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讲一个故事。
大学毕业后,我去美国读研。为了多收点学费,学校要求绝大多数人上语言课。我一是心疼学费,二是觉得语言课太水,于是找老师聊希望可以免去语言课。写了邮件(现在回头看写得很糟糕),被老师约见,聊了几分钟,很幸运,老师同意了。
(相关资料图)
我的语言能力足够用,但为了「薅羊毛」,我有空就去学校语言中心找小姐姐们聊天。
一个学期结束,我给老师写了封邮件,说我想在语言中心当 tutor。一是觉得我的专业就是教英语,我能力足够;二是当时所有 tutor 都是美国学生,语言中心应该多一个我这样的英语学习者。老师同意了。就这样我有了一份正式工作,办了 social security。每小时 8 美元,不多,但够吃饭了。
做 tutor 那一年是我英语进步最大的一年。我现学现卖,每天都能发现许多盲点和低级错误。我跟同事们练英语,陪新生练口语,帮他们改作业。为了做一个合格的 tutor,我也开始多读书看报看电视,读专业参考书,也是那个时候开始写这个「英语学习笔记」公众号。
我做学校的英语 tutor,并不是因为我的英语水平多高,而是因为我的无知者无畏,因为我太「想试一试」。
我多次提出希望增加工作时间,老师很委婉地说我这水平就别想了。后来我的同学也来语言中心工作,语音面貌特别好,英文歌唱得也棒,虽然也是外国学生,她很快就成了 tutor 们的组长。我安慰自己说,人家很早就学英语,我 20 多岁才开始练,口语比我强很正常——我的阅读量和写作可不比她差。
先再回头看,这些年来,对我帮助最大的其实是我的「无知无畏」和「自我安慰」。
研究生毕业后,我去支教,开始做英语课程。第一个课是我自己当初读着都费劲的《经济学人》。然后是我自己读得也很辛苦的英文原版书阅读。后来我还做了许多晨读课程,有一个阶段是每天早上和我用雅思托福话题练口语......
我现在的英语水平和教学能力比当初强太多,但我现在不再敢做这样的课程。一是因为我总觉得 been there done that,得做新事情才有意思;二是我对自己有了要求,想得更多了。
突然讲这个故事,可能是受 上一期播客影响 ,想对更多英语学习者/英语老师说: 不要怕自己「不知天高地厚」,你自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就好,fake it till you make it;不要等到自己「准备好了」才开始,等你觉得准备好了,你会多了许多评判,错过了许多必要历练。
只要你一直在行动,你一定会持续进步。这么多年,我有了一些读者,大家并不是因为我多「厉害」才关注我,而正是因为我是「 那年高考,我只考了300多分 」「三本毕业的资深学渣」。如果你和我一样没有光鲜的履历和背景,那就别费劲给自己按一串看起来牛X的 titles,问自己,那真是你想要的人生吗?
至少对于我来说,不是。踏踏实实地做想做的事情,大大方方地用知识和经验搞钱,同样值得尊重,能获得持续的幸福感。
把这个心态放在生活上也是如此。
来清迈生活两年多,我和妻子最大的感受是:1)人需要有想象力;2)幸福与钱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心态。
两年前我们没什么钱,没车也没房家里也没矿。由于女儿到了上学的年纪,我们恰好知道清迈的国际学校也不错,于是就一家人来了清迈。这两年多了许多玩法,有了更多故事,我们感觉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那 1%,两年前我想象不到原来我的生活可以是这样。这份相对的「自由」,也是来自当初的「 无知无畏」和一路的「自我安慰」。
对自己诚实,对做事真诚,相信那些最朴素的品质。同时也要自欺欺人,自以为是,抱团取暖。
这么折腾是为了什么?我时常怀疑人生的意义,但我至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我不是阅读量、点赞数,我不是我的文章、朋友圈,我甚至不是「我」 ——别轻易定义自己,更别轻易让别人和事物把自己定义。我是当下的脚踏实地, 我是我的想象力。你也是呀
猜你还想读:
· 写在25w关注的碎碎念
· 英语过专八是一种什么体验?
· 那年高考,我只考了300多分
· 一位普通高中英语老师的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