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成长、成绩优异,是所有家长对学生的期待。而当这两个心愿发生冲突时,家长内部就出现了意见分歧。
有家长认为:健康才是第一位,有了成绩没了健康,这样的分数也没意义;而有的家长则认为,只有健康没有成绩,学生今后就会一事无成,再健康也就是个快乐且啥也不会的小猪羔子。
(相关资料图)
如何平衡健康和成绩,也是有关部门一直关注的问题。新学期将近,多地中小学试推行“作业熔断机制”,但却没有未受到全部家长的认可。
自从课后延时服务开始后,家长发现:学生背回来的作业,似乎越来越多了,原以为学生能利用延时的时间,在学校把作业完成,回家早点休息。
但没成想,学生把作业全背回来了,而且由于放学时间更晚,学生回到家后更加倦怠,写作业的效率也是非常低下。
就算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也经常拖到九十点钟才能勉强完成作业,效果还不怎么样。
长此以往,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学生第二天的听课状态,造成恶性循环,成绩下降,还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解决家长的困扰,多地学校做出了新的尝试:推行“作业熔断机制”,无论学生写没写完作业,到晚上九点,就立即停止,睡觉休息。没写完的作业,之后也不需要学生补做。
目前已有很多地区的学校正在试行,但不同学校的具体要求会有所出入。比如阜阳地区某小学,无论是哪方面的原因、哪门学科的作业。
只要写作业的时间超过晚上9点钟,或者单科作业完成的时间超过一小时,学生可以立即停止写作业,第二天也不需要补做。
当地另一所中学推出的“熔断机制”是这样的:学生每天所有的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一个半小时,写作业的时间最晚不超过10点钟。
超过10点仍未完成作业的学生,经过家长签字确认后,学生可以拒绝写剩下的作业,按时睡觉或者休息。
“作业熔断”遭到家长质疑,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作业太多
南京某小学则推行了更为人性化的机制:九点过后,3-6年级的学生没完成作业内容,家长可向学生申请免做;主科作业超过一个小时仍未完成,家长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申请免做。
“熔断机制”的出发点,是想尽可能地保障学生的休息和睡眠,减少课业负担对学生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
但值得思考的是,让学生写不完作业的关键,是作业太多吗?减负之后,很多小学生的作业量都大幅减少,与之替代的,是各种手抄报和读后感。
这些作业在假期适当留一些,还能起到锻炼学生的作用,如果当成日常作业,不仅学生累,家长也有很大负担。
而其余不常留这类作业的学校,就算作业的任务量不多,也会有学生写不完作业的情况,关键不在于作业量,而在于写作业的效率。
学生端坐在桌子前,面前摆着作业,手里拿着笔,但却半个小时都写不了几个字,这种场面多数家长都见过,而且感到很崩溃。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高效率地完成作业,才是保障学生睡眠,同时又不影响成绩的关键。
设想一下,学生知道九点就是自己不用继续完成作业的时间,那自然会有更多学生,选择拖到九点钟,然后理所当然的不写作业。
写在最后:
用部分家长的话来说,“作业熔断”,既不治标,也没治本。早睡不难,难的是如何在保证成绩的情况下,让学生早点休息。
这种到点了就睡觉,没写完就拉倒的解决方案,睡眠是保证了,成绩也是彻底不要了。
课后作业对成绩的影响非常关键,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知识都是在复习中去记忆的,作业写不完,缺少了记忆的一环,第二天老师讲作业,听课效果更是大打折扣。
若想杜绝这种恶性循环,重担就再次压到了家长身上:如何保证学生高效率地完成作业成了关键。
比较可行的建议有两点:一是尽可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写作业期间,远离手机和电视;二是通过爱好的培养,提升学生对待事物的专注度,也能对提升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