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嘴,决定孩子的命运
01
儿子上初中以前,我听到过很多人对我说:“真羡慕你,有老人帮你带孩子!”
(相关资料图)
是啊,对于同在职场打拼的“双职工”家庭来说,老人能帮忙接送、看管孩子学习,真是太幸福的一件事了。
只是,当时的我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偷过的懒,需要孩子和我一同偿还。
公婆都是退休的小学教师,把儿子交给他们管教,我和老公都很放心。
初一入学分班考,学校根据成绩Z型平行分班,但是儿子的学号是男生里的01,说明那次考试发挥不错,当时我也吃了一颗“定心丸”:
由于启蒙早,再加上爷爷奶奶对学习管教比较严格,儿子的学习基础打得还是比较不错的。
但是到了初二,儿子的学习成绩开始缓慢滑落。从班主任那里私下了解,儿子的排名下滑很快,不仅班里退到了中等,年级更是到了中等偏后。
最让我感到生气的是,班主任向我反映,他常常跟同学抄作业。
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的儿子,正在渐渐沦为“差生”!
02
孩子爸爸基本天天晚上9点多回家,我一般也是在单位吃完晚饭才回来。
但是从那次和班主任了解到儿子的学习现况后,我决定不再加班,每天到点下班,和儿子一起吃晚饭,然后详细了解一下孩子退步的原因。
晚上7点吃过晚饭后,我发现儿子经常坐在书桌前发呆。
我问他磨蹭什么,为什么不赶紧写时,他就慢吞吞地写上几笔。
我又问他怎么停笔了,他就抱怨说作业太难了。
我拿过来看了看,就是基础的全等证明,连辅助线都不用添加,怎么这么简单的都不会?
看着他不是发呆就是不思考的样子,我被气得血压飙升。
不光是在家写作业磨蹭,在学校的状态也是让人心焦。
初二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老师告诉我,儿子学习劲头不高,听课不专心,好像对学习提不起一点儿兴趣来,而且好像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让我关注一下他青春期的心理健康。
我听得无地自容,回到家就跟他老账新账一起算:
才初二数学就不及格了,你怎么想的?
再这样下去你还想不想考高中了?!
儿子满眼含泪怒瞪着我,那眼神跟看仇人一样:
反正你们从来都觉得我不行!
说我不机灵,说我反应慢,在爷爷奶奶眼里,我做什么都做不好,现在你也和他们一样说我!
看着儿子崩溃的模样,我震惊不已:
没想到儿子居然对自己的评价这么低!
03
我平复了情绪后,跟儿子进行了一场耐心的沟通。
儿子告诉我,自己就是一个笨小孩,不如班上的谁谁有天分,也不如谁谁那么聪明:“我很多东西就是学不会,智商不够高。”
我很纳闷,问他为什么会这么看自己?
“爷爷奶奶经常这么说我。”儿子低着头,情绪低落。
一番详细地了解后我才明白,原来,是公婆的教育理念和说话习惯,给我儿子 造成了心理阴影。
公婆当小学老师那会儿,奉行传统的“打击式”教育,把班里的孩子总是管得服服帖帖。所以他们对孙子也以说狠话为主,不断贬低、打压他:
儿子犯错了,“你看看你,再看看别人。”
儿子没学明白,“哎呦这孩子笨的呦,跟你爸小时候比差远了!”
儿子考了满分,“没什么可骄傲的啊,别翘尾巴!你们班多少考100的?啊,这么多,这说明满分不值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儿子对自己下了定义:其实你们说得对,我就是干啥啥不行。
孩子如此自暴自弃,当妈的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
但我也明白,孩子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有点积重难返。
小学知识少,难度又低,考试也没有排名,老师基本上又是每个孩子都夸,所以我并没有觉得儿子的学习有什么异常情况。
儿子小升初派位到了一所普通初中,分班考试成绩不错,我还因此开心过好久。
每天照常吃完晚饭才回家,回家后儿子关着门写作业,也不跟我说话,我俩常常一晚上说不上两句话。
我真后悔这么晚才发现问题!
抱怨公婆没有用,后悔自己原来偷懒也没用,我必须为儿子做些什么。
04
初中儿子已不需要公婆接送,我和老公商量之后,让公婆回自己的家去享受自在的生活。
而我换了一份工作,把精力放在家庭上,放在儿子身上。
每天早起做早餐,晚上做晚餐,三菜一汤,让老公把工作带回家做,然后每天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吃晚饭。边吃饭边看综艺节目,边聊天点评。每顿晚饭,基本都吃足1个小时。
你可能会说吃完饭这么久太耽误时间了吧?但是,这样坚持了一个月后,我能明显感到,儿子脸上的笑容增多了,就连进屋学习,也不再关门了。
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儿子赶上学习进度,我开始看家庭教育的书籍和文章,希望通过自己的教育和引导,可以帮助儿子走出“低自我评价”的噩梦。
05
我在学习中很快明白了一个道理:
一个吝啬赞美自己孩子的家长,一定会让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大人开口对孩子说的话,无论是夸奖还是指责,都会在孩子的心理形成"定势",并从他之后的行动中反馈出来。
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总是会有很多犯错误的时刻、不听话的行为,经常被羞辱、打压的孩子,他脾气暴戾,自我放逐,看待事物消极悲观。
有些家长采用“打击式教育”来激励孩子,只会破坏孩子的自尊心,结果适得其反。
哲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的本质是渴望欣赏,孩子尤其如此,欣赏能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贬低能让孩子枯萎畸形”。
因此,家长的批评或表扬,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行为。
如果家长总是喜欢贬损孩子、否定孩子,会造成孩子低自尊、自卑,认为自己就是不行、差劲,失去了努力变好的动力。
而孩子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内驱力。一个丧失了内驱力的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批评感到麻木,说他什么也不会觉得羞愧,学习自然也就越来越差劲。
家长的期待、信任和爱,能为孩子的成长和改变增添助力,甚至成为孩子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个持续得到正面期许的孩子,他的成长将永远无止境。
意识到公婆错误的教育方式给儿子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我没有资格埋怨公婆,只能悔恨自己当初没有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
现在碰到公婆带孩子的同事,我总是会劝她们,能不让老人带孩子,就不要让老人带孩子。除非,老人只管孩子的吃喝拉撒,教育、休闲、成长必须父母亲自管。
孩子小的时候多操心,18岁之后才能少操心。
06
儿童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怎么夸,要讲求技巧。
▼ 夸孩子的进取和努力
相比于夸奖一个孩子聪明,夸他努力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夸聪明,会让孩子觉得做好一件事、学好一门科目所取得的成绩,是因为自己本身的天赋,不受自己控制,如果换一个自己没有天赋的领域,或者难度增加,都会让孩子担心自己因为缺乏天赋而失败,从而选择放弃。
而被夸努力的孩子会认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那么就会不断进步,取得成绩,所以他们更愿意去接受挑战。
▼ 夸奖时要言之有物,注重细节
夸奖越具体,越注重细节,就等于为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比如当孩子写了一篇不错的作文时,不要只是说“写得挺好”、“真棒”这种空泛的鼓励,而是指出细节:“这一句描写得很真实,让整个文章都生动了。”“一个错题都没有,很认真哦!”
这样,孩子就会逐渐明白,改善哪些方面,会让整体更加出色。
▼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经说过:家长绝对不能对孩子做的事,就是贬低。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不一样的能力和偏好。
如果父母拿孩子不足的地方去和其他人比,那么打击会是方方面面、永远存在的。
承认这种差异,并帮助孩子修炼自己的长处,弥补短板。面对孩子一时的落后不要急于责备,而是给予孩子包容和接纳。
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会给孩子巨大的安全感,让他充满自信,敢于挑战,在一次次的努力中,他的潜能会得到充分开发,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当孩子感到被爱、被信任,奇迹不久就会出现在你眼前。
陪儿子、夸儿子践行了两个多月,儿子的变化就超出了我的预期。
持续地鼓励给了他自信,他不再认定自己是个一无是处的“笨小孩”,而是坚信每天进步一点点,他也可以做到更好。
这次期末考试后,我又向班主任打听了儿子的排名。
班主任表扬儿子的进步特别大,不仅期末复习阶段作业完成得很好,改错很及时,而且成绩也排到了年级中间位置。
放寒假那天中午,我请假去学校接儿子。他兴奋地对我说:“妈妈,我各科总评都是优良,被评上了三好学生!”
我永远都忘不了他那一刻开心到飞起的表情。
身为妈妈,还有什么比看到孩子开心、进步,更满足的事情呢?
我的努力终于帮儿子找回了自信,我也还要再坚持5年,在他上大学之前,天天给他做饭,天天晚上陪在他身边。
本文由张忠宝校长推荐,选自家长帮,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家庭教育讲座《家有“熊孩子”》合集(共10集)
孩子学习不专心、玩游戏成瘾,这些是许多年轻父母常常碰到的烦恼。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掌握哪些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呢?敬请收听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所长柯晓燕教授讲述《家有“熊孩子”》。为方便大家观看,特意整理为合集,赶紧收藏分享吧!点击下方标题,即可免费观看~
『点击标题,即可观看』
家有“熊孩子”:第一集 家长的烦恼
家有“熊孩子”:第二集 警惕儿童孤独症
家有“熊孩子”:第三集 谁是孩子心灵的“守门人”?
家有“熊孩子”:第四集 儿童抽动症能自愈吗?
家有“熊孩子”:第五集 家长切忌“狮子吼”
家有“熊孩子”:第六集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家有“熊孩子”:第七集 解读孩子的情绪信号
家有“熊孩子”:第八集 警惕孩子的社交恐惧症
家有“熊孩子”:第九集 警惕青少年的抑郁症
家有“熊孩子”:第十集 构建孩子成长好环境
本文视频由王崧舟老师推荐,选自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延伸阅读:
李玫瑾150分钟精彩演讲,家庭教育真知灼见值得听10遍!
李玫瑾:怎样养出一个快乐温暖的孩子?(18岁前各阶段重点)
李玫瑾家庭教育讲座合集(音视频共200集)
北师大教授解读0—18岁孩子成长规律
心理专家陈默:新学期,不要跟孩子打这场仗,你一定输!
如何培养一个自驱型孩子?儿童心理专家陈默给出了9大忠告
陈默:我聊过8000多个孩子,他们心理问题激增的原因在于……
心理专家陈默: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家长,请阅读心理专家陈默的这篇文章:我们今天如何做家长?
致家长:能改变孩子的不是道理,而是习惯!
你和孩子说话的语气,决定了他的智商和情商
网课期间,孩子需要一个较真、坚持的家长!不一样的家长,孩子就有不一样的结局!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