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智能与赋能:中国外语教育数字化展望》一书第一章节选。本文作者应邀参与该书编写,负责政策篇文稿撰写。该书已于2022年12月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正式出版。
改革开放40多年,在国家重视、相关部委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努力下,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学条件和应用水平成就突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扩大,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信息技术支撑教育治理现代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育信息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依靠教育信息化积累的基础顶住了巨大的压力,有效地支撑了“停课不停学”。全国近三亿师生的在线教学,给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某种程度上对全体公民进行了一次在线教学和教育信息化的思想洗礼,让全国人民达成了必须加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难得共识,必将对中国未来的教育变革产生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
一、信息技术发展带来教育形态变化
【资料图】
(一)教育—学习方式呈阶梯性跃升
半个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发生多次与教育—学习相关的阶梯性跃升,教育—学习的渠道增多且效率提高,这种跃升差不多每十年一次。20世纪70年代,由于广播、电视在教育中的应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刻改变了教育—学习的本质性特征。终身学习是20世纪国际社会影响最大、最具有革命性的教育思想转变[1]。与此相应地,广播、电视、磁盘等多介质参与,打破了教育—学习局限于学校的单一局面。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和通讯技术革命的兴起,对教育—学习技术手段的影响持续且深远,远程教育成为教育—学习的一种新渠道,逐步形成了广播电视大学体系,其教育教学可类比传统学校,为广大已步入社会的群众提供了学历提升的机会。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兴起,对投资模式、产业结构和教育的职能与形式产生深刻的影响。21世纪之初,联合国重新定义了新世纪的文盲:第一类是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第二类是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如交通标志、体育运动符号等);第三类是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2]。21世纪第一个十年以来,我国积极构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教育政策,推进国家教育政策的顶层设计,启动了教育—学习发展模式的革新。21世纪第二个十年至今,在线教育和人工智能开启了教育—学习的环境与业态重塑。
(二)教育要素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首先,教育者的变化。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传统的教育者一般是处于可控可管状态,且具有职业追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随着在线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出现,如今的教育者来自五湖四海,类型多样,职业素质和道德素养难以把握,难以管控的教育者范围越来越广。
其次,受教育者的变化。现在的学生都是与网络共生的一代,属于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喜欢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习惯于屏幕学习,他们认为屏幕学习效率高。而现在的教师基本上属于互联网“移民”,他们习惯填鸭式教学,习惯于书本学习,认为书本学习效率高。互联网“原住民”与“移民”的习惯和思维方式不同,这是我们在制定政策和教育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再次,教育内容的变化。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人类对自然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这样广,新知识呈指数级增长。相应地,教育内容更新速度加快。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推动下,知识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人类近几十年创造的成就已经超过了过去几千年。我们原来的教育内容很可能早已过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正规学校受教育时间还不到终 身学习时间的10%。
最后,教育手段的变化。30多年前,当我们谈论教育技术时,主要是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等技术服务教学过程,解决有学习欲望而没有学习渠道的问题,通过技术提供学习的基本条件和机会。传统教育技术服务就是利用技术支撑教育教学服务,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但是现在已然不同,在线教育形式和种类多样化发展,智能校园、智能教学、智能管理与服务平台等,推进了教育教学管理的精准化和决策的科学化。
(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挑战
仅以慕课为例,此类在线教育新形式的兴起,势必带来这样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够用非常低的费用在网上完成学业,学到知识,增强能力,提升修养,大学就必须要向社会证明,其所提供的课堂教学和考试的价值何在?人们为此付出的时间和金钱意义何在?大学新的社会功能如何定位?大学究竟是什么?大学能否成为知识创造的源头?大学能否成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大学能否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促进者?[3]
当传播知识的手段被互联网部分或者全部取代,全社会必须要重新审视大学的定位。在线教育对所有的高校来说都是一个极大挑战,那些二类三类的大学受到的挑战更大。既然通过互联网就能学到最优秀教师的课,拿到著名大学的证书,还会有人到传统课堂去听教学效果差的课吗?
信息技术正在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型知识传授方式将引发教育形态的改变,让人们对未来教育充满激情。在线教育能为世界上具有网络接入条件的任何人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实现了人类有史以来把受教育作为基本权利的梦想,推动了教育公平。技术打开了教育的创新之门,新的教育形式、方法会层出不穷。教育的整个生态正在因为智能技术而改变,信息社会的教育要素将集中在网络平台上,教育实施将以个人选择为主,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应以立德树人为本,秉承融合创新、开放共享的新理念,迎接适应信息社会新的教育形态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