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历被“兑水”的时代,大学生也许不值钱,但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却是最值钱的,错过了这个身份,就等于错过了作为学生最后的优待。
大学生毕业后的主要方向分三种:考公、考研和就业,尴尬的是,这三个方向,都是应届生才“吃香”,因此多数学生只能选择一个而舍弃其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考试越来越卷,没到35也有被裁的可能,很多学生在选错路后,就没了从头再来的资本,失去应届生身份的他们,无论在职场还是考场,都寸步难行。
应届毕业生身份,从考公、考研和就业方向,有以下几点优势:
对此,民进中央提议:鉴于目前青年群体失业率处于较高水平,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应适度延长保留应届毕业生资格的时限。
多数家长对此表示支持,但令人意外的是,同为大学生群体,有两类学生对此提议的态度截然不同。
想知道延长应届毕业生身份,将会对哪些群体产生怎样的影响,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应届毕业生身份到底有多少优待?
从就业角度看,多数企业和事业单位,很少向社招伸手,常年的新鲜血液,只来源于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
地方人才引进政策,也只面向应届毕业生开放,多家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多数只有应届生才有资格享受。
而在考公角度来看,应届毕业生只要毕业两年内没有缴纳社保,就能以次身份参加公务员考试,而在公务员考试中,有近乎三分之一的岗位,是仅限应届生才能报考的。
看似是增加了限制,实则是对应届生的保护,降低了应届生考公的竞争激烈程度,这也是学生毕业后,上岸可能性最大的机会。
从考研的角度,应届毕业生大四报名参加考试时,考点可以优于往届生,先选择考点,通常是本校考场或者附近考点,而往届生最后则是随机分配,运气不好的分到几十公里外的考点都有可能。
官方提议“延长应届毕业生身份年限”,两类大学生,态度截然不同
应届生又分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当年应届生,指统考高校生在校的最后一年,能拿到且未拿到毕业证书开始,一直到这一年结束。
第二章是择业期应届生,国家规定的择业期为毕业后两年内,在此期间,学生拿到毕业证,且没有落实工作,没有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且未缴纳社保的学生,依旧是择业期内应届生。
两种不同情况在具体选择时有不同体现,企业单位所说的应届生多指的是当年应届生,而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则多针对择业期的应届生。
从这些角度来看,延长大学生的应届生身份年限,不仅能延缓大学生的就业焦虑,还能给很多选择失败的学生,第二次公平竞争的机会。
对此,在校大学生自然是满心欢喜,若应届生的身份年限一延长,同学们就不必再为先考公还是先考研犹豫不决,甚至有机会都尝试一下。
如果失败了,还能再以应届生的身份参加企业单位的招聘,有了这个垫底选项,也算没有了后顾之忧,备考压力也小了很多。
但已经失去应届生身份的往届生却认为这样的做法,对错失政策福利的学生太不公平。
个别往届生表示:就算让往届生也加入到政策福利的优待中来,那也避免不了考公、考编的热度再次高涨,竞争将会比现在更加激烈。
毕业三五年的学生,如果都能以应届生的身份再次加入考公竞争中,那对应届生所谓的优待也就算不上优待了。
写在最后:
这点笔者倒是认为有失偏颇,延长应届生身份的年限,也只能是延长择期应届生,当年应届生的优势,是择期应届生完全比不了的。
当年应届生仍处于校园中,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处于巅峰时期,且没有社会压力,有更适宜的学习环境,在必考上的优势非常显著。
因此若延长应届生身份年限,也只能是增加了择期应届生的竞争压力,但相较于竞争压力增大,连参与竞争的机会都没有,才是最无力的。
目前失去应届生身份的毕业生,如果想参与到公务员或事业编的考核,一旦有机会再度获得应届生身份,稍微减轻点压力,是不会抱怨不如之前轻松的,反而会抓紧时间备考,珍惜这难得的好机会。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