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资料图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孔子仅仅是一个夫子。夫子是什么呢?一个老师。当时他的影响不是很大。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地位提高了;从汉到唐略有提高,唐代给孔子封了个“文宣王”;到了宋代,在文宣王前面加了“至圣”二字;到了元朝,地位有所下降;到了明朝,叫“至圣先师”;到了清朝,把历代称赞孔子的最好称呼全集中起来了:“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可是好景不长,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又到谷底了。而今天,是个直线上升的状态,孔子的学说在今天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推崇。
今天为什么这么多人学国学、学孔子、学《论语》?其实主要原因是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主流价值观不是很明显,甚至变化幅度非常之大,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转向我们古老的智慧,去寻求一种能够持久地指导我们心灵和行为规范的东西,孔子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行为举止、价值体系的总设计师。今天的祭孔和过去的祭孔不同,往昔祭孔是希望孔子的光环能造就一个礼乐并举的盛世,而今天的祭孔是要弘扬儒学中理想的道德观、秩序化的社会和谐观,以及礼与仁相为表里的教育观。今天我们不会将孔子重新罩上神的外衣,对孔子最准确的评价是:他是一位伟大的往哲。
现在国学虽然比较热,但是公众对它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低,它是一个小众化的东西。我们要把国学更好地继承下去,让它变成一个大众化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文化人之间的讨论。中国过去的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动员了全国所有的知识分子专注地研究这一门学问,从幼儿就开始,到最后功成名就。这样的时代和条件已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对儒学的教育方法,如米采取过去那种方式,我认为是愚不可及的。除去功利心,反而可以真正返本归元地继承我们祖先的文化精髓。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发展。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大的转型时代,这个转型不仅包括社会制度,也包含科技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不妨用声光影像的办法,将我们的言说思想推向社会。
(选自范曾《国学开讲》,有删改)
材料二:
在这样的一片颂扬声中,孔子从平凡而有学问、随和而有道德的文化人升格为神圣英明的大“圣人”。
从深处讲,这场由孔门弟子发起的造圣运动,透露了多层的文化信息:孔子与其弟子相交,是仁义之交,是道德之交,属于真正融洽的师生感情。“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因此义存而交不绝,不会出现“人走茶凉”的窘境。其弟子的歌颂赞誉,乃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而不受任何外界的强力驱使或控制。这或许就是儒家学说生生不息、代有传承的内在原因。
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孔门弟子对先师进行美化歌颂,其实多少也包含着现实功利因素。为了生计,只能把儒家学问这块蛋糕尽量做大做好,而其前提,则是首先要使自己的老师神圣英明化。因为只有当老师的伟人资格被确认时,老师的学问才能被证明是正确的,而自己继续老师的事业,弘扬老师的学说也就势所必然、理有固宜了!儒家师生处于一个共同的生态圈中,利益与损害对大家来说是休戚与共的事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平心而论,孔子本人还是具备接受歌颂的资格的。他“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的文化贡献,他“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品格,他“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道德修养,又岂是寻常人所能轻易达到的?既然有这么多的优秀品质,那么孔子受到弟子的赞誉推崇也就不算是出格的事情,只是把他称颂为太阳、月亮,以及高不可及的苍天,稍稍显得有些夸张过火而已!
(选自黄朴民《大写的历史:被遗忘的历史事件》,有删改)
材料三:
即使今天,当我们讲到道德时,《论语》仍然是一部最好的道德教科书。对于这一点,相信凡是读过《论语》的人都能理解。只是当我将《论语》和算盘相提并论时,很多人认为这完全是两不般配、毫不相干的东西。但我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算盘,因为有了《论语》,才能打得更好;《论语》决定算盘,财富才有意义。两者看似相去甚远,实则相距甚近。”
我在从事经营活动时,总是想着自己所做的事是为了国家,并且关注自己的经营活动是不是合理。即使规模不大、利润也不多,但是想到自己合理经营的是国家所需要的企业,就会以良好的心态去工作,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把《论语》当做经商的“圣经”的原因。我尽心尽力去恪守孔子之道,不敢偏离一步。
(选自[日]涩泽荣一《论语与算盘》,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春秋末期到今天,孔子从平凡而有学问、随和而有道德的文化人,升格为神圣英明的大“圣人”,其地位呈直线上升的状态。
B.今天对儒学的教育方法,如果采取科考时知识分子“总动员”和独尊儒学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尚处在社会转型期。
C.儒家学说生生不息、代有传承的内在原因,是孔子与其弟子有着真正融洽的师生感情,弟子的歌颂赞誉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
D.孔子的文化贡献、治学品格、道德修养均不是寻常人所能轻易达到的,孔子受到弟子的赞誉推崇,也就不算是出格的事情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天我们学国学、学孔子、学《论语》,不是为了其他,而是为了开启宏门正,学,重塑价值体系,造就一个礼乐并举的盛世。
B.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会转向我们古老的智慧,去寻求能够持久指导我们心灵和行为规范的东西。
C.孔门弟子对先师进行美化,是因为只要老师的伟人资格被确认,老师的学问就能被证明,自己继续老师的事业也就理有固宜了。
D.涩泽荣一对《论语》的思想有自己的领悟,他以孔子之道作为自己商业行为的指引,置国家利益于个人之上,守德与营利兼顾。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论语别裁》对《论语》义旨及所涉人文掌故生动阐发,受到读者追捧。
B.黑格尔认为《论语》没有多大价值,孔子及其学说“毫无出色之点”
C.通过让小孩穿汉服、背“四书五经”的方式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D.颜回是最能理解孔子之道的学生,是孔子的知音,孔子对他评价很高。
4.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看待孔子其人。(4 分)
5. 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青年应如何从思想和行动两方面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市民的自卫
李劼人
张老爷自开县征收局长卸下任后,每日必踱到后厨去做他的功课,查点炭烧了好多,油盐用去了好多,早饭吃的小菜还有没有剩的。就是顶细小的地方,也必亲眼看到,只要有半点不对,必要一板三眼地吵半天。他把这功课称为修身齐家的工夫。
这一日,他边吃早饭边展着一张报纸浏览长江南北混战的纪事,正打算早饭过后就要去做功课的。猛听见街面上瞠瞠几下锣声。打更匠传锣之后走到张家公馆的门上大喊:“张大老爷!街坊公请到财神庙会议!”
原来今天会议,就是因为近来城里滥兵滋扰,官厅方面既然不管,大家便提议想办法自卫……滥兵滋事都在夜里,每晚挨家派一人出来守夜。若是有警,一家打梆,全街齐应,猫儿棍做武器,即使滥兵有家伙,人多势众也不怕他。
张家公馆派出去当值守夜的,正是看门的顾老汉。顾老汉今年七十有五,张老爷看见他在路边捡狗屎,不觉起了一点恻隐之心,遂把他叫来看门,每天有两顿停停匀匀的白米饭吃,每月还有一吊钱的工钱,三节还可得些赏赐。张老爷做了这件大功德后,居然就添了两个孙儿,也常自叹“报施不爽!”
二更以后,行人都绝,只有一派门灯,同三十来个守夜的专丁。他们都静悄悄地坐在财神庙的大门外,七八个大灯笼,写着某街团防,桌上一座亮纱桌灯,写着严拿奸究。年纪在五十以上的有七八个,都是各家公馆里派出的,十六以下有十几个,都是各家铺子里的学徒。这两种人在白昼都是极辛苦的,而且天明就要起来工作,所以到这时,无论如何是要瞌睡的。不过他们也并未完全把职务忘记,有时也睁着朦胧的眼睛左右看一看,把手缩到胸前的衣服里,耸耸肩头,把猫儿棍倚在桌子后的壁上。
快三更的时候,顾老汉被夜风所袭,头一个便咳呛起来。咳嗽原也可以传染,应声而起的遂有好几个人,他们伸了个懒腰,各把叶子烟模出,凑在竹子的短烟竿上,就团灯的火接燃,聊以消遣一时的岑寂。
此时,隔街的木梆声很骇人地敲起,哔哔剥剥的木梆声中又夹着一派大喊“捉住呀!捉住呀!”的人声。财神庙前的瞌睡刚刚告退,本街上的木梆也应声而起。然而满街之上惟闻梆鸣人喊,却连影子也没有看见。财神庙前的老幼两派早骇得各自跑回家去;顾老汉战抖抖地拖着木棒奔到公馆门前时,大门业已关上,推也推不开,叫哩,里面的梆声打得比别家的还响,而且八九个人的声音,喊得似乎连喉呢都快要喊破了。顾老汉只好拿起木棒在大门上一阵打,这更不行,里面的梆声人声闹得越是厉害,其中央杂着张老爷的嘶喊“管他是谁,顶住门!”
末后,顾老汉觉得要进公馆躲避是不可能的,而性命又得顾全,他遂回头又向财神庙门前奔去,打算到庙里去躲。但是他走到街心,并不见有什么危险,也没有一个人,都躲了。他慢慢才放大了胆,拖着棒走到街口,只见隔街的街坊都出来了。吵吵嚷嚷有说是滥兵抢人的,有说是捉贼的,到底不晓得为的什么,也不晓得第一下敲梆的是哪家。顾老汉再回身走到本街,梆声已止,拿着猫儿棍出来的人也有了,并且也多了。众人见他从街口走来,遂都好奇地过来把他围着,七嘴八舌地问他到底看见什么。顾老汉本不要撤诳的,却觉得平平淡淡地说出,实在不足以满足众人的心意,于是他就闪烁其词地说道:“怕不是抢人的吗?”
一个小孩子插嘴道:“硬是抢人的,我从门缝中亲眼看见三四个滥兵,拖着枪从我们这条街跑过。”
“不错,似乎还开了枪来……”
四更以后,全街的言语便集合成功,都肯定地说:“滥兵在 别街抢人,被主人惊觉打起梆来,四散而逃,其间有三个曾从本街。上跑过,被本街守夜的打了一棒,这一棒是张家公馆的顾大爷打的。并且顾大爷还追了一条街,因为追不上,才回来了……”
舆论一成功,大家遂都向着顾老汉恭颂起来,顾老汉即便良心大现,想发一番辩正,说这是由众人心造的,然而亦势不可能。顾老汉行年七十有五,从未在众人之前受过这种光荣,现在遂也不辞不辩,一直到平明时,张家公馆开了大门,他迈步跨进之际,仿佛觉得果是自己曾打了滥兵一棒,而今是凯旋的了。
张老爷与张二少爷皆一夜未眠,骇得了不得,及至听见顾老汉把他虚构成的功勋述了一遍之后,张老爷更添了一层证实说:“岂不是真的么!昨夜正打梆时,那般滥兵不是也来打过我们的大门!要不是我早吩咐,将大门顶上,大家在门里呐喊了一阵,怕不大吃其亏!”
张二少爷知道昨夜这件大事,恐防传闻失实,于是费了三点钟的工夫,亲自编了一篇市民自卫之纪实。不过二少爷做议论文做惯了,临笔总不免有点渲染过度的地方,比如滥兵三个人,他一定要写十余人;本没有开枪,他一定要写鸣枪十余响,这也是文章的气势使然;要写顾老汉的勇概,就不能不把滥兵的声势格外写大些,所以一写到顾老汉舞棒而前时,那顾老汉的呜咽咤叱,真有廉将军的声色:“连下数棍,皆中要害,滥兵等虽有犀利之武器,亦不得其用,加以阖街之木梆声及人众之呼号,势若山崩,故滥兵等亦只有负创而逃耳!”
这篇纪实,再次日便在本城几家报纸上故露出来。不到六天,外处的报纸上也转载了去,还撰了一条时评,说这种自卫法实在是顶好的,若各城市都能采行,“真足以寒匪胆而振民气”,甚至还说“民权之立,其以此为始基乎!”
差不多这竟成为风行一时的舆论,而造成这舆论之因子的顾老汉,也得了他相当的报酬:便是张老爷叫账房特提了两吊钱赏他,并免了他值夜的差事。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老汉在张公馆做工,“每天有两顿停停匀匀的白米饭吃”,“停停匀匀”这个词表明顾老汉对这工作的满意与自得。
B.“专丁”们要么太老,要么太小,这些人天明就要起来,工作极辛苦,还被派来守夜,让人感到下层百姓的辛酸。
C.顾老汉在事情发生时本来不想说谎,可还是在情急之下迫于无奈选择了说谎,这说明他的性格中有软弱的部分。
D.张老爷并不知道报纸上顾老汉的事迹是虚构的,给顾老汉“相当的报酬”,是因为他的行为引发了风行一时的舆论。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介绍顾老汉的年迈孤苦使用了插叙的方法,这既是对他身世的交代,也是塑造张老爷形象不可或缺的一笔。
B.深夜财神庙大门外的灯笼与桌灯、人们慵懒的状态,写出了环境的岑寂肃杀,暗示着即将有异常状况发生。
C.顾老汉在“危急时刻”敲不开张公馆大门的原因,在事情结束后张老爷的自述中才得以解答,前后形成照应。
D.滥兵并没有真正地出现,可是众人的反应却能让读者感受到他们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从侧面反映出社会现实。
8.张老爷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一场无端的闹剧最终成为“市民自卫的典范”,在这一过程中,作者表现出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一)
子贡问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孔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贤者也。”子贡曰:“然则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子曰,“赐,汝徒矩其一,不知其二。汝闻进贤为贤耶,用力为贤耶?”子贡曰:“进贤为贤。”子曰:“然。吾闻鲍叔之进管仲也,闻子皮之进子产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进也。
(二)
子贡问孔子曰:“赐为人下,而未知所以为人下之道也。”孔子曰:“为人下者,其犹土乎!种之则五谷生焉,掘之则甘泉出焉,草木植焉,禽兽育焉,生人立焉,死人入焉,多其功而不言。为人下者,其犹土乎!”
(三)
齐侯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其君何若?”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君曰:“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见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谋而不见从,出亡而送,是诈为也。故忠臣者,能纳善于君,而不能与君陷难者也!”
(四)
赵简主从晋阳之邯郸,中路而止。引车吏进问:“君何为止?” 简主曰:“董安于在后。”吏曰此三军之事也君奈何以一人留三军也简主曰诺驱之百步又止吏将进谏董安于适至简主曰:“秦道之与晋国交者,吾忘令人塞之。”董安于曰:“此安于之所为后也。”简主曰:“官之宝璧,吾忘令人载之。”对曰:“此安于之所为后也。”简主曰:“行人烛过年长矣,言未尝不为晋国法也,吾行忘令人辞且聘焉。”对曰:“此安于之所为后也。”简主可谓内省外知人矣哉,故身佚国安。御史大夫周昌曰:“人主诚能如赵简主,朝不危矣。
(节选自《说苑·臣术》)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曰/此三军之事也/君奈何/以一人留三军也/简主曰/诺/驱之百步又止/吏将进谏董安于适至/
B.吏曰/此三军之事也/君奈何以一人留三军也/简主曰/诺/驱之百步又止/吏将进谏/董安于适至/
C.吏曰/此三军之事也/君奈何以一人留三军也/简主曰/诺/驱之百步又止吏/将进谏董安于/适至/
D.吏曰/此三军之事也/君奈何/以一人留三军也/简主曰/诺/驱之百步又止吏/将进谏/董安于适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未识也”的“识”是知道的意思,与苏轼的《石钟山记》中“汝识之乎”的“识”意思不同。
B.赐,是子贡的名,古人以名自称属谦称。《鸿门宴》中项羽与刘邦谈话时自称“籍”就是这种用法。
C.三军,西周军制,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一般称上中下三军,也有称左中右、前中后三军的。
D.御史大夫,秦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起草诏命文书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孔子与子贡“令之人臣孰为贤”的对话中,孔子用鲍叔牙、子皮与管仲、子产的事例作对此,表明自己进贤为贤的观点。
B.孔子教导子贡要甘愿在众人之下,要像泥土一样可以生长出五谷,奔涌出甘泉,让草木在其上生长,禽兽在其上繁育。
C.晏子回答了齐侯的提问,认为国君谦恭虚己,明辨是非,善于采纳臣子的建议,就会终身没有灾难,终生不会出逃。
D.董安于落在赵简主队伍后面的原因是他为赵简主堵塞秦、晋相连的道路,带上官府的美玉,向行人烛过辞行并致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言不见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4分)
(2) 简主可谓内省外知人矣哉,故身佚国安。(4分)
14.从《说苑·臣术》节选的对话中,我们能学到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①
柳宗元
临蒸②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
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③南下水如汤。
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
非是白蘋洲畔客④,还将远意问潇湘。
[注]①此诗作于816年,是柳宗元被贬谪到柳州的第二年。②临蒸:衡阳旧名,县城东傍湘江,北背蒸水,是卢衡州任职之地。③牂牁:指牂牁江,意指柳州处在南荒之地。④白蘋洲畔客:南朝诗人柳恽的《江南曲》中有“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逄故人”的诗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劝慰友人虽气候难耐,环境恶劣,但秋来雁到,尚可借雁寄语,互致问候。
B.颔联对险恶环境的描写令人产生窒息的严酷感,林邑与群柯表现出柳州位置的偏远孤绝。
C.颈联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描绘出色彩艳丽、充满画意的景致,与上文内容形成鲜明对比。
D.尾联“潇湘”用湖南的两条水名,代指卢衡州,诗人与友人对话,回应前文,情感真挚。
16. 本诗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李白《南都行》中“清歌遏流云,艳舞有余闲”一句运用典故“响遏行云”描写音乐的美妙之处,《李凭箜篌引》中也有类似的句子:“ , ”。
(2 )在《登泰出记》中,作者用“ , ”两句描写了远望天边有一线奇异色彩,瞬间变成五彩缤纷朝霞的景象。
(3) “罗”作为一种丝织品,质地轻柔,经常在古典诗歌中出现,表现繁华富丽的生活品质,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顾诵芬院士致力于推动我国航空工业体系建设。从10岁收到“特殊的生日礼物”——一个航模开始,他便沉浸在飞机的世界。明确了目标,他①,数十年如一日深耕飞机设计工作,年逾九旬依然坚守在科研一线……
1951年,我国航空工业艰难起步,21岁的顾诵芬便与祖国的航空事业② 。
1956年,他作为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机构的首批核心成员,开启了我国自行设计飞机的征程。作为歼8飞机副总设计师的顾诵芬三上蓝天,他通过近距离观察给飞机“找毛病”,丝毫不顾高速飞行潜在的坠机风险和对身体造成的影响,最终成功解决了歼8跨音速飞行时的抖振。
在家人、同事和学生的眼中他无疑是位工作狂,与专业和本职工作不相关的他都婉拒,也很少有社会任职。顾诵芬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研制飞机这一 件事上。
执着而无畏,如利剑出鞘、谦虚而务实,似大象无形;儒雅而沉静,像静水深流。70年的科研生涯中,一项项难题、一次次试验……时光在顾诵芬身上仿佛是静止的,无论面对什么困难,他都能③ ;但时光在他这里又是沸腾的,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无畏前行。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一串螃蟹在门后叽哩咕噜吐着泡沫。打气炉子呼呼地响。
一声鸡啼。一个金彩烂丽的大公鸡,一只很好的鸡,在小天井里徘徊顾盼,高傲冷清,架上两盆菊花,一盆晓色,一盆懒梳妆。——大概多数人一定欣赏懒梳妆名目,但那不免过于雕琢着意,太贴附事实,远不比晓色之得其神理,不落形象,妙手偶得,可遇不可求。看过又画过这种花的就可以晓得,再没有比这更难捉摸的颜色了,差一点就完全不是那回事!天晓得颜色是什么样子呢,可是一看到这种花叆叆叇叇,清新醒活的劲儿,你就觉得一点不错,这正是“晓色”!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的两个字。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汪曾祺全集·鸡鸭名家》2019 年版)
21.文中画横线处“高傲冷清”后的标点在不同版本中有逗号和句号的区别,请分析这里使用逗号的理由。(4分)
22.“叆叇”的本意是云彩很厚,文中加点处使用叠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 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说文解字》对“”(共)字的解释是四手,两人之手相连,是共为一事之状。共,有同、和、共有、共同、总共等含义。
壬寅年末疫情突发,威海市一线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医务人员和志愿者们立足各自岗位,迅速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以“一对一”、定制化的服务保障群众日常生活及看病就医等个性化需求,让疫情防控工作不仅有力度、有速度,也更有温度。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升旗仪式的发言稿,体现你的 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D(A.“从春秋末期到今天,……其地位呈直线上升的状态”错,原文“而今天,是个直线上升的状态”。B.“我们尚处在社会转型期”错,原文是因为“这样的时代和条件已不复存在了”。C.原文“这或许就是儒家学说生生不息、代有传承的内在原因”,选项缺少了“或许”。)
2.D(A.“造就一个礼乐并举的盛世” 是往昔祭孔希望的。“重塑”一词不准确。B.原文“人们会转向我们古老的智慧”,是因为“主流价值观不是很明显,甚至变化幅度非常之大”。C.原文“只有……才……”是必要条件,选项“只要……就……”是充分条件。)
3.A(人们关注和《论语》相关的作品,与其阐述方式有关,也是社会性的需求。符合作者扩大传播面,让更多人接受国学的观点。B.文本没有涉及此类评价。C.这种形式化的做法并不提倡。D.材料一没有具体提到孔子作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内容。)
4.①因其文化贡献、治学品格、道德修养等常人难及,所以孔子理应为我们所赞誉推崇;②我们应该抛开现实功利目的,不要将孔子神圣英明化,不再给他罩上神的外衣。(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思想上:①树立文化自信,用古老的智慧指导心灵和行为规范。②去除功利心,真正返本归元地继承祖先的文化精髓。
行动上:①多元化传播,丰富传播的手段和路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大众。②灵活运用,将传统文化与时代、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弘扬发展。(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6.B(A.此处不是顾老汉的心理活动,从后面的“大功德”来看,更贴近张老爷的评价;C.顾老汉说谎是为了迎合众人,并不是迫于无奈;D.张老爷亲耳听到顾老汉描述自己的功勋,对于二少爷的加工他是知情的。)
7.B(环境并不是岑寂肃杀。)
8.①精明吝啬:每日后厨的功课,就算顶细小的地方也要亲眼看到,有半点不对就要吵上半天。②自私自利:没有真正想要承担责任,派工作繁重且年迈的顾老汉去守夜;就算知道外面有危险,也让人顶住门,导致顾老汉进不去家门。③自我标榜:把自己的斤斤计较称为修身齐家,认为让顾老汉来干活是大功德。(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9.(1)对人性弱点的揭示:①对违背本心的反思——顾老汉觉得说实话会违背众人意愿,因而含糊其词。后见众口一词,他便也将错就错,虚构功勋,“弄假成真”。②对盲从心理的批判——从小孩子到四邻街坊明明没有看到实情,却七言八语形成了顾大爷追打强盗的舆论。
(2)对造假及传播者不负责任行为的讽刺:张二少爷添油加醋、夸大其词做了一篇失实报道,刊载之后各地报纸纷纷转载。(作者态度每点1分,分析1分。意思答对即可。)
细则:答“揭露社会政治黑暗”,若分析合理亦可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B(“君奈何以一人留三军也”是一个完整的疑问,“驱之百步又止”是使队伍停下来,后面的“吏”是“将进谏”的主语。)
11.A(两个“识”意思相同,都是“知道”的意思。)
12.C(晏子认为臣子要善于让君主采纳自己的建议,君主就不会“有难”“出亡”。)
13.(1)如果进言不被采用,君主有难(臣子)却去殉死,这就是胡乱送死。
(评分细则:“见”,被,表被动,1分;“妄”,胡乱,1分;补充省略1分;句意1分。)
(2)赵简主可以说得上是对内能自我反省,对外又能知人善任了,所以他身心安乐而又使国家安定。
(评分细则:“内”对内,“外”对外,名词作状语,1分;“佚”快乐,1分;使动用法1分;句意1分。)
14.(1)能够欣赏认可别人的才能;(2)无私奉献,不居其功(甘居人下);(3)善于沟通,把握形势;(4)有预见性,虑事周全。(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附:【译文】
(一)
子贡问孔子说:“如今的臣子中谁是贤人?”孔子说:“我不知道。从前,齐国有鲍叔牙,郑国有子皮,他们是贤人。”子贡说:“那么齐国的贤臣就不算管仲,郑国的就不算子产吗?”孔子说:“赐啊,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听说是引荐贤人的为贤呢,还是执行出力的为贤呢?”子贡说:“引荐贤人的为贤。”孔子说:“对。我听说鲍叔牙引荐了管仲,听说子皮引荐了子产,没有听说管仲、子产引荐过什么贤人。”
(二)
子贡问孔子说:“我甘愿为人之下,却不知道为人之下的道理是什么?”孔子说:“为人之下的人,那大概就像泥土吧!耕种它就有五谷长出来,挖掘它就有甘泉涌出来,草木在它上面生长,禽兽在它上面繁育,活着的人在它上面立身,死了的人葬入它里面,人们赞赏它的功劳而它却默默无言。甘愿为人之下的人,大概就像泥土这样吧!”
(三)
齐景公问晏子说:“忠臣事奉自己的君主该是怎样的呢?”晏子回答说:“君主有难不殉死,君主出逃不送行。”齐侯说:“君主割地封赏他,分赐爵位使他显贵,但是君主有难不殉死,出逃不送行,可以说是忠臣吗?”晏子回答说:“如果臣下进言被采用,君主就会终身无难,臣子又何必去殉死呢?臣下的谋略被听从,君主就终生不会出逃,臣子又何必去送行呢?如果进言不被采用,君主有难臣子却去殉死(却为他而死),这就是胡乱送死;有谋划而不被君主听从,君主出逃而去送行,这就是奸诈虚伪的行为。所以作为忠臣,是能够使君主采纳善计良谋、而不与君主共同陷入灾难的人。”
(四)
赵简子从晋阳到邯郸去,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引导车队的官吏上前问道:“您为何要停车呢?”简子说:“因为董安于还在后面。”官吏说:“这是三军的大事,您为何因为一个人而滞留三军呢?”简子说:“那好吧。”驱车走了百十步又停了下来,引车的官吏正要进行劝谏,董安于正好赶到了。赵简子对董安于说:“秦国与晋国相连接的道路,我忘了命人堵塞它。”董安于说:“这就是我留在后面的原因啊。”简子又说:“官府的美玉,我忘了派人带上它。”董安于回答说:“这也是我留在后面的原因啊。”简子又说:“掌管朝觐聘问的烛过已经年迈了,他的话没有不被晋国所取法的,我走的时候忘了派人向他辞行并致意。”董安于回答说:“这也是我留在后面的原因啊。”赵简子可以说得上是对内能自我反省,对外又能知人善任了,所以他身心安乐而又使国家安定。御史大夫周昌说:“君主果真能像赵简子一样,那朝政就不会有危机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C(颈联并没有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16.①直抒胸臆:诗人收到友人来信,得知友人难以忍受衡阳的炎热,直接劝慰对方不要悲观,正好可借雁寄语。②借景物抒情:作者借“蒹葭”“橘柚”表达自己对美好品格的追求,寄托怀人之思。③用典抒情:引用“白蘋洲”典故,劝勉友人,表达对友人的遥远祝福。(每点2分,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3)示例: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户盈罗绮,竞豪奢。(每空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18.示例:①持之以恒(心无旁骛、坚持不懈) ②休戚相关(息息相关) ③泰然处之(安之若素)(每空1分)
19.第一处:“丝毫不顾高速飞行潜在的坠机风险和对身体造成的影响”语序不当,改为“不顾高速飞行对身体造成的影响和潜在的坠机风险”;第二处:“解决了歼8跨音速飞行时的抖振”缺少宾语中心语,改为“最终成功解决了歼8跨音速飞行时的抖振问题。”(改对一处给1分,改对两处给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20.①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顾诵芬的勇敢、刻苦、无畏的科研精神;谦和、虚心、务实的工作态度;沉稳、内敛、包容的性格特点。
②排比:三组语句,形式整齐,节奏感强(音乐美),突出顾诵芬的特点,有层次地表现出顾诵芬的科研精神、工作态度和人格魅力,表现出对顾诵芬的赞美与敬仰之情。(每点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21.①逻辑上:这句话写了叙述者先被鸡啼牵引视线,后以公鸡的高冷顾盼带出架上菊花,由低到高,视角转换自然流畅。②意境上:由公鸡的高傲冷清再联系到架上的菊花,二者形神毕肖,色彩华贵,与意境谐调。句意联系紧密,可以用逗号。(每点2分)
22.①“叆叇”本意是云彩很厚,这里借助云彩的层层叠叠来形容菊花花瓣的繁复。②使用叠词,强调了繁复的程度,形象生动地写出菊花盛放的美丽。(每点2分)
四、写作(60分)
23.参考立意:共性与个性、尊重个体才能共克时艰。
文章由超然客公众号校编,分享旨在服务教学,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