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说明】
(资料图片)
认知心理学理论众多,很多都不易理解,更难以应用,
所以,很多老师都认为:
认知心理学很难派上实际用场。。。不过,王珏老师在 《学习科学》课程中,
重点介绍了“ 认知负荷理论”
——它被被我称为“ 最具教学指导价值”的理论,
却受到了众多老师的认可和“追捧”。
以下文河北邢台 马晓霞老师的《学习科学》课程作业,
介绍了她将“认知负荷理论”,应用于辅导孩子,
取得很好效果的经验。
————————————————————
这周学习的内容是“ 认知负荷理论”,
王珏老师所画的冰山模型图,
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外在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的含义和作用。
和前面三个单元一样,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很大,
知道了如何将这些理念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认知负荷理论中,关于“ 工作记忆”的内容。
原来我也听过“工作记忆”的概念,但总觉得这个问题很抽象,
知道工作记忆又叫短时记忆,容量小,
但是还是浮于概念文字的表面,不能深刻理解。
我只是本能地体会到:
不能一次给学生讲太多
讲课过程要有停顿、不能满堂灌
ppt内容划分要小,每节内容不要太多,尽量在20张左右,每章内容多做几个。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王珏老师把工作记忆形象地比喻为“ 打谷场”,
这让我一下就明白了工作记忆的核心作用
——“ 加工”(而不是简单的“存储”)
这是我原来没有真正领会的。
再加上王珏老师在讲解中,配的小明和爸爸这道题:
单纯看文字没什么思路,
一看到图,就很容易找到思路。
以上两幅图放在一起,
我好象突然 打通了任督二脉了!
正好孩子在家准备奥数希望杯考试,
这一个月来每天要做不少数学题,
虽然有一些进步,
可是我还是觉得进步速度不快。
遇到新的题型不敢下手写,创新思路不行;
老题型有时也不是很巩固。
这个星期我学习了“工作记忆”的含义,
发现了孩子的问题所在:
—— 他不太习惯用演算纸,很多题目在大脑中去想,
所以好多题想很久也想不出来怎么算。
然后我就用学到的理论原理讲给他,
我告诉他:
人的大脑一次处理的动态信息只有2-3个
——这是因为数学题信息之间是需要找关系的,
因而属于对“动态信息”的处理,
而研究认为:动态信息加工的工作记忆容量,就是2~3!
而稍微复杂一点的题目中,
关键信息一般都在3个以上,
远远超出了大脑处理的极限。
所以脑子怎么想也想不出来,想一两个小时,也没有结果。
而这并不是你笨,只是方法不对!
不如拿出一张演算纸,
把题目已知条件和数据关系,简化写在纸上,
纸上可以写(存)远远超过3个信息的参数,
而且大脑的 视觉功能非常强大,比较容易观察出它们的信息和关系,
所以,当我们边写、边画、边想时,思路慢慢就有了。
接着,我拿着给他准备的 演算本,
和他一起做了大概十个新题,
演算本我们一起写了很多页。
然后我说:
“你看,妈妈开始也没有做过这种题型,开始也没有任何思路,也是拿演算纸慢慢画、写出来的。
但是我们的大脑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需要把思考的过程写出来,让眼睛看得见(可视化)、让脑子不那么累,才能够处理得过来!
而且四年的数学,比一、二年级的要难很多、以后到了中学、大学,课程会原来越难,不能再像一、二年级做题,光脑子想想就想出来了。”
接下来的两天,我又专门多督促,
让他多用演算纸,习惯用演算纸,
可以明显看到,自己能解的题目多了起来!
孩子开心,我也很开心!
————————————————————
以下为学习群中的进一步讨论:
【张荣芳】
马老师说的极是,以后我也用同样的方法给我儿子讲数学题
【马晓霞】
我也是这段时间陪他做奥数题都没脾气了。早就发现他不爱用演算纸,只是提醒过,没太要求。
这个单元学了王老师的工作记忆的特点,看到了两个图的联系,一下子就和他做题联系起来了,专门定了一个 较大面积的演算本,原来都是散纸,现在定起来,也方便他回顾查看。
结果 坚持了两天就有效果了!原来跟他说, 他也不当回事,还是天天坐在那“苦思冥想”。
这回我 把脑科学原理也讲给他,他还是真听进去了!看来尊重科学不分年龄,是人的天性啊教育孩子咱们共勉,互相沟通!
【王珏】
我家是在京东买的 演算本,很实用,孩子也很爱用!
散纸不容易养成习惯,我家孩子也不肯打草稿,
而且怎么提醒也没无动于衷……
我通过观察和交流,感觉到:
一是可能脑有自身行为习惯的惯性,
导到即使遇到困难,也没有改变这种惯性的想法(或者叫“惰性”)
二是他会直接在卷面上狭小的空间中写几笔演算,
而卷面空间往往不大,所以字比较小、比较乱,
甚至有一次还 把草稿打在了胳膊上,
把我气得……都笑了
这大约可以归于手边没有合适的草稿纸吧(本质上还是没有习惯)。。。
当孩子妈妈买了专用的草稿本后,
孩子在有需要时,往往倒会想起来用了。
也许是一个 专用的演算本更有“仪式感”,
容易让人想起来、养成习惯吧!
所谓 “仪式感”,其实就是让人产生较深的印象、以及相应的 “情感”,
需要的时候马上能想起来,
想起来的时候马上觉得很好、很有用,
这就 生成了“动机”(本课程第7单元会专门研讨动机问题)
【马晓霞】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演算本蕴含了好多深刻的道理,我也去京东搜一个!
关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延伸阅读:
教学设计重磅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图解
关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认知负荷(南京 陈仁平)
垃圾分类搞不清?只需来头猪,立马搞定!
认知负荷理论,让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北京周丽娟
————————————————————
关于“认知负荷理论”等高效教学原理与方法,欢迎学习王珏老师《基于学习科学的高效教与学方法》网络课程,有详尽讲解!
免费课程:2021年8月开班(必须按时完成作业),请持续关注本公众号
付费课程 : 49元 ,无任何时间限制、作业要求,随时可学、终身有效!课程地址(网易云课堂):
电脑或手机浏览器打开:
https://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htm?courseId=1006384085&share=1&shareId=1928341
扫码进入课程:
————————————————————
本公众号(学习科学与技术研究)提供全面、深度的学习科学研究、微课与PPT研究、以及其它实用技术研究文章!到公众号首页输入代码查看更多研究:
wk:微课超级大全,设计制作应用一网打尽
ppt:PPT技巧集
xxkx:学习科学研究文章
so:公众号文章全文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