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是一门大学问,也是年轻家长面临的第一项考验:如何取名,才能既显的家长有文化,又能展现家长对子女的美好期待呢?
等到了上学的年纪,名字就成了同学和老师,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因此好的名字不仅能让同学和老师记住你,也许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气。
(资料图片)
江苏省的姜先生,最近刚升级当了爸爸,在考虑给孩子取名时,难为坏了两位年轻家长,最终,姜先生查询了姓氏的“功效”,网友看后大呼:太有才了,一语双关。
姓名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从上幼儿园开始变得有意义的。因为在上学之前,家长喊孩子很少直呼姓名,通常都会取一个昵称,体现疼爱。
但这些昵称通常重复率比较高,因此等学生上了幼儿园,就会出现同班级的学生,有好几个都叫“果果”、“朵朵”的现象。
这种情况下,如果幼儿园老师再称呼学生的小名,就很容易引起误会了,因此,虽然是学前教育,但为了方便管理,幼儿园的教师也会直接称呼学生的大名。
也是从上幼儿园开始,同学们开始对自己的名字有了概念,不仅是要学会写自己的名字,还因为其他同学会对自己的名字“发表建议”。
就比如这位同学,因为姓熊,家长就给她取了一个可爱的名字,虽然可爱,但在幼儿园期间,难免会被不懂事的同学取外号嘲笑。
因此,取名有谐音误会的问题,是聪明的家长最应该回避的,家长也许觉得有趣,但如果学生因此在学校受到嘲笑,容易导致学生性格内向敏感。
而江苏省这位姜先生,虽然第一次做家长,但就很有远见,取名字时没有盯着“梓涵”、“紫轩”不放,而是翻阅了字典,关于姜姓的含义。
学生的名字,想取的有文化时,反而容易显得“没文化”
姜先生对于之前拟定的名字,都感到不甚满意,于是他翻阅字典,无意间看到了关于“姜”的功效,有“去寒”二字。
于是就给孩子取名为“姜去寒”,网友看后,纷纷赞叹家长的眼光,选的名字真好,一语双关,比那些硬装有文化的强多了。
“去寒”不仅是生姜的功效,更可以表达家长对学生今后的美好期待:希望学生无论是上学还是生活中,都能少些寒冷,多些温暖。
名字只是学生的一个代称,有寓意是最好的,但如果家长为了有寓意,就把美好的词汇全都堆叠在一个名字内,那反倒会适得其反,显得很累赘了。
去寒这个名字,不仅有深意,而且很简洁。有些家长为了展现文化深度,把学生的名字取成不常见的文字,原以为是彰显知识水平,殊不知是害了学生。
上学第一课,很多老师第一次认识这些学生,都会根据学生的名单来点名回答问题,这也是认识学生的第一面。
如果有学生的名字太复杂,平常根本见不到,就会导致老师因为不认识这个字,而主动回避提问这名学生。
这在学生眼中是好事,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却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毕业后的面试提问,学生都会遇到在很多人面前表达的情况。
写在最后:
如果在上学期间,连回答问题的机会都没有,学生就没有在许多人面前锻炼自我的机会,长此以往,表达能力就会下降。
等到大学或者毕业后,面试、竞赛等重要场合,学生也没有保持冷静心态的能力,就会与很多好机会失之交臂了。
每次提到名字,笔者都会想到自己的一名初中同学,他叫赵朝朝,开学第一天,很多老师都以为他叫在(zhaozhao),还纳闷,男孩子怎么取这样的叠音名字。
结果自我介绍后才知道,他叫赵(zhaochao),朝阳和朝向两个音,当时觉得这个名字真的很有特点,很多同学也一下子就记住了他。
开学后的第一次考试,由于没有前一次的成绩,于是我们的考场是按照姓氏来排列的,他毫无疑问地排在了最后一个考场的最后一位。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他之后也一直稳定地坐在那个位置,成了年级倒数第一,把班主任气到无奈,这个名字让他结交了很多朋友,却也稳坐了到第一的宝座,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其他。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