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北京2023年高考步入倒计时百天。日前,一则关于 “ 2023年高考难度大调整” 的传闻在网络持续发酵 ,让不少老师、学生和家长高度关注。
这是真的吗?据教育部在官方网站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并没有 涉及命题难度的事情,但却释放出关于考试方向的信息,特别强调了“高考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高考命题不是 难了,而是试题内容和考查形式更 “活”了。
如何让学生复习更高效,跑好冲刺“接力棒”?我们特邀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正高级教师针对近年来的高考命题趋势来支招。
语文备考
突出重点 务求精准
何杰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语文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员(正高级职称),北京市特级教师
避免全面开花、平均用力
进入二轮复习,教师 一定要考虑精力成效的性价比。一般而言,语文学科相对容易上分的板块是背诵默写、语言运用、多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含《论语》阅读)和大小写作。这里所说的“容易上分”,并不是说这些板块题目容易,而是因为这些板块的内容特点,或者是“练了就有效”(比如背诵默写、多文本阅读、语言运用和文言文阅读),或者是“讲了就有用”(比如大小写作),这些内容就可以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应对。
这里并不是说古诗词鉴赏和文学作品阅读(含《红楼梦》)要放弃,而是这些板块可以不再进行专题复习,跟着平时综合练习认真完成并讲评即可。这两个板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情感体验积累要求很高,不是短期内能迅速提高的。相比而言,前述各个板块对于语言积累、基本语句理解和答题思路掌握有更多依靠, 经过科学训练与精准讲解,学生是可以有较大提升的。
贯彻复习的“三精准”原则
二轮复习中, 综合训练必不可少,但一定不要靠所谓“题海战术”,而是 务必贯彻精准训练、精准讲解、精准理解的“三精准”原则。
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本中某一词、某一句的精准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细致认真态度,主观简答题则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本中某些句段的准确把握。这要求学生要提升精读能力、细读能力,培养认认真真读文本的意识与能力。
对于各种题目的答案,教师要精心钻研。平时训练考生的做答内容与命题答案不可能完全符合,师生要认真分析所有命题答案的得出逻辑、思维框架和知识框架。经过一段时间,对相应的文本、题目做分析后,我们是可以总结出类型化的答题思路的。
一旦做完某份练习,总结完相应的思路后,一定要把所读文本、所做练习题目重温一下。哪怕是旧题重做,都是对所学内容的积极巩固,此即为温故知新。
至于写作,建议师生认真研读几个有类型意义的题目,将题目的关键点找准,分析每个题目的类型特点,每个题认真钻研一至两篇典型例文,分析这些例文对题目的应对思路和成文思路,从中吸收相应的类型经验。
数学备考
抛弃“题型”“套路” 做思维的引领者
张鹤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数学教研员,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正高级教师
强化“理解问题”的复习力度
在高三复习的最后阶段,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落实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成为高三数学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在一轮复习中,一些课堂上会暴露出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活动常常受制于教师,缺乏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缺乏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不习惯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做出选择和判断,还没有形成先理解数学问题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习惯。一些数学基础稍弱的学生更喜欢按照老师教给的“套路”去解决问题,通过“套”公式得到问题的答案、通过背结论甚至按“题型”背所对应的解法去解决数学问题。
因此,要解决高三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关键在于 要让学生能够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 强化针对理解问题的复习力度, 强化学生在研究问题中找到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体验。
变“讲题”为研究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 变“讲题”为研究问题就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教学方法。教师把所选用的成题改成问题的形式,具体操作上可以只给原题目的题干部分,也可以把题干中的条件拆分,按照原题干的逻辑顺序分别给出,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这样的设计就是遵循着解决数学问题的逻辑,即先理解问题、对问题中的研究对象的性质或关系进行分析,再寻找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经过一轮的复习,学生已掌握了各种解题方法,最后阶段的复习还要不要给学生讲更多、更新的解题方法呢?实际上,此阶段的复习最重要的不是在解题方法的“多”上下功夫,而是要“多法归一”。也就是要帮助学生提炼出所掌握的众多方法的共性,能看到各种解题方法背后的思维规律。
做为教师要坚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是可以教会的,因为这些方法是有内在思维规律的。这种思维规律源于对数学问题本质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如果是代数的研究对象,就要研究其具有何种代数性质或代数关系,再进行演绎。这种演绎可能是转化为几何的形式,如图象,也有可能是进行代数的推理等。如果是几何的研究对象,那么就要研究其几何特征,包括几何性质或几何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再用代数的数量关系来刻画。
总之,教师要有抛弃“题型”“套路”这种复习方式的自信,做探寻数学本质的研究者,做学生数学思维健康成长的引领者,让我们的学生能够以思维活动主人的姿态去享受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以积极进取的思维状态去迎接人生的一次思维盛宴。
英语备考
聚焦有效策略 激发学生潜能
梁亚平
北京汇文中学教育集团英语教研组长,北京市正高级教师
2023年高考英语试题将进一步强化高考的育人功能。试题将凸显真实性,所用素材来源可靠,注重题材的丰富性和体裁的多样性,涵盖社会、科技、文化、生活等方面;试题会注重公平性,内容坚持三贴近——贴近考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城乡差异。试题注重整体感知,强调阅读能力,对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一轮转入二轮,一线教师要帮助考生选对复习策略,科学把握复习节奏,建立信心,从而决胜高考。
主题引领,整合重组
以课标主题语境下的主题群为统整,同时对照近三年的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的题材,重组教材中的单元和语篇, 按主题梳理知识结构图,建构主题引领下的词汇语义网。
读写结合,一举多得
在理解性技能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表达性技能,盘活上述按主题梳理的知识结构图,学生会感觉有话可说,从而在提升书面表达质量的同时树立提升英语水平的信心。
依靠语境,灵活理解
不少学生复习备考中,花了很大气力在词汇上,但收效并不明显,经常遇到明明一个句子或一个文本里每个单词都认识,却读不懂的情况,从而导致失分。其实, 问题的根源之一是熟词生义。一词多义是英语的特点之一,另外因为语言是有生命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义项会随着时代发展出现,有的熟词不小心就成了生词。词汇离开了语境就没有了生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选取合适的语篇,通过重读细读, 深度理解语篇话题下的语言的特有内涵。此外,要通过把握句子结构,抓取核心信息, 提高阅读速度和对全篇主要内容的把控能力。
精准把脉,注重反馈
通过分析、对比期末统练试卷,引导学生通过数据找到发展空间,准确把握不同考生的提升点,发挥好数据的鼓励效应。教师日常要 设计评价量规,突出评价重点,借助多形式的反馈,调动学生的自评、互评,以及完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等面批。
转换视角,提升思维
一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在的网络资源, 关注时事和热点话题,精选语言和主题都合适的原版教材或者外刊语篇,根据学情适当剪裁,设计问题提供给学生作为泛读材料,既能拓展视野,积累背景知识,又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短板。
教师也可以 引导程度好的学生尝试自主提问,思考如果自己是命题人,会提出哪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是透过不同视角进行独立思考和提升思维能力的过程,给学生机会充分考虑考查目标、考点设置和能力层级,让高考题摘下神秘的面纱。
策划:常悦
编辑:苏珊
编审: 常悦
终审:王宇 苏金柱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