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期间学生们要经历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也有一些让学生过不去的事,就需要家长从旁引导,及时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
每个小孩从家长送他们上小学开始,就被赋予了一个新身份:学生!开启了长达十几年的学习生涯,直到大学毕业还可能继续深造,只为了毕业后能有好的发展。
(资料图片)
在学校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即便坐在同一间教室,听着相同学科老师讲课,学生们依旧会取得不同的成绩,甚至学生之间的成绩相差较大。
当今社会内卷现象横行,在教育领域也出现内卷现象,学生之间为了升学名额而竞争,以至于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给他们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困扰。
品学兼优的学生,更容易得“空心病”,难免感到悲哀
很多人不知道“空心病”的含义,其实很简单,就是形容内心空落落的,不会因为任何事而变得或喜或悲,就像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一般,每天按部就班地循环做着相同的事。
从一位清华教授那里得知,极易得空心病的人,往往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们,他们是别人眼中的天之骄子,上学的时候能考出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又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
在父母、外人眼中他们都是让人感到骄傲的存在,可只有他们清楚自己早已得了空心病,别人羡慕他们的优势,恰恰是他们最不以为然的东西,什么身份、地位都不在乎。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很难让这些“天之骄子”提起兴趣,他们不知道前路要到哪里,更不知道在工作中要达到什么样的成绩才算优秀,只是觉得应该这样做而已。
有人认为:什么空心病?不过是不懂珍惜和满足而已,他们占尽优势,却身在福中不知福!也有人认为:不过是这些学霸的叛逆期来得比较晚,别人叛逆的时候他们忙着学习了。
清华教授却认为这恰恰凸显了教育上的缺失,家长们过度在意分数,导致学生也唯分数论成败,他们在追求更高分数的同时,也慢慢开始迷失自己、失去本心。
驯化式教育,即使分数再高,也很难有所成就
在我国家长们总是习惯性直接驯化孩子,他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从来没询问过孩子的想法,更不会在意他们的感受,只认为身为家长就有权决定他们的人生!
当驯化式教育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家长习惯对孩子发号施令,而孩子们也习惯了言听计从,直到高考报考选择大学和专业,也要遵循父母的建议,自己却没有任何主见。
哪怕是毕业后找工作,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挑选的,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突然意识到问题所在,但身边的人或事都已成形,即便做出挣扎也很难改变现状。
对于这类学生来说,即便分数再高,也很难有所成就,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好比近些年一直被曝出名校毕业的硕士、博士,屡屡被企业劝退,难道是因为他们学识不够高吗?
成功没有固定的标准,更没有人能定义成功
站在家长的角度,认为孩子上学时成绩优异,毕业后找份好工作就算是成功,就不辜负父母在孩子成长中所有的付出,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这些并不是成功!
不同年代的人,心中的理想也会发生变化,就像是爷爷奶奶那个年代的理想,只要能解决温饱问题就行;父母那个年代能达到小康标准就行。
到了当代,大学生们希望能实现心中的理想,他们从小出生在安乐富足的时代,人们也开始追求物质条件,将理想放在明面上讨论,成为现实的概率更大了。
但是,似乎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反而把心中的理想弄丢了,从上学开始就一直在为提高成绩而努力,好不容易熬过了高考,又因为就业形势严峻,不得不早早为工作发愁。
大学生一定要清楚,成功没有固定的标准,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有所不同,不能因为在意别人的看法,一味地朝着别人定义的成功去努力,只会逐渐迷失本心。
文章结尾:
因为有了对成功不同的定义,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不能为了让别人满意而活着,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需要理想,哪怕最终没能实现,心怀理想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要为实现理想而努力过,就不会感到空虚!
今日话题:看到品学兼优的学生极易得“空心病”,你会觉得悲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