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牛剑放榜,几人欢笑几人愁?其实在冲刺名校之路上,所谓走弯路,也未必是徒劳无功——最近,外滩君便了解到一位同学美本申请失利、英国名校退学,最终又一鼓作气被牛津录取的故事。几经“周折”,她对自己、对名校都多了几层更深的了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周滢滢 编丨Leon
大年初四,一波来自剑桥大学的offer雨,下得人喜笑颜开,中国学生收到的offer数量创下历史新高。
就在学校和媒体竞相祝贺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另外一个事实,那就是名校录取率,实则在连年下滑。
从剑桥大学近几年数据来看,申请人数已经突破了 2.2万,去年全球录取率为18.8%。2021年中国大陆地区的申请人数为2008人,最终录取率只有 10.8%。
美本申请竞争更是日益激烈,年前的早申放榜数据,堪称“最冷寒冬”。
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方向,名校这条赛道从来都是“几多欢喜几多愁”。胜利者是少数,如何面对“失败”则是大多数学生要修炼的课题。
最近,外滩君采访到一位往届学生Sherry。
她是2021届本科生,曾经历了一段“失败”的美本申请,无缘Top30主流名校。好在英国方向申请结果不错,她去了一所英国G5名校——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简称LSE)。
Sherry
谁知短短一年后,她选择了休学。去年夏天,Sherry又成为一名社会考生,重新踏上了竞争激烈的申请赛道,向曾经的梦校——牛津发起冲刺。
休学重头再来,比别人多花费两年的时间和精力,值得吗?如果申请失败,最后去了一所不如LSE的学校,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无疑是一场“破釜沉舟”的决定。
不过回头看, 她所走过的弯路,所踩过的坑,可能是当下很多学生正在经历的,也能给我们一些“过来人”的反思。
美本申请“滑铁卢”之后
我又从英国G5名校休学
聊起当初的美本申请,Sherry的感触是,这是一场非常考验运气的游戏。
Sherry就读于上海一所国际高中,疫情原因没有考标化,但是她的 IB分数接近满分,校内GPA成绩也是可圈可点。
Sherry的高中毕业照
2020年的ED早申,虽然没有今天这番严峻,却也是日益激烈。
在2020年紧张的早申季,她 ED1申请了一所藤校,ED2则申请了美本Top10芝加哥大学,都被拒了。对于这一结果,她也很坦然,“ED就像买彩票一样,扔出去就好了,结果也没太在意”。
英国方向的申请倒是很顺利,陆续拿到了LSE、爱丁堡、UCL(伦敦大学学院)等英国排名靠前的学校offer,这也让Sherry在美本申请上更加大胆, RD阶段继续冲刺美本Top30学校,几乎没有一所“保底校”。
最终,Sherry的美本申请几乎惨遭“全拒得”,这也意味着,她将彻底告别美国留学。
环顾周遭,她发现那些ED申请比较保守的同学,往往有着不错的结果,而那些遭遇“滑铁卢”的,往往都和她一样只顾着冲刺,因为手握不错的英国offer,也就没有给自己“留退路”。
Sherry感到恍惚。因为有几所不错的英国大学可以选择,还不至于让她有的情绪跌落谷底。当时在她看来,“去一所非顶尖的美本,还不如去一所英国名校”。
就这样,对语言学感兴趣的Sherry,选择了LSE的社会学与语言学联合专业。
LSE
选择LSE的理由也很简单,这是一所英国G5名校,被誉为英国政商精英的摇篮,录取中国学生人数不多,有一定的申请难度,“offer至少不水,有含金量”。
没想到,Sherry还没来得及展开憧憬的大学生活,就被现实浇了一头冷水。
想象和现实的差距,首先体现在校园氛围上, “从大一开始就很卷”。
刚进大一, Sherry身边的同学连教室都还没完全摸清楚,就开始忙着搜集各大投行、咨询公司的招聘信息,寻找有什么合适的实习岗位,为Spring Week做准备。
(*Spring week是英国特有的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短期实习项目,一般为期3天到2周,也是进入投行、四大、咨询等行业顶尖公司的敲门砖。)
“这样的氛围,卷得我很焦虑,我想沉下心来做一些学术类的学习研究, 没想到这里的求职氛围远比学术氛围浓厚,而且是扎堆金融行业。”
LSE图书馆
无奈之下,Sherry也找到了学校的职业规划导师,表示自己对语言和传媒类更感兴趣,有没有这类实习资源可以介绍。她清楚记得, 导师想了半天,回了一句“你真的不考虑投行了吗?”
最终让她做出休学打算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 专业学习。
Sherry的兴趣在语言学,在LSE就读社会学和语言学联合专业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对占据课程量50%的社会学专业,确实提不起兴趣。
“高中时期对一些女权主义、平权运动相关的文章还比较感兴趣,但真正学习这个专业时,才发现有很多枯燥的理论,而且社会学研究并不适合自己的性格。”她再次向学校提出需求——能否让自己少选一门社会学的课程,多选一些文学和语言学类的课程?
可由于英国本科教育 不同于美国的博雅教育,在课程选择上非常严格,基本不能超出专业范围,最终Sherry的这一需求未能满足。
以上种种原因,加上阴郁的伦敦天气,让Sherry感觉自己的大学生活糟透了。从大一开始,退学或者休学的念头,就时常在内心打转。
Sherry在教学楼顶看夕阳
回头看,选择LSE的确是Sherry非常“鲁莽”的选择。彼时,她对这所学校及联合专业缺少了解,填志愿时只当是“凑数”;对英国本科教育的限制性,知之甚少 ……
“不是说这所学校不好,只是它不适合我。”Sherry很后悔,如果在留学之前,能做足功课,而不是单凭自己的美好想象,就不会陷入如今的被动。
破釜沉舟,重头再来
能否被命运女神眷顾?
“如果重头再来,一定会有更满意的结果吗?申请竞争日益激烈,如果大费周章,最后去了一所还不如LSE的学校,值得吗?”
这也是她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最终,Sherry还是说服了自己——即使申请失败了,起码可以去学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者只是换一个阳光充足的城市,也好过待在阴雨绵绵的伦敦。
Sherry镜头下的伦敦
于是,Sherry向LSE申请了休学,和2023届高中毕业生一起,站在了同一条申请起跑线上。看似回到了原点,心态已经大不相同。破釜沉舟的决心背后,是一种更清晰的自我认知,她希望选择一所学术氛围浓厚的学校,潜心学习自己喜欢的语言学专业。
这一次,她对学校的了解,不再仅限于浏览官网和中介机构的推荐,而是想方设法 多渠道考察,比如抓住学校招生官线上或者线下讲座的机会,多问一些问题;如果有机会,还要去实地探访。
这一年里,她不仅参加了一些大学的开放日、招生官宣讲会,还听了不少和专业相关的讲座。她决定再次申请两年前曾失之交臂、止步于面试的牛津大学。
Sherry拍下的牛津一角
吸取上一次申请失败的教训,她发现,文书的重要性不可忽略。
两年前,她在没有外援帮助的情况下,一个人搞定了所有文书内容,内心却很慌,因为她并不清楚文书的内容,该如何恰当自如地呈现自己的个人特点、兴趣志向。
“当时在我看来,申请文书就是一种很矫情的表达,招生官青睐的那些高大上的竞赛、志愿活动,我都没有。就这样,我反而失去了一次深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如今,Sherry对文书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开始 将自己的兴趣、特质和申请专业之间,进行更深刻的连结。
比如在这次面向牛津大学意大利语和语言学联合专业的申请文书中,她结合自己高中时期培养起来的兴趣,以及学习意大利语的经历,从意大利语电影开始,聊到意大利语南北方言的分布,再延伸到意大利的文学史……文书一气呵成,“连自己都觉得很满意”。
与此同时,Sherry也通过上一次申请失败的案例复盘,意识到细节的重要性。
高中时期Sherry曾在澎湃新闻有过实习,她将这一经历写进了文书。澎湃新闻的英文翻译是The Paper,她后来才意识到,因为文书里缺少必要的解释,The Paper在招生官看来,很可能是一个政治倾向明显的媒体。
“很难说,这一细节上的忽略,对结果有多大影响,但起码是可以避免的。毕竟细节决定成败。”
除了文书,Sherry作为往届申请者,还需要向牛津提供自己在大学期间的成绩单、大学老师推荐信,以及为什么休学重新申请的自述。
在这里,Sherry特别提醒,因为英本成绩单和美本成绩单差别很大,所以用英国大学成绩单申请美国大学时要格外注意。
“比如在英国人文社科专业的论文,70-100分已经是名列前茅的成绩,但这个分数转换换成美本的GPA可能只有3.6左右,并不是一个很高的分数,会有点吃亏。”
费了一番波折,Sherry还是如愿以偿拿到了LSE的教授推荐信,以及还不错的成绩单。
最终,命运女神也在外滩君采访Sherry的当天,给了她一份迟来的惊喜,她被牛津录取了!
尽管如此,Sherry坦言,如果回到两年前,她会改变曾经的申请策略——
“起码在美本申请上我会更保守一点。哪怕去了一所排名不佳的美国大学,日后无论是校内转专业,还是转校,都比较容易实现。
当然,美本的申请游戏也更复杂,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偶然性也更大。因此,如果你对专业学习已经很坚定了,英国方向依然是不错的选择。”
而对于大多数不够明确的学生来说,像 Sherry一样选择“英美双申”,仍然不乏一个高性价比的选择。
Sherry表示,尽管英国方向的申请竞争也在变激烈,但“英美双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相对美本,英国方向在文书准备上还是比较简单的, 预录取offer还会让你有充足时间去准备标化,此外也只有牛剑等少数学校需要准备笔试和面试...... ”
从今天选择“英美双申”的学生数暴涨的实际情况来看,的确有越来越多学生在通过这条路,给自己上一份“双保险”。
“失败”并不可怕
没有什么弯路,是白走的
如果说“申请失败”是一个坎,那么,从名校休学重头再来,岂不是更大的弯路?Sherry的故事让我们发现,人生不是一条固定的赛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探索和成长路径。
首先,美本申请的失败,并非等同于学习和成长的失败。
Sherry在校期间的活动履历,也许在美本申请上并不占优势。活动内容,主要是参加校园辩论、TED演讲、以及在媒体实习担任新闻编辑、翻译等工作。辩论和演讲也拿了些奖项,可放在“天外有天”的申请池子里,并不吸睛。
Sherry参加校园TED活动
但这些活动却是Sherry真正感兴趣的,也一点一滴滋养了她对语言学的兴趣。
就连看似无果的笔试和面试,也在为她日后的选择做了铺垫。
不同于美本申请,申请牛津、剑桥这样的英国名校,会有和专业相关的笔试和面试,需要申请者对意向专业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两年前,Sherry就经历过牛津大学的语言学专业的笔试。她清楚记得,那场考试的试题很有意思,是给了她一组无人使用的“人造”语言,要求在半个小时内找出这一语言的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并进行英文互译。
虽然Sherry那次申请止步于面试,却在冥冥之中,结下了日后她与牛津的缘分。
此外,即使走了一些弯路,也不要让它白走。
作为“过来人”,Sherry并不希望其他人重走自己的弯路,但是如果人生中,已然走了一些弯路,那只有放平心态,相信没有什么路是白走的。
比如在LSE的那段大学生活,对于Sherry来说看似是弯路,也并非没有收获。
这段时期,她有机会系统研究英语、法语以及其他语言之间的异同,尝试教不同母语的同学讲汉语,探究思考中文与其他语言的特点……
她相信,正是这些经历,让自己在后来的牛津笔试和面试中,脱颖而出。
不过,相比逆袭的喜悦,外滩君倒是相信,不管Sherry这次申请结果如何,对她个人而言都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因为相比两年前,她的心态已然更加成熟,对自我的认知也更加清晰。
录取牛津,并非坦途的保障,更不是成长的终点。未来的求学和人生道路上,失败和弯路一样不会少。
Sherry用自己走过的弯路,提醒接下来的申请者们放平心态, “若失败无可避免,无论如何都要相信,我们脚底下还有路。”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