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考研国家线还未公布,但已经有很多学生在联系调剂的院校和导师了,往届学生深感诧异:国家线都没出就知道自己能调剂?未卜先知了?
其实今年考研的情况挺惨烈的,某大被曝压分严重,专业课第二的学生离历年分数线差了一大截,而不压分的院校,则出现了400多分排名一百名开外的情况。
这种情况咋扩招也录不进第一志愿了,国家线也不可能涨到400分,所以这些学生就有了手握高分没学上的尴尬境遇,同时也有了可以不等国家线,直接联系导师调剂的优先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种“优势”,其实也挺无奈的,但有补救的机会,总好过一年备考都白费。一位安徽的考生在网上发帖抱怨:自己联系了几十名导师,发送了自己的调剂自荐书。
但令人崩溃的是,十几封邮件,只有一封得到了导师的回应,内容还是“你好!我已经退休,不再招收研究生。”
原以为这样的遭遇会得到其他同学的安慰和鼓励,没成想评论区的其他学生,却颇有一股幸灾乐祸的意味。
有同学指出:你这样给导师发邮件,别说连连被拒绝了,老师能看你的邮件,就算你幸运了。
细看这位考神的邮件,有两个细节,是决定她能否成功调剂的重要因素。首先就是姓名和头像。
这位考生的姓名和头像都很幼稚,尤其是姓名,“我的派大星”,这也遭到了其他同学的调侃:老师不敢要你,他怕你不搞学术,天天出去抓水母。
学生能走到调剂这一步,注定是成绩和资历都趋于人下,如果成绩足够优秀,就不至于调剂,如果是品学兼优、资历丰富的学生,那也早就保研了,轮不到这种情况。
对于这点,学生和导师都心知肚明,所以这封自荐信,就是尽你所能,让导师愿意收下你这名成绩和资历都不是最好的学生。
自荐信内容中的,适度自我包装是必要的,除此之外,就是要让导师在成绩和资历之外的方面,看到你的闪光点,然后愿意留下你。
自我包装是读研的第一课:尽善尽美才能体现考生的态度端正
这个情况下,你的闪光点就剩下了态度,你对读研和搞学术研究的态度,最受到导师青睐,你也最容易拿得出手的态度,就是认真、严谨和努力。
就像表决心一样,在文末表达自己在态度上的优势,以此获得导师的认可,但与此同时,细节更不容忽视。
因此同学们在联系导师发邮件时,一定要注意这点:名字不要搞一些幼稚、奇葩的,最好换成自己的名字;头像也不要弄什么猫猫狗狗,或者动画片,换成简历常用的本人照片最好。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多数导师都不喜欢用QQ邮箱的学生,导师自己也是用网易邮箱比较多,QQ有些邮件容易被当成“垃圾”吞掉。
有些学生想当然的认为:好老师不会拘小节。你非要这么想,只能说还是不够成熟,细节决定成败,一封简单的邮件就能决定你是否有机会进入复试,这样严肃的大事,每一个小细节都是在体验你的全部。
不展示优点都够失败的,还暴露缺点,这样的行为,只会让导师认为,你对调剂不够重视,对读研缺乏热情和端正严谨的态度。
设想一下,一名导师从2月底开始,要陆续收到多少封邮件?有些导师会把筛选邮件的过程教给博士研究生帮忙,那样的话你还有机会被看到。
如果是老师自己亲力亲为,成百上千封邮件,导师根本没时间一一打开细看,只能先筛掉一部分。
写在最后:
一看有学生都大四了还再用QQ邮箱,头像是小猫,名字是什么派大星,老师都不用犹豫,直接右键删除了。
聪明的学生都会明白,审时度势,同时把握每一个细节,这实际上是对自己负责,努力做到尽善尽美,去争取自己想要得到的机会。
而有的学生,就好像永远长不大,什么事情都做到马马虎虎,一句“不会那样吧?我也没想那么多”,就为自己所有的偷懒行为找到了借口。
事后看着其他学生都调剂上岸,自己的邮件石沉大海,再去抱怨导师不公平、自己不幸运,这样的学生注定难以成功。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