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②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和统计推断等思维技能训练,让学生获取批判性思维能力;③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塑造,通过感悟、启发等方式培养学生开放理性的思维心态、思维习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9题答案】

【答案】6. B 7. D

8. ①李妈的期待因为战争而不确定,未来渺茫;②李妈的期待更多是一厢情愿的,没有对等的回应。

9. ①表现抗战的角度不同:《荷花淀》正面书写战争场面;《朦胧的期待》只是把抗战作为故事背景。②女性形象的类型不同:《荷花淀》刻画的是在战争中成长为抗日战士的女性群像:《朦胧的期待》刻画的是战争影响下爱情悲苦的底层女性形象。③表达的主题不同:《荷花淀》歌颂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朦胧的期待》反映战争给底层女性带来的苦难与创伤,表达对底层女性的同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14题答案】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现在已是九月,恐怕官吏催促百姓缴纳田赋,暗里图谋侵吞减免的田赋。

(2)不能够传达朝廷恩德意图的官员,就惩罚他们。抚按没履行上奏检举职责的,一起治罪。

14. ①认为讨伐山西潞城贼应归兵一人;②提出平定川、贵芒部应有长远之策,勿只征伐;③坚持将腾骧四卫的管辖权隶属兵部。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16题答案】

【答案】15. C 16. ①两联将二人贬谪之地的典型意象结合起来对应刻画,兼顾而不偏;②颔联先写峡中,后写长沙;颈联则先写长沙,后写峡中,交错而成一体,极尽兼顾之妙;③颔联内采用互文手法,写出二人虽然身处两地,但都起相同愁思。将二者的同与不同兼顾到位。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题答案】

【答案】 ①.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②.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③. 见贤思齐焉 ④.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⑤. 守着窗儿 ⑥. 独自怎生得黑/小轩窗 正梳妆/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18~20题答案】

【答案】18. ①层出不穷/数不胜数 ②推陈出新/枯木逢春/焕发生机 ③大显身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展宏图

19. 双创活动周搭建起展示创意的舞台、交流合作的平台,成为一个创新激扬新动能、创业促进就业的生动缩影。 20. C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21~22题答案】

【答案】21. ①两句形成反复,强调看客之多,表现看客们猎奇的急迫心理;②前句“路人们”交代看客身份,突出他们与事件无关,从而表现他们的无聊与可笑;后句“然而”表达作者对看客们的憎恶。

22. ①“他们俩”即决斗双方,突出“两个人”,凸显“决斗”的场景;②“他们俩”与文中指代看客的“他们”须作区分,以免混淆;③“俩”与“从四面八方奔来”的众多看客形成对比,更能表达决斗者对看客的蔑视,强化作者对看客们的嘲讽与批判。

四、写作(60分)

【23题答案】

【答案】略

编辑:Edt_58

最近更新

愿你带着欧亚DNA远行——西安欧亚学院会计学院2023届毕业典礼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_世界热资讯
访企拓岗促就业|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一行赴惠州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洽谈校企合作事宜
牛津大学发布2023年度录取报告!录取3271人_全球观焦点
【时快讯】创新高!深圳2023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12.45万人
哥大宣布永久退出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评选!
天天关注:深圳再添一国际高中
北京将新建一所一贯制民办国际化学校
新疆2022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补考)合格人员名单公示(共709人)
呼和浩特2022年初中级经济师资格证书发放通知
每日视点!重庆2022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补考)资格复核通知
兴安盟2022年初中级经济师考试合格人员证书领取通知
福建2022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补考)考后资格核查通知 热文
2023山西省运城河津市教育人才引进公告-信息
2023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拟聘人员公示
2023湖北服装表演高考分数线(含2021-2022历年)
即时:2023山东编导本科分数线多少分(含2021-2022历年)
2023赣南医学院招生计划-各专业招生人数是多少-天天观察
2023湖北美术生本科分数线多少分(含2021-2022年)
2023湖北艺术生本科分数线多少分(含2021-2022年)
世界观察:印度尼西亚很快要禁止这一金属原料的出口
9.21正式发售:《收获日3》开发者日志曝光 共通社群建立-看热讯
【天天时快讯】2023年5月国内VA、VE出口量环比增长,VC出口量同比环比下降
快手官方不给热度怎么办?如何增加快手流量? 全球新动态
安徽太湖:“典”亮美好生活 营造浓厚学法氛围_播资讯
【世界时快讯】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举行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专题培训
今日观点!精准发力,靶向引才——四川农业大学大力加强辅导员及教辅队伍建设
视讯!云南民族大学舞龙队在云南省第二届龙狮争霸赛上喜获佳绩
今头条!云南民族大学首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召开
环球短讯!喜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子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中斩获佳绩
知名歌手演唱会观众齐喊“开空调”!负责人道歉|环球热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