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拿到高分,考大学就万事不愁了,实际上,考大学最关键的还是选专业,其重要性不亚于第二次投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尤其是在新高考政策实施后,学科的选择影响专业报考,大学专业想选什么,如果在选科时还没有做好决定,等到高考完就来不及了。
而对于高中生家长而言,选专业的“坑”太多,如何规避是难题,因此不少家长会选择跟随“风向标”,殊不知这样的选择只会把学生推向火坑。
在家长眼中,热门专业就是好专业,但却忽略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评定一个专业是否热门的标准是什么?现在热门的专业,四年后还热门吗?
甚至有家长把清华、北大学生推崇的专业,作为报考风向标:高考状元都认可的专业,跟着走准没问题。
反观十年前,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高考状元,扎堆进军计算机专业和建筑工程专业,消息灵通的家长当时就跟风报考了。
而滞后的,则是等到那些清北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大厂拿到年薪三十万、或是进军房地产混得风生水起,才跟风报考这些所谓的热门专业。
但无论下手早晚,最后的结局都不乐观。先跟随清北学霸报考热门专业的,毕业后发现,人才市场的高薪岗位,就算不是清北学霸,也是985的高材生。
而自己作为一个普通本科的大学毕业生,要么考研深造,要么退而求其次,选择待遇较差的岗位,境遇和幻想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而那些后报考的学生,还没毕业,就听说了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35岁就面临失业危机,自己还没毕业,学历更算不上优势,未来一片迷茫。
这样的场景,十年后的今天,还在重演。清北学霸、985毕业生都扎堆考公、考编,其他的不是考研就是出国留学。
与此同时,培训机构也在鼓吹:铁饭碗有多稳定,编制内有多吃香,对于考公上岸的难度,却闭口不提。
热门专业的选择未必是最好的,毕业后能否站稳脚跟才最重要
吸引了很多普通本科的毕业生放弃校招,参加公务员考试,最后上岸无望,白白浪费了时间,应届毕业生的身份也没了。
而考公这份难度,来源不是考试有多难,而在于你的竞争对手有多少,他们有多强。
公务员岗位,普遍名额不超过十个,个别岗位只有一两个,而竞争这些岗位的,有很多985的毕业生。
这些学生不仅简历精彩,能力也很出众,因此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在公务员考试中都具备碾压性的优势。
普本生除非方方面面都足够努力、足够优秀,否则很难卷的过这些名校高材生。
因此,对于普通学生而言,高考报考时,对清北学霸的选择绕道走,才是最明确的选择。
不是说他们选择的专业或者方向不好,而是对于普通学生而言,想在学霸扎堆的领域中,分一杯羹难度是很大的,更别说站稳脚跟了。
有学生固执的认为:只要我在大学期间足够努力,能力达到清北毕业生的水平,甚至远超他们,我就不会在就业中被卷下去。
这种想法太天真了,普通本科和清华北大,就算这些学生处在同一起点,大学水平不同,学生能接触到的资源、见识也根本没法比。
更何况自身差距也摆在那,说这些不是让普通学生妄自菲薄,而是希望同学们能认清现实,在热门中从学霸堆里脱颖而出,远不如另辟蹊径做“小众”选择,更容易在领域中站稳脚跟。
写在最后:
就比如十年前,学霸们都去学计算机、工程建筑了,普本毕业生如果还想跻身行业,竞争不过是必然的,盲目提升学历也无济于事。
而在十年前,就算学历算不上优越,也能在毕业后跟上发展的脚步,收获成就的,恰恰是那些互联网、短视频平台的从业者。
而十年后的如今,在清华硕士进军教师编制的时代,普通本科直接被碾压,与其把考公变成执念,浪费好几年的青春。
不如转换思路,考虑一下制造业,摸不清风向的家长,多看新闻联播,看看那些产业是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的,那些专业又是高校正在扶持的,跟着这些走,就能很大程度降低风险。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