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务员,已经从一个小众选择,变成了多数大学生的就业趋势。但对于大学生而言,考试的背后,一个人的努力和一家人的努力,是云泥之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位体制内老领导直言:新人进体制内,第一天就能看出他的父母是不是公务员。公务员的孩子,总是主动扫地、端茶送水,而“小白”则满是局促紧张。
这在许多学生心中,演变成了一个道理:公务员的孩子更容易考公务员,就好像老师的孩子学习更好一个道理,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根据老领导所言,父母是体制内的,孩子考公会顺利很多,因为学习方向有的放矢,对各种考核环节也更加熟悉。
这些父母是体制内的新人,刚进体制内第一天,就知道和所有领导、同事热情打招呼,主动帮领导扫地,烧好热水。
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却是体制内的“生存之道”。而那些父母只是农村地区、学历较低的新人,则局促紧张,不敢多说一句话。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能达到什么高度,自然就能教会子女什么内容,但从这方面就能看出,父母是体制内的,更适合在体制内发展。
这份适合源于熟悉,而且多数家长都认为:自己选择的道路发展的很好,也一定适合学生继续发展。
所以才会造成:公务员的子女继续考公;老师的子女读师范,警察的子女“子承父业”的现象。
但一位“过来人”分享的经验之谈,却打破了大家的固有印象,他直言:在体制内有见识的父母,反而不会希望孩子再考公务员。
这位“过来人”的父辈祖辈都是公务员,并且不少已经做到了领导的位置,这样的家庭环境,让他更加意识到了公务员的局限性。
他的父母,文化水平在本科,没有选择提升学历,而是在毕业后跟随父辈的脚步,进入体制内工作。
在体制内的框架中,安稳是最大的特点,不需要个人把握局势,你只要跟随时代走,甚至不需要做“依靠自己认知去判断”的重大决定。
安稳意味着局限,但仍有很多人甘愿被局限,为的却不是自己
长期的体制内工作,一味求稳成了他们的固有思想,同时,演变成了对风险的厌恶,这样的思想,言传身教地教给了他们的子女。
体制内的稳定,让人产生依赖性,缺乏提升竞争力的需求和精神,很多人就算不喜欢公务员的工作,也因为适应,加上极高的退出成本,选择忍受一生。
生育率的下降,注定导致未来人口的降低,学校会受到影响,体制内也是如此,需要服务的人少了,也就自然不需要那么多公务员了。
而公务员的“权利”不具备继承性,就算父母位置再高,子女想考公,也得凭借自己的努力,父母能提供的,只有建议和引导。
而这些学生长期生长在体制内的家庭氛围中,导致他们的发展道路受到影响,不自觉的认为,考公是最好的出路,体制内碌碌无为的父母也是这么想。
而那些真正见过世面的父母,则不希望子女考公,因为他们深刻意识到两点:一是就算子女考公,也达不到父母的高度。
二是,公务员虽然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都有优势,但困在框架之中,一辈子都是有优势没见识的状态。
而他们对自己作为父母的优势,也看的很透彻,这些优势并非来源于作为体制内的家长,他们能给子女提供多少经验见解。
而是作为公务员,在体制内的福利待遇足够完备,有足额的退休金,让他们的子女不必为自己的养老问题而担心。
写在最后:
因此这些子女,未来走向社会面临的家庭压力更小,加上父母长年稳定的体制内工作,积攒下的经济基础,让子女更有底气,毫无顾虑地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只有经过“社会毒打”,又没有后顾之忧的学生,才有资格谈梦想,谈兴趣。而体制内父母的子女,他们就有这个实力,因此他们有他们的幸运。
稳定意味着局限,但也有很多人为了稳定甘愿被局限,比起个人偏好,更多的是无奈,如果没有父母的无后顾之忧,许多大学生只能选择将来不成为子女的后顾之忧。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