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私立到英国私立,儿子却“水土不服”…我终于体会到不同教育理念的激烈碰撞

2023-03-07 07:52:13 来源: 外滩教育

看点 下文作者一家在去年回到了英国,作者细心地发现,在学校学得不错的儿子,其实并不适应英国学校的学习。究其原因,才发现是儿子原来的学习方法不太奏效了,学习也缺少成就感。而要解决儿子的学习危机,作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中英教育理念的差别。发现英国基础教育看似轻松,但一个愿意深入学习的孩子,仍旧可以找到一条适合的道路。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不列颠恩典之家 (ID: gh_41459d845a5f)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丨佳佳 编丨Luna

我们来英国半年了。

在经历了最初的陌生感和新鲜感之后,孩子们已经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甚至还挺喜欢慢悠悠的节奏,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发展兴趣。

但在学习上,桥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水土不服”,他和我心里都很清楚,有一段时间他没能特别好地“适应”英国的学校。

桥桥目前所在的私立学校有着你能想到的一所好学校所拥有的许多条件:师资、生源、硬件设施、人文关怀、校友资源、社区支持……

高大上的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课程几乎没有孩子不喜欢,桥桥当然也喜欢。

表面上他正常上课、放学、做作业、社交、运动,都没什么问题,挺享受的,无论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也都对他很认可,但他暂时还没有在这里的教育体系当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

不能很好地“适应”有着复杂的、非单一的、交织在一起的诸多因素。

这半年来有好几次桥桥都流着泪跟我说: “妈妈,我不懂,为什么我不能像以前那样学习?”

这不仅让他难受,也在某种程度上困扰着我,甚至一度让我产生很大的疑惑—— 进了这么好的学校,为什么他却无法真正享受?我的孩子究竟适合什么样的教育?不同的教育体制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并塑造着孩子?

同时我和桥桥一样迫切地想要找出“答案”,一起抽丝剥茧把“水土不服”的病因找到,才能“拨开云雾”,不再背负着“拖累”他的心理重担轻松前行,重拾自信,在这里的水土中也尽情绽放。

中国化的教育内核,

让勤奋的桥桥如鱼得水

桥桥的“前半生”生活在中国。

他之前在上海接受的小学阶段的教育让他甘之如饴,也为他带来了无以伦比的成就感。这家小型私塾有点像“奶黄包”。

外壳看起来非常国际化——除中文以外,所有其他课程使用的都是英文教材,和国外学校有着密切的合作和交流,活动也兼顾了本土和国际化的需要,仪式感拉满; 但学校的内核则很中国化,强调勤奋、规则,校风学风严谨,相信“自律带来自由”。

最难能可贵的是,那里的老师特别注重对于孩子心灵上的浇灌和信仰上的启蒙,以上这些都是我和孩子爸爸David在当初为孩子择校的时候比较看重的。

我并不喜欢“内卷“这个词,因为它透着浓浓的功利主义味道。

但不了解这所小学校的人很容易给它贴上“内卷”的标签——学习的内容多、难度大、作业重,对学有余力的孩子会鼓励他们超前学习,加大难度,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圈,挑战自我。

作为曾经身处其中的家长和老师,我十分了解学校并非功利主义,或实行“题海战术”,或不管不顾地拔苗助长。 但追求勤奋、拼搏、极致的风格的确相当东方。

不可否认的是,这所看起来很“鸡血”的学校纵使让孩子学得挺辛苦,但也为桥桥打下了十分扎实的中英双语的基础,他也学得如鱼得水。

学校小,一个班就8-9个孩子,再加上爸爸是英国人的“先天优势”,所以他几乎每门功课都是第一名——每年年终评选都是拿奖拿到手软。每一位教过桥桥的老师也被他的勤勉、认真、好学和顺服所感动。

他的确是中国人传统观念当中的一名好孩子。努力做一名有敬畏感又态度认真的好孩子是没有错的。

不同的教育体系和观念,

让孩子有了心理落差

在桥桥读小学的最后一年,我们全家决定回到英国生活,最舍不得的,除了故乡的亲人和朋友,就是这所小学校。

帮助他从“中式”小学到“英式”中学的过渡的确成为我们搬家的主要考量之一。

得益于之前扎实的英语基础,作为插班生的桥桥在进入英国的学校后几乎无缝对接,很快就跟上了班级的整体节奏,数学和英语刚进校时被分进了B班,但一个学段之后就被升到了A班。

可作为敏感的妈妈,我隐隐感受到桥桥没有以前那么享受学习,期待着每天去上课,学习到新的知识,并且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问不完的问题。

虽然脸上仍挂着憨憨的微笑,但总感觉他心事重,有着说不出来的闷闷不乐。

圣诞节假期快结束的时候,他出现了比较大的情绪,向我和David坦言有点儿不想去上学,原来他的心理状态比我们隐隐感受到的还要严重很多。

我特地安顿好弟弟妹妹,David和我陪着他促膝长谈了几个小时。桥桥告诉我们大致有四个方面让他不怎么适应。

最先不习惯的就是这里的学校没有课本。没有课本,就意味着他没有办法像以前那样按部就班地提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的内容无法温故知新,上课听完了就完了。

其次是作业少。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可当以前平均每天至少两小时打底的作业量,骤然变成几乎没什么回家作业的时候,这也让他有些无所适从,因为一直以来他都将认真完成作业当成自己复盘当天学习内容的一种方法。

第三点是学习的内容“不够难”。这方面在他擅长的地理、历史和科学学科上尤其明显。他以前学习的人文学科涵盖了美国史、一战二战等宏大主题,到了这里变成了“利物浦当地历史”、“披头士乐队”和“气候变化”;科学学科也直接降维成了在他看来很“小儿科”的内容。

最后一点,也是于他而言可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英国的小学阶段缺乏明确的评估手段这令他既没了成就感,也没有办法知道自己学习得到底怎么样。

在以前的学校,每一次作业、小测、测试、考试都有评分,都有老师详细的评语反馈。作为一个常年拿A的孩子,无形当中他也被这些A“捆绑”住了,当他太习惯于外界的肯定时,没有了这些A,他对自己的评估也随之缺乏了自信。

在这里,作业老师是不打分的,做了就做了,没做好像也没什么后果;小测、测验几乎没有,一个学段结束时有个阶段评估,但分数不会对孩子和家长公布,因为这被认为是孩子的隐私,分数的功用就是学校内部作为分班教学的依据——根据成绩分成ABC三档,因材施教,仅此而已。

开一对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不会就着分数来跟你谈,他们更多地是鼓励、肯定孩子的闪光点,并提出一些可在某方面下功夫的建议,但也仅仅是建议而已,你可以选择听一听,也可以直接忽略。

之前的学校更像一位要求你“克己复礼”的严父,而现在的学校则像一位充满包容、甚至有点儿宠溺孩子的慈母。

有时候我也在想 ,究竟是桥桥的特质比较适应以前学校的那种高强度、勤反馈的学习方式,让他学得这么充实又愉快;还是学校严谨甚至有些“死抠”的学风塑造了他的特质?

但如今他来到了英国,进了一所好学校,他需要努力学会适应新的环境。有心理落差是现实,但留恋过去是无用的。

英国基础教育究竟注重什么

我和David不止一次深度讨论过中英两国之间基础教育的对比。

英国私立学校的基础教育注重的是什么?其实不能很粗浅简单地用“快乐教育”或“精英教育”来定义它。

首先英国国家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私立学校会在分班的情况下对快班加深一点难度,总体基础教育的难度不大,但涉猎的范围却很广泛。它的目的更多是让孩子什么都尝试一下、体验一下,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中学阶段进行更深度的学习。

简而言之,英国小学对孩子没有太高的要求。你学得开心、自在、有自己的想法就好。

其次,英国学校真的非常注重体育,不仅有体育课,更有五花八门的体育社团,足球、英式橄榄球、板球、篮网球、兵乓、曲棍球……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参加,风雨无阻,哪怕是泥泞的下雨天或零下几度的冬天也要在室外打球,磨练你的意志;但如果你不想参加也绝对不会有人来逼你突破自己的舒适圈,你是自由的。

体育比赛也多,隔三差五就组织校际联赛,且不占用课后时间。有时候出去比赛一去就是一整天,落下的课也不用补,秋季学段曾经有一周最夸张,桥桥五天里有三天都出去参加英式橄榄球的比赛。在他们看来,上课的内容落下了没什么好补的,后续接上就行,他们认为没学到某一课或某一个知识点并不是那么重要。

这点在孩子请病假的时候也是一样,以前在上海如果桥和虔生病没去上课,我就会有点“焦虑”他们落下的课怎么办,按照那强度,两三天落下的功课就如滚雪球般,但在这里请好假我会问老师“要不要在家帮他们补一下?”老师都说不用。

第三,英国的基础教育并不注重从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学习水平。这也是为什么学校的小测、测验这么少。它不注重知识点的考核,比如科学教育更加注重研究的方法、过程和实验,大纲中会要求孩子学会系统理性思考,鼓励自主尝试去解释现象的原因,预测事件的发展。

小学教育阶段,相对更加重视的科目是数学和英语。英语也是以阅读和写作为主,较少有单独考核拼写、语法和零碎的知识点。

写作基本上只要你写了,老师就会鼓励你,很少看到评语和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教师的角色是协助学生自己去探索,并非评判的角色;阅读也不会让你写什么读后感、书评,读了就好,多读就好,至于读得怎么样也无从评估。

这两点和传统的中国式学习还是很不一样的——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比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更为重要。

再有就是英国私立学校令人羡慕的各种资源,包括校友资源。

学习莎士比亚戏剧了,就请了一个当地的戏剧社来给孩子们演出《哈姆雷特》,并组织了一周的戏剧营专门教孩子们欣赏戏剧并进行剧本创作;有一名校友是目前英格兰地区唯一一个玛雅文化研究室的专家,就邀请她过来给孩子们做演讲。有另一名校友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儿童文学作家,就请她过来做新书签售会……

这些的活动固然好,但回到学习的本质,对于一个真正渴望用知识搭建起框架的孩子,这里的教育却一度让桥桥并不满足。

英国基础教育还缺什么?

看上去很人性化,且不内卷、不鸡血的英国基础教育难道还有什么缺乏吗?

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恰巧读到了一些相关研究的文章。与此同时,David也给我分享了一个采访,是《周日邮报》(Mail on Sunday)的专栏作家彼得·希琴斯(Peter Hitchens)抨击 英国教育体制有着逐渐“轻视基础知识”的倾向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的教育体系逐渐摈弃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当然有很大的弊端,但矫枉过正,仿佛教育一旦跟“传统”沾边,便是沾染了原罪。传统的教育方式被归类为观点保守、思想陈旧,搞不好还会被指责为“精神虐待,不尊重儿童的权利,只是盲目地规训他们”。

瑞典的教育研究者佩尔·科恩哈尔便注意到了: 关于学习的经验研究被无视了,而基于学生、注重专题研究的学习方式则被奉作绝对真理。

可是认知研究却表明,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恰恰有赖于事实性知识。认知科学家威林厄姆(Daniel T. Willingham)有一篇文章叫《批判性思维:为什么如此难以传授?》,他发现,批判性思考十分需要学生拥有和问题本身相关领域内的知识。

人们缺乏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原因在于,遇到复杂问题时并没有相关领域的知识,即便有,也常常只能看到知识的表面结构而非深层结构,而对于真正的专家,知识是围绕领域内的核心概念而展开的。

如果没有大量的背景知识作为支撑,批判性写作也犹如“空中楼阁”。也就是说,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完全依赖于对学科知识的良好掌握。以非常表面的形式实践“以学生为中心”,得到的结果肯定也会是表面的。

个性化学习与主动学习,绝不意味着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生自己。

“对症下药”,找到融入新环境的方法

了解了英国基础教育目前的现状,就似乎能够更加理解为什么桥桥会出现某种“水土不服”。在不考虑“在家教育”的想法以后,我们和桥桥就要积极想办法努力去适应、去融入,找到适合自己的点去发光。

针对桥提出的四点“不适应”,我们和他一一来“对症下药”。

“桥桥,没有课本其实并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实上,你自己也认为死守着课本是不可取的学习方式。 倘若有你自己喜欢的学习主题,你仍然可以像以前那样去看更多相关的课外书进行补充

“嗯,妈妈,你说得对。这一点我也想通了。”

“作业比较少不代表你不能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复盘, 和以前按部就班的甚至有些繁重的作业形式相比,你们现在的作业形式更活,你最近的那个用乐高搭玛雅文明遗迹的历史作业你不就挺喜欢的吗?有时候,不够有用的作业其实反而是浪费你的时间。现在你有了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更喜欢的事情,不香吗?”

桥桥觉得目前学习的内容相对比较浅, 我就特意花了两个小时,耐心地和他仔细地过了一遍半年后升到中学他所要学习的所有科目,包括数学、英语、古典学和拉丁语、第二外语、生物、化学、物理、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商业、戏剧、艺术、设计和科技、电脑、音乐、体育、宗教和哲学。

看着这些科目介绍,桥桥的眼睛里闪着光。

我们一起看了一下这些学科的内容介绍和教学大纲,七八年级大概会学到什么样的水平,九年级到12年级又会学到什么水平。(有些科目比如经济学,只有高中才有)

我还让桥桥给每一门科目根据他喜欢的程度排序,他最喜欢的科目依次是:地理、历史、化学、生物、数学、体育、音乐、设计和科技;不是特别感兴趣的是政治和戏剧;第二外语他想学西班牙语、德语和法语。

桥桥说:“妈妈,我现在特别期待上中学,中学的这些科目都好棒!我希望可以学得多一点。”

“是的,桥桥,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你若有心想要学习,有大把的资源可以支持你。你要相信你以前所积累的以及现在正在学习的知识、方法、经验都不会白费的。千万不要放弃努力,你会厚积薄发的,要相信自己。”

学习离不开踏实努力

挫折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为了进一步帮助孩子,我和David还约了桥桥的班主任Mr. O进行了面谈,他的班主任很重视我们反馈的情况,先在校内找桥聊了聊,和我们面谈的时候把桥桥列的内容和我们一起分享。

“我注意到James(桥桥的英文名)是一个特别好学且十分遵守纪律的孩子。前几周我们邀请一位牛津大学的教授来给孩子们介绍古英语知识,我就坐在他后面,看得出来他听得非常认真。

你们反馈的情况挺及时,对于有一个对自己要求这么高的孩子做学生,我还挺开心的。在接下来一个学段中,我会给他额外加一些阅读材料。我们历史课马上也会开始学习一战二战的内容,我挺期待James是不是能给课堂带来启发和亮光。”

转变很快就来了:

班主任第二周就从家里带来了一款脑力游戏借给桥,还借给他课外地理的书;

任课老师 知道桥对生物、化学特别感兴趣,就把一个去英格兰西北癌症研究实验室参观的名额给了他;

桥还被推荐参加了十年级学长的校内中文学习班,尽管桥桥的中文已经很好,但这也是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也让他萌生了做中文小老师的想法;

我们也在积极联系学校让他参加英国初中生GCSE的第二外语(中文)的毕业考试,帮助他尽快拿到证书,增强他的自信。

我知道桥桥暗暗卯着劲还在等待着一个可以证明自己的时刻,但我更他明白, 学习是一个贯穿一生的过程,如果一直没有成就感,也不要放弃踏踏实实地努力。

去年11月,学校有个音乐类的奖学金可以申请,还选到了桥桥参加学术类奖学金的考试。

桥桥出现了典型的“想赢怕输”的心态,他想去但又害怕失败。我们认为去参加考试只是为他提供一个机会,应该要去尝试。

我给他举了个例子。

“就好比你特别喜欢足球,有一个比赛选拔你是不是可以去参加世界杯,你会去吗?”“我肯定会去的。”桥毫不犹豫地回答。

“但是参加选拔的人高手如云,他们的水平可能远远在你之上,你去大概率是去当炮灰。或者你即便被选上了,也只能做替补,这个时候你还会去参加吗?”“我想我还是会去的。”他答道。

“对呀!因为去参加世界杯的选拔,你才能知道自己大概是什么样的水平,也知道自己和其他更优秀的运动员的差距,也会更有努力的方向。另外,人还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妈妈,我懂了,我会去参加这两场奖学金的考试的。”

有些遗憾的是,两项奖学金桥桥最终都没有拿到。收到学校邮件时,我们心里都有些小失落,但很快就调整了心态。

作为插班生,桥桥已经表现得很好了,并且最重要的是,孩子经历了挫折,这正是一直顺遂甚至有些脆弱的他所需要的。

而春季学段,地理历史课学习的是丝绸之路和玛雅文化,一个和中国有关,一个是他感兴趣的主题,数学最近在学习几何,老师还特别设计了和角度相关的赛车场项目让孩子们参与,也是他非常喜欢的。

放学接他的时候,小家伙的“话匣子”又打开了,我知道那种“如鱼得水”的状态正在慢慢回来。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编辑:Edt_58

最近更新

河南城建学院召开2023年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暨调研座谈会 环球热点评
阿坝师范学院顺利召开2022级学生军训动员大会
热文:渤海大学举办校园开放日暨本科招生咨询会
世界热讯: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圆满落幕
甘肃省委宣传部专题调研指导陇东学院校报出版工作
江西高考状元出炉,超高分数破纪录,家庭背景曝光还真不是普通人 环球即时看
密歇根大学被控伪造学生成绩,可能被取消大学资质?
卡内基梅隆大学十年间“扩招”近2000名中国学生!
薪火相传!陕西这所民办院校,名气不大,实力却很硬核
焦点讯息:青海2023一年级建造师考试报名流程
青海2023一级建造师考试报名时间:6月30日-7月10日_每日聚焦
江苏2023年度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
青海2023年度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
为什么不建议自考新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2023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各专业招生人数是多少 头条焦点
2023西安工商学院招生计划-各专业招生人数是多少
2023山东航空服务本科分数线多少分
天天视点!2023湖南女子学院招生计划-各专业招生人数是多少
2023贵州高考志愿有哪些批次
愿你带着欧亚DNA远行——西安欧亚学院会计学院2023届毕业典礼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_世界热资讯
访企拓岗促就业|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一行赴惠州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洽谈校企合作事宜
牛津大学发布2023年度录取报告!录取3271人_全球观焦点
【时快讯】创新高!深圳2023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12.45万人
哥大宣布永久退出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评选!
天天关注:深圳再添一国际高中
北京将新建一所一贯制民办国际化学校
新疆2022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补考)合格人员名单公示(共709人)
呼和浩特2022年初中级经济师资格证书发放通知
每日视点!重庆2022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补考)资格复核通知
兴安盟2022年初中级经济师考试合格人员证书领取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