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老师们的日常工作中,除了学生,还需要和家长打交道。如今,年轻的父母接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对于育儿有着自己的理念和看法,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老师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爱“质疑”、很“挑剔”的家长。
那么,遇到“挑剔”的家长,老师们应该怎么做?本期,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让“挑剔”的家长成为家校协同最大支持者
管杰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育集团校长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面对部分家长“挑剔”或“出格”的要求,我们首先要明白,这些要求的提出,不是因为家长对教师或学校先天存在偏见,而是由于对孩子成长教育的关注。
从本质上来讲,“挑剔”的家长同我们一样,都是希望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从而更好地成长。特别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们,更愿意借助自己认可的知识和经验来教育孩子。但如果这样的期待过于热切,当家长们认为学校的教育方式与自己实施的不一致时,就会因为担心影响到孩子而提出一些“挑剔”的问题,并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让教师重视、采纳自己的想法,确保孩子教育的效果。
这样分析下来,我们会发现,这些“挑剔”的家长,恰恰可以成为家校协同教育的最大支持者。我们需要做到的,无非是以下两个方面:
展现身为教育者的专业智慧,化“质疑”为信赖。很多“质疑”,源自家长对自己教育理念的自信和对教师、学校的不了解和不信任。尤其是新手教师,很多时候会被家长们担心“没有经验”“太年轻”“不会教育孩子”。为打消这样的顾虑,教师需要在沟通中展现出专业智慧,以此取得这部分家长的信赖。
例如,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如果教师只会说问题、说现象,讲不出背后的原因,更提不出解决的策略,就会让家长认为老师在教育方面是不专业、不值得信赖的,甚至是无能为力的。但是如果教师能充分借助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依据学生成长阶段的规律,介绍自己的教育理念、方法,并针对具体现象提出可操作的建议,就会向家长们传递出这样的信息:这位教师虽然年轻,但确实是懂教育、会教育的,也能够和自己一起帮助孩子顺利成长。
完善家校沟通的常态渠道,化“挑剔”为建言。即使教师树立了专业教育者的形象,也不能保证能与所有家长的教育理念完全达成一致。毕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环境不同、教育实施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定位也不同,难免出现形形色色的个性化问题和需求。
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分歧,教师也不必焦虑。教师和家长的大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起家校沟通的常态渠道,让所有家长认识到,教师很重视家长的看法,愿意听到家长的建议;家校的沟通形式也不只有“解决问题”,更可以针对某个话题集思广益。
通过这样的沟通渠道,一方面可以让更多家长更深入地了解教师教育行为背后的理念、目标,形成认同,避免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误会;另一方面也让家长感到自己的想法真正得到了尊重,为后续沟通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然,在听到家长的建言之后,教师的反馈也需要讲究沟通的艺术。有可取之处的自然要听取,不甚合用的也要从中找出值得肯定之处。总之,面对“挑剔”的家长,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正确看待家长的质疑;不要外传家长告诉你的隐私;不要刻意去讨好家长;不计较也不要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没有意义的消耗中,努力学习家庭教育政策和理论知识,在教育过程中实践育人。
从家访做起 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
李亿
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附属方家胡同小学教师
北京市骨干班主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长素质水平的提高,使得他们对于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和所面对的教师水平都有着自己的评判与要求。但是,对于要面对所有学生的教师来说,家长提出的某些要求甚至于某些质疑是要直接面对的。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如何能够巧妙解答质疑,如何能够在不影响其他学生利益的情况下照顾到家长的需求,还是要用些心思、讲究些方法的。我就从如何“把握好第一次见面,形成良好印象”这方面具体谈一谈。
新教师在接触新班级的时候,需要做好对学生信息的整理分类工作。这个环节完成好,会使后期的工作开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整理信息的开始就需要完成好家访工作,让家长们对老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家长阐述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对于孩子培养方面的需求,作为后期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个性化方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家访前、家访时、家访后,教师都要做好充分准备。
首先是家访前做好充分准备。可借助信息登记表或者上一任班主任的描述,了解孩子姓名、特长、个性特点以及家长基本情况;完成首次通话,和家长沟通好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对于不愿意和老师在家中交流的可以选择在学校附近,但不建议去餐厅和环境较嘈杂的地方。通话时注意交流的时间不要过长,态度要温和,目的明确但语速不要过快。
教师和家长见面前注意形象整理,服装款式简洁端庄,不必太职业化,颜色以淡雅为主。对于女教师而言,可以淡妆或素颜,鞋跟不能过高过细,款式要简洁。这样的状态比较低调,容易给家长形成稳重、端庄的感觉,可以避免家长对老师形象的品头论足,有利于形成良好印象。
家访时,教师要初步了解学生特点和家长的理念。在交流过程中,首先要自我介绍,内容要简洁,要能从自己的学识、个性特点、带班经验谈起。如果经验不足,可以从实习经历谈起,以此让家长对教师产生信任。其次要倾听家长和学生的情况介绍,如日常管理学生的人主要是谁、学生学习空间怎样、完成作业情况、爱学习什么学科、喜欢哪位老师、是否在班级中担任相关工作、和谁是好朋友。此时要边倾听边记录,方便后续整理资料,建立学生档案。引导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和已有的教育方法进行阐述,并初步掌握学生及家长的基本特点。
家访时间把握在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基本内容了解后,教师要针对自己的记录,对学生家长进行简要反馈,明确告知,自己会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帮助,并对学生提出希望。最好能和学生进行合影,拉近和学生的亲近感。
家访后教师要注重总结整理。家访后,要及时对于交流时所记录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成“问题”“现状”“提高点”这几方面,便于后续开展工作。和学生具体接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一定要再次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尤其是家访时的表现和现实有出入的学生,要和家长多沟通,帮助他们正视孩子的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方法,配合教师的工作。
面对家长 不卑不亢展示自己的专业本领
孔红
北京市大兴区第五小学教师
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
30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家长的“挑剔”不只是针对新手教师,有的时候即使有很多年教育经验的老师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新手教师不要太过紧张,也不要产生畏难情绪。
在工作中,为了减少家长“挑剔”,可以在新接班、未与家长见面是时候,先亮相给家长一封信。自己做自己的代言人,宣传介绍自己,给家长吃下一粒定心丸。信件内容可以包括自己的学习经历,对教育事业的爱,自己的教育理念,并表示自己愿意与家长合作共同教育好孩子等。这是经验之谈,大家可以试一试。
家长对新老师“挑剔”,实际上是基于心理上对新老师的不信任,因而产生质疑。所以,作为一名新老师,要时刻有这种心理准备,应该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表现来赢得家长对自己的信任。其实老师的一言一行,特别是与家长在接触当中的交流会随时让家长对老师有一种评价、一种审视,所以说,教师自己的言谈举止应该表现出很高的素质,这样通过一些日常的交流,家长也能逐步树立对老师的信任。
例如,一是让家长意识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关注。可以跟家长经常去交流孩子的一些问题,包括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特别是要学会用激励的语言,多鼓励,多表扬,可以通过一些小事儿、一些细节,把一些在平常学校观察到的孩子的情况反馈给家长。这样,家长能从内心感觉到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爱,在关注度方面得到家长的肯定。
二是老师在召开家长会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把自己的班级管理理念,无论是教学还是班级管理方面的一些好的方法和想法,与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能够意识到,即使是新老师也是特别有工作方法的,让家长觉得年轻老师有朝气、有活力,也特别有思想、有想法儿,从心里对老师刮目相看。
三是态度要不卑不亢。新手老师因为年龄比较小,在跟家长的交流中虽然特别真诚,但也容易让家长感觉“气场弱”。这时,教师应该有一种不卑不亢的状态。自己的专业是教书育人,孩子在校应该听从老师的教导,家长也应该配合学校的相关工作,这种状态要能够呈现出来。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与家长建立一种和谐的家校关系,“挑剔”的家长就会越来越少,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家校同心同行、共育孩子美好未来的局面。
策划:赵翩翩
编辑:苏珊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