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出了名的高考大省。在河南参加高考的学生,有多难?本地学生戏称河南高考为“地狱模式”,985录取率只有1.14%,211录取率只有4.14%。
(资料图片)
经济实力允许的家长,费尽功夫把学生送到外省读书;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在题海中苦苦挣扎,付出全部的努力也未必能考上本地唯一一所211大学。
而当河南省为缓解升学压力,公布新建九所高校的喜讯后,却反遭到群嘲:凑数而已、没什么用。是杯水车薪、还是非985都算不上好大学?
河南高考被称为“地狱模式”,原因很现实。首先就是河南省作为人口超过一个亿的大省份,考生的数量也是稳居第一。
而与人口数量相对应的,是并不匹配的经济发展,加上很多家庭都延续了传统的“多子多福”观念,因此学生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多。
虽然子女较多,但当地的家长对教育问题尤为看重,加上对考公、考编的青睐,导致学生报考名校的意愿更强。
但尴尬的是,河南本地只有一所211大学,985更是一所没有。省外名额有限,考出去的难度可想而知,内地竞争又是“僧多粥少”,难上加难,录取分数更是居高不下。
因此对于河南地区的考生而言,考大学成了“地狱模式”,过关的难度太大了,复读成了普遍现象,河南省的复读生占比也是稳居全国第一。
在这样的教育困境下,河南省新建高校,原本应该得到家长们的支持,但却反遭群嘲,多数家长都认为:没什么用。
是9所高校数量太少,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其作用杯水车薪吗?9所高校暂定的招生规模为5000人,总计4.5万的招生规模,对缓解高考压力确实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而随着这9所高校名单的流出,才明白家长情绪激动的原因。原来这9所高校,名字里都带着“职业”“技术”的字样,而且都是学院结尾。
新增9所“大专”,对教育的发展就没作用吗?
在家长眼中,这不就是大专吗,大专也好意思说“高校”?而且在多数家长心中,缓解当地教育压力最有效的方式并非新增“大专”。
而是让本地多些985、211这样的双一流重点大学,让本地的学生能考上本地的好大学,不用迫不得已选择外省学校。
但985、211的评选早就是过去时了,而双一流的评选,更要看学校的综合实力。如果学校的资质不够,强行评选双一流,只会拉低双一流的含金量。
学校的社会认可度仍然没有提升,学生毕业后的发展也会受到局限。因此方案虽然有效,但实行难度不低。
家长们困惑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大专”到底算不算“高校”。在很多家长心中,只有好大学才能称得上是高校,最起码的,也得是个本科。
但其实对于“高校”这个词条,是有严格定义的。高校是本科、专科的统称,也就是说,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都能被称为“高校”。
因此这9所新立学校被称为“高校”并没有什么问题。至于这个举措,实际上也并非如家长们所言的“凑数”。
重视教育、且学生成绩优异的家长,希望省内多些双一流,家长对孩子的努力感到心疼,因此这样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
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些学霸、优等生和双一流上时,是不是忽略了一个问题,每个班级都有成绩不够理想的同学,他们也许考不上本科,更别说双一流了。
写在最后:
这些孩子从中学就开始被忽视,但不意味着他们的未来也该被忽视,正相反,每个学生,无论成绩高低,都应该享受到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尤其是在河南省这样的高考大省,竞争激烈,资源有限,会有很多学生跟不上脚步,升学也并不理想。
但做错了题不代表做错了人,如果当地能新建一些虽为专科院校,但教学质量较好的高校,对于这些学生和家长而言,是能解决很大问题的。
不仅能让这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未来有希望,还能减轻这些家长的焦虑:考不上本科线,也有不错的学校可以读,未来就还是值得期待的。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