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成了大学生考公失败后的唯一选择。但僧多粥少的局面,令很多学生陷入了更深的迷茫。
学生面临无学可上的尴尬,许多高校也在响应变化,对研究生招生政策做出了调整。
(资料图片)
研究生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的认可度较高,而非全则相差较多,但近几年,许多高校却取消了全日制招生,改为大量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令很多考生措手不及。
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的区别很大。对毕业后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就是二者在毕业证书上有明显的差别,企业能凭此轻易辨别。
在教学方面,二者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也有很大差别。全日制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全日制授课,学校会为这些学生提供住宿。
学生在办理完入学手续后,档案也会跟随学生本人进入学校,招生的主要对象是应届毕业生,也有个别没有工作的成年人报考。
而非全的培养方向,则是在工作的前提下,提升学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非脱产学习”。
学校不会为这类学生提供住宿,上课时间也和全日制的学生不同,一般在工作日的晚上,或者双休日的某一天集中上课。
考取非全日制学历的,很少有应届毕业生,都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想进一步提升学历,方便晋升的企业人才。
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应届生不能考非全,企业人才不能考全日制,但培养方向和上课时间就已经限制了很多考生的选择。
更重要的一点是,非全日制的学费比全日制的学费高出很多。比如人大新传专业的专硕,全日制学生的学费为每年2万元,而非全学生的学费每年3.5万。
国家对高校学费有严格的把控,学硕每年的学费不能超过8000元,全日制专硕也不能随便涨价,但非全日制却不同。
招生偏好的调整,是双赢还是有害,关键在于如何把控
非全日制的学费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为受众都是有稳定工作的企业人才,想提升学历又有能力自己负担学费,因此每年一、两万的学费涨幅,对他们来说无关痛痒。
若换成应届大学生,境遇就截然不同。应届大学生没有固定工作也没有稳定收入,学费和生活费都要靠家长支援。
如果学费太贵,家长能否负担的起是一方面,学生自身也会有很大压力:同龄人毕业都结婚买房了,自己还在上学花家长很多钱。
站在学生的角度,能选择学硕,就不会选专硕,能选择全日制,就不会考虑非全日制,学费是一方面,未来的发展需求也是主要因素。
但站在学校的角度,能招非全日制,就不招全日制专硕,能招专硕,就不招学硕,学费越高,学校的收入也就越多。
近些年,“口罩”因素导致经济疲软,很多高校都被削减了教育经费,所以站在某些高校的角度,入学名额给谁,一时半会改变不了学校的排名。
但学费收的更多,却是能实实在在地改善学校的经济状况。学校的发展局势得到缓解,对于很多只能选择非全的考生来说,也是好事。
因为教育部对高校录取和毕业的要求更严格、标准了,所以就算是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名声和认可度都比从前高了不少。
写在最后:
如果能维持住这样的发展态势,对于高校和学生而言,都是互利共赢的。应届生也不必担忧,总体来看,全日制的占比还是比非全要多,因此应届生的选择不会受到影响。
但如果个别高校为了学费收入,而急功近利地大量扩招非全日制研究生,降低毕业标准,滥发学历的话。
不仅对学校的名声有损,而且也会再次把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境遇拉下泥潭,之后的发展也会更加步履维艰。
因此当务之急,是有关部门加强对各高校招生和毕业的标准审查,杜绝这种扰乱教学风气的现象发生,才能保障学生的基本权益。
虽然是向“钱”看了,但总体利大于弊。对于那些需要提升学历,但是又卷不动这些应届生的往届学生而言,也是一个很好机会。
不过也要做好心理准备,一方面是学费的压力,是求助家长还是自己努力,另一方面就是社会目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认可程度,还依旧处于普及阶段。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