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改变命运,发展到现在,变成了一直读书,才有选择的余地。平均学历越来越高,有好也有坏。
(资料图)
提高文化素质的同时,这些高学历人才的背后,是因为“有效学制”被拉长,而不得不内卷的无奈。
正如一位研究生所言:关于研究生,只有考上那一刻,才是快乐的。而研究生们自制的《读研进化图》,也带我们从另一视角,读懂了研究生的酸甜苦辣咸。
“研一吕小布,研三大丈夫”,这《读研进化图》,导师看完都折服
考研大军轰轰烈烈,365天无间断打卡背单词、刷试题,备考时像孤军奋战的勇士,但却意志坚定,虽然身在不同的学校,图书馆。
但这几百万的考研党,心却都在一个地方,那就是12月底的考场。有人一战成硕,也有人为了有学可上,放弃梦想院校,甘愿调剂。
就像今年等待成绩的23考生所言:只要能考上,别说留我一人打扫实验室,让我扫一年导师办公室都可以!
还记得几年前的教材上,人人都笑“范进中举”,而回首再看当下,不知不觉间,同学们都成了“内卷达人”,也都渴望成为中举的“范进”。
很显然,考研的激烈程度,已经不输高考了。一旦上岸,那真是普天同庆,刚进学校的第一天,满心期待,元气满满,比刚考上大学都兴奋。
而研究生必须要面对的,就是和导师接触。对于研一的小白来说,导师是恩师,也是“神”,是为自己打开读研天窗,同时又收留自己的“心软的神”。
这时的研一同学,表面乖巧懂事,无论导师吩咐什么工作,都是带着百分百的热情和努力,立刻执行,还在心里给导师顶礼膜拜。
这样的情形,维持不到一年,等到了研二,研究生的心态就开始发生转变。宏图大志年年都立,但能不能实现,就和第二年的自己没关系了。
研二的同学,逐渐站了起来,从“吕小布”变成了敢于和导师叫板的“大丈夫”。想当初,自己考研可是披荆斩棘,才站在导师面前的。
再牛的导师,面对研究生的最后一年,也是满心无奈
怎么能一直打扫实验室、擦灰拖地呢?还要时不时地听导师那根“老油条”的训诫,我大丈夫岂能甘心如此!
但这种不服不忿的状态,仅限于给导师“白干活”的时候,一旦研究生领到了项目补助,立马恢复斗志,恨不得当场跪下,大喊我的好义父!
而等到了研三,研究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虽然都是马上要毕业,但研究生和本科阶段完全不同。
本科阶段的论文,你用心水一水,导师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抬手放一放,就顺利毕业了,几乎没有任何难度。
而等到了研究生阶段吗,毕业论文的含金量和严格程度,是很多本科生想象不到的,这一年干不好,前两年的实验室全白扫。
当你打开研三学生的电脑,你会发现,桌面上的文件,从“论文1”一直排到几十个文件,改来改去,都见不到“最终版”。
改论文,也成了每个研究生毕业后,午夜梦回也会感到后怕的噩梦,从最初的信心满满,到最后的失去耐心,是每一个研究生改稿的真实写照。
面对老师一次次的“意见”,学生表面感恩戴德,内心则是“万马奔腾”,但无奈,这个时候导师说什么,都是金口玉言。
其实不止学生,到了研三,导师的日子也很难过。每天要催好几个学生写论文、改论文,还要一遍又一遍的审查,并且提出有效的修改意见。
写在最后:
就连受全体国人敬重的袁隆平老爷子,当记者问到“今年还带研究生吗”,他的反应也是一言难尽,连连挠头,满脸都是拒绝。
可见对于研究生导师而言,读研考验的不止有学生。一位老师看完学生改好的论文稿件,无奈地表示:写的挺好的,要发意林还是故事会?
言外之意,就是学生的论文故事性太强,而研究生阶段的论文,要求的是科学、严谨,并且有基于事实的理论分析,写故事是万万不行的。
归根结底,研究生和导师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因此无论有再多情绪,都需要朝一个方向使劲,同学们在读研期间,也要学好“处理人际关系”这门学问,得到导师的认可,科研和毕业自然更加顺利。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