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曾抱怨:
“辛苦了大半辈子,从来都没有好好享受过生活,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养育孩子身上,可孩子还是不让人省心,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到底该怎么办?”
都说这个世界上,最疼爱孩子的人是父母。
(资料图片)
作为父母,对孩子尽心尽力,无论是吃的还是用的,总是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孩子,生怕孩子受到一点委屈。
可是孩子还是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心疼为他付出一切的父母。
为什么孩子不懂得心疼父母
第一、父母的言传身教
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了不心疼父母。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是什么样子,孩子就会是什么样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言行举止会很好的反射出父母的素质。
父母每做出一个动作,孩子总能反射出这个动作的影像。
归根结底,孩子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心疼人,跟父母的修养有因果关系。
如果孩子的父母对自己的父母是心怀感恩,那么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也会对自己的父母心怀感恩。
如果孩子的父母对自己的父母平日里就是不闻不问,不孝顺,那么孩子在耳濡目染下,也会对自己的父母不关心。
一个处于成长期的孩子,缺乏一定的是非分辨力和自我行为约束力,很多时候是需要父母及时引导,时刻提醒。
第二、父母的过分溺爱
卢梭《爱弥尔》里写道:
“你了解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吗?那就是,让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迟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他,这种意料不到的拒绝,对他的伤害,远远大过他从来不曾得到过满足的失望的伤害。”
父母越是把孩子当做自己世界的全部,对其无条件的付出,越是养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反而会让孩子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吃饭时,把饭盛好,把碗筷摆好;
写作业时,陪着孩子一起写;
上学时,给孩子把书本准备好;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让孩子做家务。
殊不知,这种溺爱,对孩子来说,不是爱,而是毒药。
高尔基说:“爱孩子,那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而真正教育他们则是一件大事。”
如何教育孩子懂得心疼父母
第一、学会放手
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男主从小就告诉女儿:“爸爸不是每次都能来救你,爸爸只能教你如何去战斗。”
他在女儿心中的形象一直是冷酷而又孤独,而当赛场上印度国歌响起的时候,他却又温情地捧起女儿的脸告诉她:“你是爸爸的骄傲。”
真正爱你的人,是舍得让你受苦的。
作为父母,一定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真爱孩子,就不要什么都替孩子做好。
父母的没有界限感,终究是会扼杀孩子的天性,亲手培养出不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误了孩子的一生。
明智的父母,应该要懂得学会放手,站在孩子的身旁,和孩子一起肩并肩、手挽手,陪伴着孩子走过精彩的一程。
第二、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换位思考能力。
是指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了解他的感受以及思想,把对对方的了解表达出来,让对方知道你对他的感觉、想法以及行为有所了解和领悟。
一个具备同理心的孩子,在情感上可以感同身受父母的感受;
在认知上能放下成见、采取开放的态度去了解父母的立场。
这样,孩子才能多多觉察到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
第三、教会孩子爱和给予
很多家长都习惯以孩子为中心,包办孩子的一切大小事务,却忘记了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有学习爱和给予的权利。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还有社会的关爱带来的。
因此,一定要让孩子懂得去关心别人,感激别人。
让孩子懂得去感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是需要付出爱的。
只有懂得给与爱,孩子才会学会感恩,懂得感恩的孩子,才会心疼父母。
第四、适当表扬孩子
父母表扬孩子应该要有一定的分寸,批评教育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时候必要的批评,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帮助的。
面对孩子的进步,父母表扬孩子,让孩子在赞美声中不断成长,这是正确的。
但父母还要注意,俗话说“物极必反”或“过犹不及”,表扬孩子也好把握好分寸,父母应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把对孩子的赞美天天挂在嘴上,让孩子觉得赞美自己是正常的表现。
在这个时候,孩子便可能会满足于“表扬”提供给他的幻梦,而不愿去面对现实。
父母,既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孩子的同行者。
教育的成功,是帮助孩子在自主成长中找到自我,收获爱和自信,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开阔的人生。
如果家长不想让孩子变得不知感恩,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要教导孩子懂得感恩,打造出健康的亲子关系。
本文由王崧舟老师推荐,选自七彩语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延伸阅读:
7张父母和子女的真实照片,像照顾孩子一样孝敬老人...
世上惟有孝字大,孝敬父母如敬天
怎样修炼成好父母?
父母们,别让孩子成为饭桌上的陪衬
孩子最怕父母做这4件事,你做过吗?
诺贝尔奖得主告诉你:父母要为孩子做的99件事!
第一筷子菜夹给谁
父母的眼界,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最大的教养,是原谅父母的不完美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