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房涛
来源|华师教育研究院、 星教师
(资料图片)
问:要讨论作业,先要思考清楚第一个问题:学习是什么?
学习是一场与遗忘之间的战争。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课堂数据和作业数据。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好习惯里也包括作业的完成习惯。
根据遗忘曲线,如果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不及时巩固,对“新知”的遗忘率是很高的。作业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巩固记忆。
所以,对于学习而言,作业不是学习的附属品,一定是需要存在的。它不止具备巩固和复习知识、查漏补缺、培优补差、赢得考试、取得高分等功能,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管理的机会。
作业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连锁反应,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一份作业设计的优劣,对于学生有非常大的影响。
以往的作业设计,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今天的作业最好不要是纯学科作业,它应该是包裹在情境中的学科作业。一旦作业包裹在情境中,而且这个情境又和学生直接相关,那学生肯定爱做。
01
如何理解基于单元的作业
单元,除了自然单元,还有重组单元,包括学科内重组、学科间重组、跨学科重组等。本文重点讲自然单元下的作业设计。
普通课时一般以某个点状的具体内容作为学习重点,具有一定的片段性、零散性、割裂性。相较于某个单独课时而言,大单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关联性、综合性、递进性和相对独立性。大单元视角和核心素养所追求的项目式学习、基于理解的大概念学习、主题式学习等是完全一致的。
而站在大单元的高度再看分课时,就能把课时与课时之间重复的部分删减,让作业更优化、更适合。
基于单元的作业设计,首先来自于大单元目标及达成标准。
所以,以“大单元”为单位的系统作业设计,不仅可以从中观角度避免教师宏观把握学科课程整体要求的困难,又可以避免从微观角度仅仅把握某个课时的割裂问题。
02
大单元作业的五项原则
首先要明确, 大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一定是集体作战,只靠一位老师做大单元作业设计是挺难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大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带头人,是年轻教师作业设计与实施的领路人。
原则一
科学性与针对性。
一要指向学科本质的理解及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
二要体现课标中提出的核心素养。
三要设计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作业,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考虑作业内容与课程内容的一致性。
原则二
目标与作业一致性。
作业设计要与学习目标匹配,把“评价”嵌入作业布置之中,充分发挥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其中还要考虑到处在目标和作业之间的学习过程,目标到作业可以一一匹配,但是经过学生的学习之后,有一些就可以不作为作业了,尤其是一些查漏补缺类的作业。
原则三
层次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不要让所有学生做同样的作业,作业的内容要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作业,避免“吃不饱”和“吃不了”的情况发生。另外要注重趣味性,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让学生愿做、乐做。
原则四
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相结合。
严格控制书面作业的量,要符合各年级书面作业的时间要求,适当布置实践类作业,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育。也就是学了知识之后,学生要能解决实际问题,由做题到做事,由做事到人的品格的发展。
原则五
适度性与多样性。
提前了解学情,设计作业的量要适当,难度要适中,不同学生要分层分类设计。作业形式多样,体现拓展性、开放性、实践性。
03
大单元作业的分类
大单元作业具有诊断功能、反馈功能和引领功能,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升素养。
大单元作业按属性分类,可以分为 预习性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复习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
就拿预习性作业来说,现在各个学校都在抓预习,但预习往往不到位。预习, 一要明确预习时间,二要明确预习内容,三要明确预习方法,四要明确不同学生不同的预习标准,五要明确预习之后的反馈。
比如,当学生预习一篇课文时,可以这样做:
向上滑动阅览
(1)通读课文1~2遍,在生字、生词下面标上记号,标出课文的小节序号。
(2)把难写的生字在书上描红,在稿纸上也写几遍,然后抄字组词和扩词。
(3)再读课文,划出新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把新词的意思写下来。哪些词你以前就会?请写出它们的近义词或反义词,选几个新词造句。
(4)将课文多读几遍,读通顺。难读的句子,用“”标出停顿。用波浪线划出好词好句,并为它们写些简单的评语。用问号划出有疑问的地方,写清楚不明白什么。
(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几段?试着写出段意。看一看课后的练习题,认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关的答案。
(6)课文提到的人物和知识你还了解哪些?能找到有关的资料吗?
(7)你有哪些新发现?还希望讲解什么?哪些内容不必再讲解?
此外,大单元作业按形式分类,可以分为书面(笔答)作业、阅读作业、背诵作业,以及调查、活动等。
书面作业是最多的;阅读作业需要和统编教材、课程一一匹配;教材内的背诵作业当然是必背的,但是课标还规定了课外的背诵作业,这些各位老师也要清楚;调查和活动也可以作为作业,比如调研某地的民风民俗。
最后,大单元作业按题型分类,可以分为客观题(判断、单项或多项、填空、确定对应项等)、主观题(问答题、材料题、解析题、应用题等)。
04
设计一份大单元作业的基本模板
●第一,依据课标、教材、学情确定大单元目标,从大单元目标阐释作业目标,描述大单元作业总体目标。
● 第二,确定本单元分多少个课时以及预估学生的作业时间。随着课程的深入,作业时间可能会延长,作业的含金量也可能会提高。
● 第三,大单元作业的来源,一可以用好教材单元的作业,举一反三;二可以通过对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进行改编或自编(这部分大约占到20%),或对近年大型考试试题、学生错题以及经典创意进行改编。
● 第四,大单元作业要进行分层。有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也有部分学生选做的。
● 第五,进行大单元作业属性统计。包括大单元作业总题数、题型结构(学科常规书面题、听说题、活动题、合作题、开放题、跨学科、综合实践等)、难度比例、项目式作业、完成时间等。
● 第六,大单元作业评价或注意事项。
作业评价
一要无科学性错误,表述规范,数量和难度适当,完成时间合理。
二要作业内容与单元学习内容匹配。
三要作业素材关联真实情境,内容体现学科实际应用,任务指向真实问题解决,体现动手动脑相结合。
注意事项
一是避免作业设计的随意性。现在很多老师留作业时直接让学生拿出XX练习册,这些题不是自己设计的题,而且也不一定适合学生。老师如果不想让学生陷入题海,自己首先要做大量的题,如果老师做十道题后再让学生做一道题,那效果肯定就不一样了。
二是避免作业设计的单一性。
三是避免作业设计难度的不合理性。
四是避免作业设计要求的统一性。
五是避免综合实践作业的文本性。
六是避免学后反思作业的浅层性。
基于大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框架,再看课时作业的设计。
大单元作业目标是总,课时作业目标是分,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优于部分,整体决定部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只有站到大单元的目标基础上统筹分课时的目标,才能真正减负,真正达到“双减”的目的。
这里说明一下,大单元作业目标是总目标, 是把一个大单元的作业要点综合起来,并进行系统编排。
确定大单元作业目标需要对本单元的内容做简易分析,即大单元主题是什么、安排几篇文章、每篇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大单元作业目标是综合性的,条目比较多,包含了大单元的所有作业目标,有时是贴标签式的,只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虽然《教师指导用书》上有明确的安排,但教师不能照搬硬套。
而课时作业目标是大单元的分目标,集中体现本课时的学习作业目标,即本节课的重点作业部分。课时作业是把大单元作业目标分解化、条理化、具体化。
制定课时作业目标一定要根据学情做出适当的调整,不是把大单元作业目标拆开、肢解。大单元作业目标是条理的、系统的。课时的作业目标是具体的、精准的,切忌泛谈。
05
高质量大单元作业设计的要点
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课后习题和课前提示。统编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和课前提示,实际上是完整的整体。我们只有读懂它,才能用好它。
如果自己还不能进行原创设计,可以改编不同版本教材的习题。现在各个版本的教材最大的问题是情境不成体系,为了学某个单元内的某个知识,设计了一个情境,而实际上这个情境不是由一个大情境贯穿而来的。
比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时,可以把人教版、北师版、苏教版的内容综合起来。但要注意,这种综合是为了增加选择性、丰富性,而不是为了增加负担。
语文、英语学科要增量,完成国家课标要求的量,而其他学科是增加选择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每个班都有三类学生,一类是优等生,大约占20%,一类是中等生,大约占70%,一类是薄弱生,大约占10%。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作业来进行巩固提高。
我们把作业设计分为了七个模板:
(1)作业目标设计;
(2)作业整体框架内容;
(3)作业功能与属性分析;
(4)作业实施与反馈;
(5)数据统计与分析;
(6)作业讲评辅导;
(7)作业优化与形成题库。
有了以上七个要素,大单元作业设计将会是流程、方法与理念的结合,对老师的教学来说,将有莫大助益。简言之,教师在设计大单元作业时需要综合思考各个相关要素,包括作业目标设计、作业整体框架内容、作业属性、作业难度、作业差异性、数据统计、结果分析、作业优化与形成、作业时间等。
只有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像学科课程专家一样系统地思考作业的各个相关要素,作业才会发挥应有的价值。
延伸阅读:
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附模板)
崔允漷:单元设计的国际经验和本土建构
聚焦“跨学科单元课程设计”
于漪从教70年!93岁的她为何能成为无数中国教师的偶像?
王红顺:重新厘定符合新课标、新课堂的40个课堂理念新思维
作业设计要“于高处立、向宽处行、就平地坐”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