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的质量依赖课堂,而课堂的效率需要优质师资来保证。对于一所新学校而言,优秀老师更是至关重要。
【资料图】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分校(后简称“川大附中新城分校”)2022年高中开办,首届收分就高出重点线38分,一举跻身“省重”名校行列,这离不开前四年初中高品质办学所奠定的口碑基础。而高开高走的背后,核心在于一支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
目前,川大附中新城分校初高中教师共130人,研究生占比超45%,中高级教师38人,区级及以上的名师优师33人,校级名师优师75人。
让老师从“高学历”成长为“高水平”,让教师队伍从“名优教师领衔”升级为“人均优师”,川大附中新城分校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多措并举,聚力青年教师成长,为学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
通过每周一次集体教研、每天一节示范先行课、每节课一个教学反思、每个教研组一个研究课题,助力教师全面成长;通过新进教师入格课、全员教师达标课、师徒结对汇报课、青年教师展能课、名优教师示范课,让老师们静下来学,潜下来研,推上台讲,选出去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琢玉成器,后浪奔涌。如今,学校涌现了一大批有为敢当的青年教师,在武侯区乃至成都市教坛崭露头角。在川大附中新城分校当老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听学校7位青年教师讲一讲。
江凤:做一个有智慧的教育人,和新城共成长
荣誉成绩
2022成都市班主任技能大赛综合类特等奖
2022年班主任技能大赛区技能4项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
成都市武侯区教坛新秀
课堂实录《一棵小桃树》,获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二等奖
课堂实录《多元文化与习俗-多元视角看大运》获二等奖
武侯区微型课题成果三等奖
“2018年,是川大附中新城分校新的开始,也是我人生新的开始。”建校之初,受学校体制吸引,被创校团队热情所感染,江老师选择来到了这所新学校。
作为典型的“创校教师团”的一员,江老师用扎实的教学成绩与教研成果真正实现了与学校同起步、共进步。她总结,自己刚到校时没有明确规划,四年时间,蜕变成了略有建树的“老菜鸟”。
获得2022年成都市班主任技能大赛综合类特等奖,是江老师专业化成长的里程碑,也是川大附中新城分校对班主任培养的成果。
“在长达7个月的赛课过程中,学校不仅邀请了武侯区德育牵头人易琼进校指导,还有校领导及同事陪伴着一次次磨课。从课堂架构到教学方法,从课堂氛围到师生互动,事无巨细,凡是能提升课堂效率,促进教学效果的建议与尝试,大家都毫无保留地提出。”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段来之不易的经历与好成绩也让江老师看到了自己的潜力,让她真正理解到了王成川副校长说的“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
赛课是展示,也是成长。江老师更加确信,只有从凭经验判断转变为深层次思考,将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才能让自己的职业生命长久长青。
肖贺文:学校将舞台交给我,我将课堂交给学生
荣誉成绩
区公开课一等奖
成都市说课比赛二等奖
成都市论文特等奖
国家级期刊一等奖
“2019年,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我便来到了川大附中新城分校。”肖老师表示,自己深受高中生物老师的影响,希望成为一位像她一样幽默风趣的老师,所以很坚定地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
从学习怎么站上讲台,到学习怎么站好讲台,肖老师在川大附中新城分校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她觉得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是学校聘请了武侯区教研员冯化友老师每周到校听课,“冯老师每节课结束后都会悉心点评,耐心指导我如何改进。”
如今自己执教的物理课堂备受学生热爱,肖老师很自豪。“我的课堂主要以实验的形式开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得知识。”以电学章节为例,肖老师会让同学们动手连接电路,在学生暴露出连接错误、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后,让同学们充分互相讨论,以此掌握和灵活运用电学。
“在川大附中新城分校的四年,我不再单纯以应试为目的,而是学会了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合理把控课堂节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收获、成长。”肖老师说,在第一节课时,冯教研员听完课后一脸严肃,而在近日的“滑动变阻器”课堂中,她的课堂设计已得到了肯定。
叶健梅:以研促教,实现“专业化”成长
荣誉成绩
2021年班主任技能大赛区技能5项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
语文和班主任论文获成都市二等奖,区二等奖
武侯区课堂实录评比二等奖
武侯区演讲比赛特等奖
校级优秀教师
“2020年,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来到了川大附中新城分校。”叶老师说到,来到学校后的每一天,她都很充实,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且与身边人共同去努力。
从囫囵地讲课,到重视学生需求,重难点清晰,叶老师的成长得益于学校专业化的教师培养机制。在武侯区语文组教研员李攀琦等专家的入校指导下,叶老师学会了钻研教材,合理调整课堂节奏和作业布置难度,针对性提高学生能力。
以研促教,稳扎稳打,除了聘请校外专家,川大附中新城分校还从机制上进行改变,通过设置校内科研机构,督促教师积极研究学科内容,定期参加学科相关的课题研究、论文写作、课堂展示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截至目前,叶老师已经进行了大单元教学、文言文等课题的研究,多篇语文、班主任相关论文获成都市二等奖,武侯区二等奖等。“这样的科研经历,对我的课堂教学也起到了有效的改进。”叶老师谈到,如今的她能够更好地抓住班级特性,在尽可能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学校还为老师提供了很多“走出去”的平台,让老师在内修的同时,得到展示和锻炼的机会。叶老师说:“来到学校的第二年,我就参加了武侯区班主任技能大赛,获得了5个单项一等奖,1个单项二等奖。”
冯丹:捧一颗温暖的心,培养温暖的人
荣誉成绩
四川省2020“国培计划”专题讲座
成都市新课标解读比赛一等奖
2022成都市武侯区教坛新秀
“当时和古校面谈时,感觉他就像自己的爸爸一样,很慈祥。”回忆起选择川大附中新城分校的原因,冯老师直言是学校的“人情味”打动了她,“虽然我年龄比较小,但古校问问题时,都是很平等地在交流,感觉很舒服。”
进校后,随着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冯老师发现,这位古和平校长和自己想象中的校长大相径庭。不仅没有居高临下的派头,相反,他还真真切切地走入老师们的课堂,以平等的姿态,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思维碰撞。“古校每学期都会把我们数学组所有老师的课堂轮听一遍,这还只是日常课堂,公开课不算在内。”
“捧一颗温暖的心,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古校长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学校的办学愿景,也深深地影响着冯老师的教学风格,成为其教育教学的核心导向。
一次寒假值班,毕业生们专程带着零食和鲜花来看望冯老师,当时她十分感动。在冯老师看来,这正是学校从上至下的温暖传递,才让学生也成为了温暖的人。
历经五年的经验累积和专业成长,如今,冯老师已从初入校的“一张白纸”,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不仅被委以重任,连续三年带毕业班,还在各大比赛中崭露头角,荣获成都市新课标解读比赛一等奖、区级教坛新秀等荣誉。
冯老师认为,自己的成长速度明显优于同龄人,且收获颇丰,不仅教学,还包括课堂管理、学生交往、专业成长等各个方面,现在就连出去赛课,她也能做到游刃有余。
郑小红:从公立到两自一包,突破自我是常态
荣誉成绩
成都市说课大赛一等奖
成都市论文比赛一等奖
武侯区微课大赛一等奖
武侯区说课大赛一等奖
来校已第三年的郑老师,此前在学校周边的一所公立学校任职,“川大附中新城分校是新体制,过来是想挑战自己、突破自己,换一个更好的平台,发掘自己更大的潜能。”
两年多来,郑老师一直在朝着这一目标前进,且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不仅通过层层选拔,荣获成都市说课大赛一等奖、成都市论文比赛一等奖等荣誉;还加入智慧教育种子教师,学习了不少新技术,并将其融入课堂;现在还有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已成为一名川师的在职研究生。
“在之前的学校,比赛是我个人的事情,但在川大附中新城分校,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身后有一个很强大的团队,大家都竭尽所能,尽可能地帮助我。”
除此之外,川大附中新城分校还与其他学校联动,举办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并且每周或每隔一周,都要邀请市区级教研员进校,深入课堂进行专业指导。
正是学校搭建的这一系列专业成长舞台,让她的课堂不再是“野生课堂”,而是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的高效课堂,“感觉自己少走了很多弯路。”郑老师感慨道。
刘琳然:飞速成长的秘诀,藏在每一次亮相的机会中
荣誉成绩
武侯区第16届中学现代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武侯区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评选一等奖
论文《基于活动元的项目式教学课例》获成都市二等奖
在《化学教育》(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三篇
“在这所学校做老师,挑战与机会并存。”三年前,硕士刚毕业的刘老师在面试了众多学校后,最终选择了川大附中新城分校。
由于初三才开设化学学科,她一进校就成为学校化学组的首届成员,这给刘老师带来了“新教师+新学科组”的双重挑战,但她并未畏惧,而是在其中看到了更多机会。
“对于化学组来说,整个初中只有一个年级,所以很多赛课、论文,我们都是有机会去的,只要自己能抓住,就可以有所作为。”
刘老师介绍,学校也很为新教师考虑,提供了多元的教师成长平台:每学期多次邀请教研员进校指导;安排至少5次以上的校外培训;她还因此加入了区级名师工作室。
此外,她的成长,也离不开学校同事和领导的倾囊相授。
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刚入校第二个月,当时一位教研员让她跟西川中学的备课组长同课异构,作为新人教师,刘老师很紧张,她说:“我把那节课用全年级的班都上了一遍,上到我一度崩溃。”
但好在组内老师们都毫无保留地帮她打磨课程,就连学校校长古和平、校长助理闵洋也多次进入课堂听课,一遍一遍地帮她找出问题,“这些建议对我都非常有效,时至今日,我在上课时都还会时常提醒自己这些问题我解决没有。”
正是这些多样化平台的持续加持和同事们的温暖帮助下,让她有了超出同龄人的成长速度。仅三年,她就在各类大赛中斩获大奖,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优异,在区上也是名列前茅。
王熔:崭露锋芒的背后,是校长全方位的温暖关怀
荣誉成绩
“分享-创生”省级子课题主研人员,课题被评定为“优秀”
成都市课堂教学大赛中展示课例一等奖
成都市新课标解读大赛成果展评一等奖
“成都市微师培项目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成都市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评“特等奖”
“我们学校愿意给所有老师机会,并且无条件的支持教师们的发展。”这便是学校最吸引王老师的地方。
进校后的三年里,她过得很充实,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收获颇丰,多次在市区级比赛中斩获一等奖。
王老师谈到,学校在支持新教师提升专业能力上,不仅提供“走出去”的机会和平台,还做了充分的后勤保障:划拨经费、邀请专家进校、同事、领导出面做指导等等,所有的荣誉都离不开整个学校团队的支持。
从刚进校的束手无策,到如今的崭露锋芒,王老师说,她特别想感谢一个人——古和平校长。
初登讲台时,古校总是在百忙之中亲自走进课堂细心指导,“每次比赛前,他不仅给予我专业指导,还在精神上鼓励我”。
一次市级比赛前夕,王老师和队友被叫到校长办公室,“古校说让我们放平心态,把我们最真实的水平表现出来,就已经非常好了。”这让本就有些许压力的她如释重负。谈到此处,王老师一度哽咽到说不出话来,她表示,“古校关注的不仅是教学,还有情感、态度、习惯、方法,他是在全方位地关注老师的成长。”
后记
将“温暖”镌刻进学校灵魂,把师生的幸福放在首位;关注学生成长,重视教师未来,川大附中新城分校在用行动诠释以人为中心。
无论是学校有目标、有计划、创造性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工作,为教师生涯做引导和启发,让老师们在三尺讲台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远,成为优秀的教育人才;还是老师们拼尽全力提升自我、完善课堂,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学生成长、追逐梦想,他们共同用活力与拼劲绘制出了奋力拼搏的新城样子。
当一所学校所有人都拧成一股绳铆足了劲往前冲,它能办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